分享

做人的境界: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昵称41082923 2018-06-18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做人的境界:儒家的敬… 来自洞见 08:29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杨枪枪朗读音频

01

  • 儒家的敬。

敬的意思很多。

比如我们现在讲的尊敬。

敬就是要尊重别人,即便对方是一个乞丐,一个小孩子,也要给予必要的尊重。

敬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当心”。

《论语》中说“执事敬”。

做事的时候,要有一颗“敬”的心。

不要马虎大意。

再小的事,如果心有不敬,想当然地下手,其结果往往很差。

冯友兰先生曾经举例说:譬如一个母亲,看她自己的孩子,很少使孩子摔倒,或出别的意外。但一个奶妈看主人的孩子,则往往使孩子摔倒,或出别的意外。

母亲爱孩子,自然把看孩子的事情当作“大事”“要事”来办,所以精神全神贯注,保证孩子基本不出问题。

而看孩子对于奶妈来说,不过是一份差事,很多时候都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不会摔倒,所以不上心。

把事情当成是一件事,认真去做,这是敬。

所以敬有专心、认真的意思。

当然,敬还有最重要的修身的意义。

敬,就是不放逸。

“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

清代的康熙皇帝总结的非常好,他说心里有敬的人,“心体湛然”,就好像精明的主人整饬家务,一切竟然有序。

而心如果不敬,就像一个家没有了主人,各种混乱就会随着而来。


02

  • 道家的静。

道家是非常冷静客观的。

老子的道是寂然的,道在静中,而万物自遵循道的法则生灭变化。

所以他说,“清静为天下正”。

如同水一样,安静下来,才能沉淀下来,才能看清水里的东西。

要把握万物的变化,更要从静中求,从静上下功夫。

庄子主张静观、静坐。

呆若木鸡,是《庄子》里的一个寓言。

讲的是斗鸡的故事。

庄子认为,最厉害的鸡,就像木头做的那样安静、呆滞。

古人云:静能生百慧。人的智慧、美德、甚至是快乐和幸福,无不从清净的心里流出来。烦躁的心,就如同污浊的水,什么都看不清。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

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内心必然安静,因为只有静中才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也才有真正的智慧。

人只有先得到了内心的安静,才能真正享受一切外在的福祉。

否则,金钱、权利和名利,都只不过是枷锁和累赘。


03

  • 佛家的净。

佛家,如果我们不考虑来世的问题,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教育我们摆脱生命中的烦恼。

只有“净”,才能让我们真正摆脱各种烦恼的纠缠。

净是看破一切缘法,要明白,一切都不是实在的,都是缘法的汇集,缘聚则有,缘散则无,所以世间万物,并非真有。

因此,修行的人要熄灭自己的执念和妄念,不纠缠,不妄想。

远离恶行的污秽,斩断欲望的垢染,摆脱烦恼的纠缠,从而自性清净。

一个人,只有看破一切的缘法,才能真正生出清净心,才能得到清净的自性。

而那些自性清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感觉是净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