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这篇文章,你还想上常春藤大学吗?

 雪泥鸿爪666 2018-06-19


'他们住在拉斯维加斯,儿子就读当地克拉克高中(Clark H. S.),曾多次代表内华达州参加奥林匹克数学及化学竞赛。同时,儿子曾是全国绩优奖(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得主、总统奖候选人。因数学表现优异,曾任教师助教。修了15门AP进阶课,打破该校纪录,考试成绩大多是5,即最高分。学业平均成绩是4.0 (unweighted GPA),SATI考了2350分,包括数学等多个单项的SATII考试得满分。他说,儿子不擅长体育,但喜欢跳一种跟着机器走的DDR舞,并曾得奖。万先生说,儿子还以第一名成绩代表毕业生致词,但申请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常春藤名校时,全部遭拒。'


这样的文字,相信读者都读过不少。通常,这样的文字后面会引出一些教育专家对华人教育观的反思和批判:我们的学生只擅长学习、我们的教育观过于功利、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过于狭窄、我们的学生太样板化...


回到三年前,我也这么想。但经过这些年在美国的生活和观察,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当然,也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也许我们的教育观还有商榷的地方,但这些都不是关键。这些被常春藤拒绝的华人学生(包括中国大陆学生),如果能换上一身黑人、墨西哥人或中东穆斯林的皮肤,那么他们的故事基本上会是一个彻底的反转:“一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美国所有8所藤校录取”。这些年我追踪的多起“优秀学生被所有前20名校录取”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

纽约历史上2位被所有常春藤大学录取的学生都是黑人



制造不平等的“平权法案”


您可能猜到了,华人爬藤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所谓的“平权方案”。“平权法案”,英文叫Affirmative Action,简称AA,是一个令在美华人闻之色变的名词,特指美国大学对于部分弱势群在大学升学等方面给予优待性照顾的政策。


AA的支持者们认为,黑人在历史上曾经当过奴隶,墨西哥人则因为很多都是经历过非法移民的种种艰难,而穆斯林则因为深受“伊斯兰恐惧症”的“误解”的伤害,所以他们应该享受优待,以消除这些既有的“不公平”。有人会说,华人历史上不也受到过不公平对待吗(想想美国的Chinese Exclusion Act-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针对特定种族的歧视性法案),为什么华人学生没有优待?


您这问题问对了。这些说辞根本上就是一个幌子而言,经不起推敲。但你没地说理去。AA说是“平权”,实际上恰恰是在制造“不平等的权利”,因为一个人生下来的种族和肤色实际上就决定了很多未来的可能性。对于这一点,一个印度三哥最戏剧性地用亲身经历展示过:此君多次申请顶尖医学院被拒,后来干脆改了名,并将自己的族裔换成“非裔”(印度三哥肤色较深,有操作性,华人可以略过),结果不出所料:录取多所名校医学院。

印裔美国人Vijay靠改变种族获得顶尖医学院录取



常春藤大学是“平权法案”的重灾区


“平权法案”的本质是基于政治正确的装逼行为。宁要非裔的草,不要亚裔的苗,公然实行种族歧视政策,美其名曰“照顾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但公平不是“优待”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关于“平权法案”在促进社会公平上的有效性,本文不做讨论,大量的学术论文在那里,有兴趣的可以去自行查阅。


但无论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如何,这个“平权法案”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会深刻影响美国大学的招生工作。而最积极执行“平权法案”的大学恰恰是常春藤大学。这些大学,一向自我标榜为“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的急先锋,在执行平权法案时可以说是最不遗余力。保持黑墨穆学生的比例,事关“多元性”这样的大事,所有的藤校都是将此作为招生工作的一个核心工作来做。至于中国学生,虽然居于弱势群体,并不算“多元性”的有益成分。

美国亚裔团体起诉哈佛招生歧视



藤校的学科设置并非最适合中国学生


除了爬藤难,藤校的教育其实也并非最适合中国学生。


美国的常春藤大学都坚持其“精英教育”的定位,学习内容还是以liberal arts(博雅教育)为主,中国学生擅长的STEM专业其实并不是很多。这既有对其传统教育理念的坚持,也同时反映处这些老牌精英学校对于现实的一种傲慢的超脱。这种超脱放在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贵族身上并无不可。但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学生而言,大学教育始终还是一个职业发展的敲门砖。花费大量的时间扑进故纸堆去研读《伊利亚特》而不是去学习人工智能,这究竟是否适合中国学生?


因此,总体而言,中国学生就读常春藤大学颇有“以己之短,搏人之长”的味道,并非属于最佳的策略。

哥伦比亚大学核心课程要求的部分阅读书目,许多中国学生读到哭爹喊娘,彻夜无眠



华人学生的爬藤之路代价巨大,弊大于利


歧视盛行的环境下坚持爬藤,可能是走一条自我束缚的独木桥。藤校在录取时出于限制亚裔在学术上的优势之考虑,常常以“乏味、缺少独特个性”为由拒绝很多华裔或者是中国申请人。因此,很多中国申请者只能在“独特性”上苦心经营。例如不少学生放弃国内的社区活动转战非洲的扶贫项目,或者找美国导师指导“学术研究”,或者在冷门的体育项目如壁或马球上大量投入,甚至干脆宣称自己是纠结于自己性取向的LGBT前卫人士并转而研究这个亚群体。


在上述领域费时越多,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的投入就越少。在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上投入那么多时间,究竟对于孩子的未来能有多大的作用?我个人认为,美国教育对于体育的重视肯定是过头了。


很多中国学生的特长还是在STEM方向,但却为了迎合藤校重视“博雅教育”的品味,压抑自己真实的兴趣去搞一些所谓的“领导力”项目,其实是相当可惜的。

非洲支教是申请藤校的常见套路




接地气的理工科强校是中国学生的理想选择


根据美国数据分析公司paysa.com的统计,在全美顶尖高科技企业里工作的员工最多来自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前10名中,没有出现常春藤大学。排名最高的康内尔大学仅排第16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将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不懂高科技,在未来可能就等同文盲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常春藤们的“博雅教育”的确愈发不合时宜了,至少对中国学生是这样。


从华人在美国的实际成就看,目前业界红得发紫的“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本科根本不是什么“常春藤”,仅仅是排名百名左右的俄勒冈州立大学。其实中国的马化腾也一样,本科深圳大学计算专业毕业。


从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去看这些案例,其实我们也容易理解。一个优秀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能追随其兴趣的、宽松的环境。追随其兴趣就要求学生可以免受“博雅教育”的束缚而专注于自己的兴趣领域,宽松则意味着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学校可能反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常春藤大学繁文缛节众多,且竞争激烈(想想每年藤校自杀的学生吧),很多在某些领域很有才华的学生反而被埋没的其实很多。


而美国其实有许多STEM专业非常强大但录取并不算太难的学校,如UIUC,Georgia Tech,Purdue等学校。一个藤校材料的中国学生,如果钟情于STEM专业而进入这些学校,其发展前途我可以说几乎肯定比进入藤校更好。请注意“藤校材料”这个字。具有录取藤校的能力,远比录取藤校本身要重要得多。

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毕业于理工科牛校普渡大学


但我知道,还是会有很多人继续追求常春藤大学,哪怕他们认同我上述的分析。因为面子也是很重要的。这让我想起自己当年从农村考上大学时,摆脱农业户口让我感觉很有面子。然而世事变迁,今天,我老家的农业户口反而因为农田征用和宅基地拆迁可以获得高额的补偿,而变得比非农户口更吃香,而我这个因为当年户口迁出的“非农户口”的儿子,想要迁回却再也迁不回去,当然也无缘这些福利了。至于这么多年里,这个非农户口到底给我带来了哪些福利?我不知道。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苦苦求索的东西,最终被弃之如敝屣。相信那些在爬藤路上求索的朋友们,无论你今天同不同意我,20年后,再回头再看这篇文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