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司机总结的正确刹车技巧,绝对踩得又稳又好!

 雪泥鸿爪666 2018-06-19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刹车技术是驾驶汽车的境界之一。开车容易刹车难,会开车的是司机,能刹好车的才是好司机。今天为大家介绍6种刹车技巧,如果你能全部掌握,你一定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开车。

一般情况下的踩刹车方法

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只盯着前面的一辆车,而要再往前看一到两辆甚至更多,时不常还可以看一眼前方路口的信号灯,观察前方整体通行情况,综合判断前方车流趋势是即将减速停车还是畅通无阻。如果即将减速,但减的不急,可以直接收油,让车滑行一段距离并将脚搭在刹车上(不踩下去),随时做好刹车准备。而后根据车前和前方车流情况轻踩刹车,保持车距。

突遇红灯的踩刹车方法

其实,这个和一般情况差不多,远远的看见前方路口出现红绿灯信号即将由绿转红时,不要立即重踩刹车,应该先松油门,利用车子的惯性滑行至路口处(或前车车距的一定距离),当速度降下来后再制动刹车。

不光如此,比如在高速路口进入收费站,或者即将到达目的地时,都很受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开车温柔些,减少因刹车对车上乘客的冲击。

过弯时需减速的踩刹车方法

过弯时一定要提前减速,低速过弯,特别是走山路,如果速度太快,又在过弯时踩刹车,这样会导致重心跑到车头和外侧,轻则转向不足,重着侧滑,如果是山路,很可能会有掉下山崖的风险。这也是老司机常说的“进弯前减速,出弯时加速”的原因。

突发状况的刹车方法

有时候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前面有突发事故的情况,虽然几率不大。如果遇到,就只能重踩刹车紧急制动了,毕竟生命安全排在第一位。在重踩刹车时千万不要乱打方向,否则极容易造成车辆失控!应尽可能的小角度微调方向。

如果碰撞不可避免,请用车的正面大面积直接碰撞,也就是类似普通的追尾那样。这样的碰撞对人和车的损伤都是最小的。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尽可能还是谨慎点,避免事故发生。

紧急刹车方法

有一些车辆没有配备ABS等装置,因此不建议一次全力踩刹车,而是分开多次踩刹车,防止车轮抱死后发生甩尾等情况。但是现在ABS系统已经是很多车辆的标配,因此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全力踩下刹车踏板。

长时间下坡的踩刹车方法

有时候行驶到很长的坡路,千万不能一直踩着刹车!虽说刹车性能很好,出现失灵的情况相对比较少(大货车除外),但是刹车盘过热导致刹车衰竭的因素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刹车性能还是会下降地厉害。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发动机来制动,如果是手动挡,可以挂到2或3挡的位置(根据下坡坡度来决定),自动挡的车可以模仿(千万不能一直把挡杆放在D挡上,D2和D1也可以适当用一下)。

虽然利用了发动机控制车速,右脚还是不能离开刹车,随时警惕突然情况。

跟车时刹车方法

在走走停停跟车时要注意刹车主要目为了与前车保持安全的距离。避免追尾的时间,所以跟车时要缓踩刹车踏板,除了要观察前车的刹车外,还要注意前车的前方车辆动态。如果发现前车有刹车行为,要提前把脚放到刹车踏板上,以防前车急刹车。

雨天路滑的刹车方法

雨天道路比较湿滑,刹车制动就要比平时谨慎一些了。刹车时不仅要依靠卡钳对刹车盘的制动力,同时也需要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湿滑的路面,轮胎的抓地性能比平时下降30%以上,因此刹车时距离要比平时长很多。虽说有ABS,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轮胎抓地性能下降的物理特性,因此雨天建议低速行驶,避免紧急制动。

说这么多,大致上还是建议安全行驶,不要超速,闯红灯,注意驾驶安全…

刹车失灵这几招关键时刻能保命


一,打开应急灯,告诉附近的汽车。

在刹车没有感应的时候,非常多车主脑中只有怎么让车子速度慢下来,而忽视了对周围车辆的提醒。所以在进行减慢速度的同时,通过打开双闪和鸣笛来引起周围行驶车辆的注意,会使得事故率下降许多。

二,尝试多按几回刹车踏板,增加制动力恢复的机会。

要是刹车系统没有反应了,要多踩压几回刹车板,可以使得油管之中含有空气的制动设备添加压力,通过多次的施压,有几率恢复制动力。

三,与障碍物碰撞减少车速

当发现车辆前方有阻挡物无法躲避时,最好马上让车停止。只有直接与街边的的护栏、大树或者建筑物这些物体碰击来使得车子在最短时间内停下来。

当然,这也是有技巧的,恰当的操作可以减小损失。如果时速在50公里以内,可以用正面碰撞的方式停车,如果用侧面剐蹭的方式停车,车门的维修费用往往比正面碰撞要多得多,而且伤到B柱的话还算事故车。车速较快的话就要用侧面剐蹭障碍物的方式停车了。再次强调,这里是前方有紧急情况,需要马上让车停下的方法,如果危险可控,应用降挡方式减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