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喝酒不用“杯子”,那他们用什么?

 妙理闲谭 2018-06-19

讲文物,

我们是认真的!

严肃正经,不苟言笑,

是我们对古人、对文物的刻板印象。

但文物的解读,

有一千种方式……


本期走进,

“南博·趣味文物”

之生僻字系列


小南

上回说到古人的“吃饭”,本回给大家讲讲古人是如何“喝酒”的。

想知道古人喝酒的时候是什么景象。小编脑补了一下:“您能帮我递一下那边那个盉,哦不,是觚,哦不,是瓿……”


· 进入正文 ·


酒器篇
1


觚(gū)

用途:饮酒器,其作用相当于酒杯。

特征: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




详细释义:


早期的觚是有棱的,体量不大,优雅纤细,主要流行于商代与西周早期,很适合饮酒用。后来时代变迁,慢慢觚上的棱就没有了。


孔子曾经感慨:“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是说,觚不像觚,还是觚吗?还是觚吗?其实是在感慨“礼崩乐坏”。



到了宋代,好古之风兴起,觚开始以藏品及摆设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仿古造型的瓷器觚,敞口细腰,因造型优雅,适作花器,历代备受追捧,故又称之为“花觚”。


《红楼梦》里描写黛玉初入贾府,看到王夫人屋里“左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边插着时鲜花草”。贾府里的瓷质觚,实际上就是个花瓶儿。所谓美人觚,应该是因为其细腰长身、形似美人而得名。


2



瓿(bù)

用途:瓿,甂(biān)也,用食。

特征:大口而卑。




详细释义:


“瓿”这类器物是没有“自名”的,在先秦的典籍中,尚无瓿这个字。


到汉代《说文解字》和文献开始有记载,宋代开始将大口扁腹的一类器物定名为青铜瓿。


据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一书记载,瓿主要流行殷代,器形大致分为无耳瓿和有耳瓿两种。


3



盉(hé)

用途:记载中,有说调酒器、盛酒器或温酒器。

特征: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青铜盉



详细释义:


陶制的盉是青铜盉的前身,流行于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青铜盉最早出现于夏文化时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



不同时期的盉有各自的时代特征。

◈商周时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档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则多做成空心。

◈春秋战国时,盉口变小,腹部扁圆,流往往做成弯曲的鸟头或兽头状,蹄形足较为常见,有的蹄形足做成动物形象。

许多盉还加上弯曲的提梁,并用环索连结盉盖与提梁,造型轻盈秀巧。



彩蛋来了!

再给大家介绍一件影视剧中常见的“酒器”

它的名字是:


小南

爵(jué),酒器。形似雀(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故而名之),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参考文献:

1.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

2.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南京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