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本事诗》(二)

 七星钓客 2018-06-19

(八)

韩翃年轻的时候颇有才名,天宝(年号,公元742756年)末年成为进士。喜欢独处、沉默寡言,跟他交往的都是当时有名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家中很穷,可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邻居是一位姓李的文工团团长(李将),名不详,还有一位妓女柳氏。李团长每次到柳氏那做客的时候,一定跟韩翃一起过去喝酒。韩翃认为李团长光明磊落(按:李团长的光明磊落体现在不与柳氏孤男寡女同居一室喝酒,以免人风言风语,韩翃为了让李团长磊落,所以总是陪同),所以一般也不拒绝他,时间久了两人关系愈发亲密。

柳氏每天没事的时候都通过墙观察韩翃的居住环境,看到他家中很穷,但是来的客人却一定是名人,于是在有空的时候对李团长说:“你看韩秀才穷成这个鬼样,但是跟他交往的都是名人,所以他肯定不会持久贫贱下去,我们应该帮助帮助他。”李团长深以为然。有一天,李团长做好了饭邀请韩翃喝酒。喝到醉醺醺的时候,李团长对韩翃说:“韩秀才是当今的名士,柳氏是当今的美女;美女配名士,不是挺好的吗?”于是命柳氏挨着韩翃坐下。韩翃没有想到,十分诚恳地推辞,不敢接受。李团长道:“大丈夫在酒中相遇,谈话间志趣相投,可以以死相许,何况一个妇人,哪值得推辞!”最终韩翃接受了柳氏,李团长又对韩翃说:“先生贫穷,无以谋生,柳氏有钱数百万,你可以拿来用。柳氏是淑女,适合服侍先生,这样才能体现她的品德。”便作长揖之后离开。韩翃追上去推辞,回来之后怅然感慨:“这是一个旷达的人,昨天晚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还是不要再推怀疑了。”于是就与柳氏同居,第二年韩翃成名。

后来又过几年,淄青地区军政最高长官(节度使)侯希逸将韩翃举荐为自己的幕僚。因为当时天下大乱,所以韩翃不敢随时携带柳氏,把她留在长安,等到任期结束便将她接回。一连三年韩翃都没能迎接柳氏,于是用重金买了一块白练放在布袋中寄给她,白练上有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回信也写了一首诗作答:“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人美独居,恐怕自己不能免于被掳掠,于是准备落发为尼,居住在佛寺中。

之后韩翃随侯希逸入朝,到处寻找柳氏,没有找到,原来柳氏已经被立功的少数民族将领沙咤利所夺,并受到沙咤利的独门宠爱。韩翃怅然若失,不能割舍这段感情。正好有一次进入政事中心(中书),到了长安城内小城(子城,一名月城)的东南角,遇到一个小牛车缓缓地跟随着他。车中人问道:“您是青州的韩员外的吗?”韩翃回答:“是。”于是那人挑开车帘道:“我是柳氏,失身给沙咤利,没有办法逃离此地。明天我还在这里经过,希望您能再次到来与我作别。”韩翃深为感叹。第二天韩翃如期而至,小牛车不久也到了。车中扔出一个用红丝巾包裹的小盒子,里面放着香膏,柳氏呜咽着说:“今生永诀!”车像闪电一样奔驰而过,韩翃不胜唏嘘,为之流泪不已。

当日,临淄地区将军(大校)在长安酒楼上设宴邀请韩翃,韩翃赴宴时闷闷不乐。在席人员问道:“韩员外一向喜欢谈笑风生,没有让大家扫兴的时候,今天怎么这样郁闷?”韩翃于是详细说了当中的情况。侯希逸的亲信部将(虞侯)将许俊年纪轻轻又喝了点酒,起身说道:“这货平时以讲义气自许,希望能拿到您亲手写的字条,我马上就能把柳氏叫过来。” 在席人员都强烈赞许,韩翃不得已便给了他字条。许俊于是快速整装,自己乘坐一匹马又牵了一匹马快速奔跑,直接来到沙咤利府邸。正赶上沙咤利出门,许俊便进到府中说:“将军坠马,马上快不行了,派我来传唤柳夫人。”柳氏惊闻赶忙出府,许俊便出示了韩翃的手书,将柳氏带上马,绝尘而去。宴会还没结束,便将柳氏送还韩翃,说到:“有幸让我不辱使命。”在座人员无不惊叹。当时沙咤利刚刚建功,皇帝李豫十分重新他,在座之人恐怕受到连累于是一同去见侯希逸,说了当中的原委。侯希逸大为兴奋,说到:“许俊这种做法,颇有我年轻时的风采!”于是给皇帝李豫上奏章,把责任一律推到沙咤利身上。李豫称道和感慨韩翃和柳氏间的爱情,写下批语说:“沙咤利可赐给二千匹绢,将柳氏退还给韩翃。”

后来从侯希逸府中退休,闲居将近十年的时候,李相勉镇守夷门,又将韩翃任命为幕僚。当时韩翃已经年老,跟他一起在职的都是年轻人,都不知道韩翃是谁,韩翃一瞧他们写出来的诗都很恶劣,自己也郁郁寡欢,不得舒展自己的生平抱负,于是经常在家泡病号。只有一个低级官僚巡官韦某(巡官,官名,职能不详,王寿南《隋唐史·唐代节度观察使僚佐表》亦不能详其职能,只知道某些巡官有掌管屯田事宜的),也是一位名士,只与韩翃要好。一天,夜已过半,韦某叩门十分急切,韩翃出门见他,韦某恭喜道:“员外已经被授为交通部质监局局长(驾部郎中),并负责起草政令(知制诰)。”韩翃大为惊讶说:“一定没有这种事,肯定是搞错了。”韦某到韩翃家落座,说:“办公室(留邸,即节度使留后的官署,当时为韩翃和韦某的办公地点)上报的公文中负责起草政令的缺人,政策制定委员会(中书)推荐了两人,皇帝选不出,委员会再次请求,并且求皇帝任命,皇帝李适批复道:‘给韩翃’。”当时有与韩翃同名同姓的人,正担任江淮地区最高长官(刺史),中书省把这两个人都报上,李适批复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复道:“给这个韩翃。”韦某又祝贺说:“这不是员外的诗歌吗?”韩翃说:“是啊。”知道准确无误。天刚亮的时候,韦某与其他部属都到了(按:原文为“李与僚属皆至”,此段中无姓李者,前文李团长应不在此地,知误,改为韦某),当时是建中(公元780783年)初年。

自从韩翃重新任职汴梁之后(按:此处疑有脱文),在开成(公元836840年)年间,我被贬官到梧州,有大梁的一个老将赵唯担任岭外刺史,年纪快要九十岁了,耳朵和眼睛还没老化,经过梧州的时候,跟我说起大梁的往事,颇为动听,并说这都是他亲眼所见。所以我把事情记载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