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家岗不在蔡家岗

 诗意八公山 2021-06-17

凤台县,东南乡,沿淮一溜十八岗……

这是一首曾经在淮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本文所写的蔡家岗就属于这十八岗之一。也许你会问,崔老师,在文章的题目中有两个蔡家岗,请问哪个才是十八岗之一的蔡家岗?为了回答你的问题,这里需要从头说起。

这个头要追溯到2400多年前,那是春秋时期。蔡昭侯从河南新蔡迁都到了凤台县,改称下蔡。历经五世46年后,被楚惠王灭国。蔡家岗的蔡姓可能是蔡侯的后裔。

题目中的前蔡家岗,指的是蔡姓居住地,是个地名。这个地名的取得,依据的是地理实体的形态特征,并结合以姓氏。通俗一点地说,就是蔡姓人居住在一片高起的土坡上,这片高岗位于凤台县城的东南方,濒临淮河。

写作蔡家岗这个话题,本来不在我的行文计划内。因为我对那里不太了解,属于管中窥豹,只知一点。我所知道的那一点还是关于民风剽悍方面的。我的一位朋友极力建议我写写蔡家岗,于是才有了这篇《蔡家岗不在蔡家岗》。

在解释文题里的后蔡家岗之前,我想问一问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想去谢家集区逛街吃美食的时候,你心里会说,那就去蔡家岗溜达一圈吧。后蔡家岗是谢家集区的代名词,是个行政区划。

为什么要把谢家集区说成蔡家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麻烦,需要先把蔡家岗的原始方位确定下来。它位于现在的谢家集区境内,在谢一矿东面约1.5华里处,谢二矿的北面,谢三矿的南面。与蔡家岗相邻的是较小的村落,名叫谢家集。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很久以前的蔡家岗村落是荒蛮和寂静的。它在淮河岸边年复一年地蛰伏着。两千多年的时光镀白了乡民的头发,两千多年的淮水浇灌着黄土地里的庄稼,农耕生活在这里世代相袭。

时间到了清朝时期,蔡家岗逐渐形成为乡民走集。民国时期,蔡家岗出现发展势头,集市约有一华里,住户分前、中、后街,约有1000户。与它毗邻的谢家集自然村,约有60户。这两个村子此时烙上的依然是深深的农耕社会的印记。

1949年1月,凤台县解放,县政府在淮河南设置蔡家岗区和八公山区。这是我所了解的蔡家岗一词最早出现在新中国时期的淮南资料中。这也是文章开篇的民谣为什么唱“凤台县,东南乡”的原因,因为蔡家岗原来隶属于凤台县。

新设的蔡家岗区和八公山区,级别几经升降,归属多次分合。一度合为蔡家岗区,又换成八公山区,再就是花开两朵,又分别叫做蔡家岗区和八公山区。

现在人们把去谢家集区逛街说成是去蔡家岗溜达,与建国后的那段行政区划变迁的历史有一定关系。因为那里既是蔡姓人聚集的街市,又是蔡家岗区的行政区划名称。不说去蔡家岗玩,说去哪里玩呢?

蔡家岗真正为外界所了解与它地下蕴藏的乌金有关。1949年2月初,淮南煤矿接收队军代表正式接收蔡家岗矿筹备处等单位。

从资料可以看出,蔡家岗矿是继1947年新庄孜煤矿开建之后,国民政府拟开采的又一煤矿。这个煤矿于1949年6月破土动工,取名蔡家岗矿,因为它紧邻蔡家岗。科学欣赏的是小地名。

时间到了1957年1月1日,蔡家岗矿改名换姓了。换成了什么?还记得前文介绍的那个小村庄谢家集吗?此时的蔡家岗矿改称为谢一矿。

为什么要换成这个名称?因为蔡家岗矿开工建设以后,该矿的2号竖井,还有3号井相继兴建并投产。由于小村庄谢家集正好位于这三座矿井的中间,仍然是依据小地名和就近原则,蔡家岗矿改名谢一矿,其它的两个矿分别叫做谢二矿、谢三矿。

时间节点落到了1961年10月1日,蔡家岗与八公山两个行政区划的名称再次发生变化,合在一起的八公山区又被分开了。注意喽!这次的名称分别叫做谢家集区和八公山区。谢家集区取代了蔡家岗区,依据的是它境内三座用“谢家集”冠名的大矿。行政钟爱的是经济。

在蔡家岗矿更名谢一矿之后,谢家集区成立之前的那段时间,再准确一点地说,也就是1960年前,蔡家岗和谢家集的旧址出现采煤区沉陷现象。这两个村落开始搬迁。

谢家集搬到了故地东北方向约2华里的陶圩,随了陶圩。“谢家集”这个具有特定方位,特定范围的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从此便消失了。谢家集的村名虽然湮灭了近60年,但是它的村民还在谢家集区境内。

蔡家岗则迁到了故地西北约2华里的地方,蔡家岗的名称沿用至今。不过那里目前是八公山区的辖区。隔着一条水泥路与谢家集区境内的谢三矿默默对视。

我正走在这条水泥路上,我发现这条用作区界的水泥路是不宽的,与沿矿路垂直,与大八铁路线交叉。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型十字路口。

下午的太阳高高地悬在天上,不大的铁路道口正在使用着,一辆火车从远方缓缓驶入。道口临时封闭,等待着几个行人和一辆货车。在路口东南的房屋上张贴着“谢家集区路东村”的红纸。路口东北的房屋上张贴着“八公山区蔡岗村”。

这时,410公交车徐徐到站“路东村”。它的下一站将是蔡岗,终点到达的是蔡洼。这里的“蔡岗”和“蔡洼”,就是蔡家岗和蔡家洼。口语交际是讲究简洁实用的,加上汉族追求成双成对。所以就把它们给双音节成两个字的词语了。据说蔡岗和蔡洼是淮南市第一个通公交车的村子。

我在蔡岗村委会的附近留步,遇见了几位聊天的村民。我问蔡岗是不是地势高一些?蔡洼是不是地势低一些?他们说不是的,一样高。

村民说的也对,不过只对了一半。因为蔡家岗地名的原始取得依据的是客观的高岗地形。随着原来的高岗地形沉入水底,迁址后的蔡家岗地名属于沿用旧名称,已经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了。

蔡岗村的谁家有一丛月季花正在绽放着水红的花朵。谁家的水泥墙上布满了绿绿的爬山虎。谁家的墙壁贴满红色瓷砖,门旁还贴着一个共产党员户的标签。五月的下午,城市群里的乡村蔡家岗是静悄悄的。

那几位村民还在这静静的巷道边坐着。我问其中的一位老人,蔡家岗故地离这里远不远?他说不远,用手指了一下,就在那边。我说那里还有什么东西吗?他说没什么东西,就是一片大塘。我说跟老鳖塘比,谁更大一点?他说蔡家岗的塌陷区大,一眼望不到边。我说你跟我的车过去,我来拍摄一张那个大塘的图片,可以吗?他说可以,不过话讲到前面,你得给我50块钱。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此种情况。我想到了每次提供方便的千纸鹤先生,耽误他许久的时间,消耗他许多的汽油。他从来没有提过钱的事。感谢这样一位朋友,我们都在为推广淮南,进而宣扬淮河文明而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离开蔡岗村委会,我向蔡洼进发。车一拐,就进入了村子。村子里面的沿路墙壁粉刷了半截彩色,入眼的景象是洁净的,看来这里刚刚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场文明创建工作。

我之所以赶到蔡洼村,一是因为这里与蔡岗本来就是一家,既然要写蔡家岗就得来一趟蔡家洼。二是因为资料显示,这里曾诞生过一位抗美援朝烈士,英名蔡瑞玉。他1944年参加革命,1951年在朝鲜牺牲,时年23岁。蔡洼的下午是温暖的,阳光抛洒进村民的家中。哪一扇家门是蔡瑞玉烈士的?我轻轻地走在小巷里,我没有向任何人打听。我只需要慢步就可以了,也许那一缕迎面的轻风就是他回荡的英魂。也许村委会门楼上悬挂的那面鲜艳的国旗,就有过他的一滴热血。感谢烈士,致敬英雄。

蔡洼之行的第三个原因是,这里有一家两蔡实业有限公司。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已经拥有润众、宾悦等多个汽车维修服务公司。你在泉山附近看到的,如果是蔡姓经营的汽车服务行业,大多都是从蔡家岗走出的人办的。他们是较早失地的蔡家岗农民,他们更是敢于拼搏的淮南人。

第四个原因是,这里有一所用“蔡家岗”命名的小学,任何一项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地域文化,一定需要孩子们的参与。

蔡家岗,尽管你不在蔡家岗故地快有60年的时间了,但是410路车把你和谢家集连了起来。我发现你在八公山区的怀抱里生长的是那么茁壮。蔡家岗,崔老师希望你越来越好。你永远都是沿淮一溜十八岗里的那个蔡家岗。

《蔡家岗不在蔡家岗》   2018.5.16

作者:崔小红,中学语文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