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中考考的好,初中三年怎么做?

 昵称Dx1Aw 2018-06-19

  

  很多初三的学生和家长觉得,中考考不好,是因为初三冲刺阶段没复习好。其实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础,初三是综合运用,如果基础没打好,初三怎么可能会得心应手呢?所以,在初中3年里,我们要在初一初二打好基础,初三做好复习。那么,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3年的学习,最终也是为了中考,那么,中考很难吗?

  根据往年的中考情况分析可知,中考各类题型按照难度比大概是3:5:2(易、中、难)。也就是说,80%的题目属于简单题和中等题,真正的难题只有20%左右。

  因此,只要一个学生肯学,愿意努力,找准方向,是完全可以拿下基础分和中等分的。

  那么,中考时基础分抓不到,是因为你在初一初二时忽视了哪些问题呢,以至于初三没有一个好结果?俗话说,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要注意适应和转变

  从小学升入初中,这本就是一个跨越,首先要认识到初中与小学的不同点,调整学习策略

  1老师讲课方式不同

  小学老师讲课形象生动、活泼,他们比较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境、学娱结合,这些都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孩子们只要跟着老师走,掌握知识完全没有问题。

  可升入初中后,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老师往往注重引导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且更注重讲清概念,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不再像小学时那么形式多样。

  应对策略

  平时多提问,不断地提出质疑与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适应更具挑战的学习。

  2.课程设置和要求的不同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小学开设的课程以外,初中增加的课程会更多,而且每门学科的内容都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

  应对策略

  初中课程增多,难度加大,所以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学生学习方式不同

  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老师不可能再天天盯着孩子,而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觉性、主动性是初中生必须过关的。

  应对策略

  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课堂45分钟的效率,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做到“三会”:

  会预习,能够在预习的时候画出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会听课,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做必要的笔记。

  会复习,课后要能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做个小结,整理笔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然后进行练习和错题矫正。

  4.课时安排不同

  初中课堂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比小学少,课内作业练习时间少,巩固知识的方法与小学也不尽相同,初中更多地需要学生课后不断思考总结与提高。

  应对策略

  要学会自己整理知识,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类和综合;课听懂、作业会做仅是初级阶段,还要追求融会贯通和熟练运用。

  

  初二注意成绩的分化

  经过初一一年,孩子已经适应初中的学习,而距离中考还有距离,所以难免产生懈怠.初二作为初一与初三的承上启下阶段,中间环节也很重要.

  给初二学生的一点建议

  首先,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立马改善查漏补缺,如果真的到了初三,马上中考了,那也就意味着一切结束了

  其次,有个远大的目标,有个合适的计划--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保持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和心理

  最后,要有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平常就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较好的习惯,中考才能毫不费力

  1.要注意区分主次轻重,不要因为自己喜欢那个科目,喜欢哪个老师等而一味的学一科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

  2.学会处理审题与做题的关系

  很多初三同学已知条件都读不全、读不懂,其实这是做题没有思路的主要原因,越是综合的题目就越需要你从已知条件中去“挖”,去挖掘新的已知。

  3.“瘸腿”科目要尽快补齐

  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说了,如果还要等到初三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就不会轻松了,初三有初三应该做的,不要把事情都等到最后.

  4.学会处理“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体现在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5.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比如:早晨,人的记性最好,适合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的效率高一些。

  

  如何跨越初三这座峰?

  ✔1.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不要把初三的孩子当成大人,虽然他的年龄增长了、个子长高了,但心智还不成熟,因此还需要家长的帮助。这就要求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时刻掌握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做好定位,稳住阵脚。

  定位,主要是指平时孩子的定位和中考学校的选择定位。每个孩子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到了初三综合复习和中考全面考察的阶段,孩子们的差距会明显的区分出来。这时,要做好定位、稳住阵脚,把好方向。

  ✔3.玩学结合,不要压制过猛。

  初三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玩的年龄,虽然他们的学习生活很累很紧张,但是他们有时候还是会有强烈的玩耍的欲望的。学习固然重要,但适宜的玩耍以及交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不无裨益的。另外,适度的玩耍也是青春期的孩子较为有效的发泄途径。

  ✔4.与孩子的朋友保持联系。

  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里特点的变化,使得他们喜欢把心事告诉朋友,按他们的话就是“朋友年龄相近,想法也相同”,但这一时期的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还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烦恼和问题,唯一能做的仅仅是向朋友倾诉,倾诉完了,他们依然手足无措。因此, 如果家长从孩子的朋友着手,与其保持联系,那么就可以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5.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多多鼓励,不要唠叨批评;要轻松愉快,不要过分紧张;要重视态度,不要强调分数;要合理定位,不要期望过高。

  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合理定位,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励孩子向着目标奋斗,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孩子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信心,这将成为孩子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强大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