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爱婴蒙台梭利(感官)数理,引爆孩子思维

 茹258 2018-06-19

如果您的宝贝在2-6周岁年龄段


如果他最近很爱数台阶、数楼层、数车牌等


如果他已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几何图


如果他会分类他的玩具


如果他爱玩配对游戏,恭喜你!


这些标志着他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蒙台梭利数理课程

《蒙台梭利数理》课程,是蒙台梭利经典之作,抽象的数理逻辑,都被制作成直观的教具,孩子在实验性的操作中,自然吸收了。随着孩子的好奇心,数理的探索,是这阶段他最喜欢学习的,这也是孩子数理才能最容易发掘的阶段蒙台梭利数理,堪称全球最著名的儿童数学课程,比尔·盖茨、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与佩奇,小时候都学过,长大了也都赞美过。



在“蒙氏数理”的课程里宝宝可以学到:

数与量的关系

几何空间架构

分类、排序和归纳

数的合成与分解

奇偶数

分数

运算、十进位、个十百千

银行游戏、钱币与交易

时间运算与管理

平方与立方

二项式的概念

如果奥数是一种传说,那么在蒙式数理面前,都弱暴了!


这些“玩具”你们玩过吗?

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可以成为数理达人!

无论简单还是深的数理,都不需要死记硬背,都是使用实体教具,像做实验一样,在玩与分享中,直接吸收。


孩子的数理天赋,怎能视而不见?



蒙氏数学教育特色

一.以感官教育为基础



孩子认识大小、粗细、长短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等,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符号“大于”与“小于”的具体感觉。

帮助孩子认识形状的几何图橱、几何立体组、构成三角形,为学习数学中的几何打基础;

二项式、三项式、二的倍数为孩子将来学习代数(a+b)3 和(a+b+c)3 做间接的准备。


在感官练习时,我们运用三种方法:

配对(pairing)

在蒙氏感官教具“带插座圆柱体”中,每一个圆柱体皆有一个相对应的圆洞,这是数学计算中十分注重的“一一对应”。数学的合成与分解中,如何找到相互之间的配对关系,是教孩子“等于”时最常遭遇的难题。而在“带插座圆柱体”中,圆柱体与圆洞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在“配对”工作中,强化了“等于”的概念。

分类(sorting)


如何从一个整体中寻找相关性,再从相关群中归纳相似性。蒙氏感官教具色板第三盒,共有六十三片色板,幼儿需观察出不同色系的九个颜色,再依其深浅色度排列顺序。在数学中,思考差异、归纳、分类是遇到问题时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


序列(grading)


从相似的物体间寻找出相同和不同点,甚至找出差异的大小。蒙氏感官教具“粉红塔”,外观都是粉红色,形状均为立方体。孩子在造塔过程中必须以视觉观察并判断哪一个是大的,才能依序堆叠成塔,所以孩子必须能比较、判断;而另一方面,相近的立方体之间的边长相差一厘米,孩子在造塔时,不仅学会辨别大与小的不同,同时也了解到体积改变的意义。换句话说,数学符号“大于”与“小于”的具体感觉,孩子在粉红塔、棕色棒、长棒、带插座圆柱体等教具中已经深刻体会了。


       综合以上说明,感官教育确实可以为幼儿建构良好的数学思考模式更进一步说,感官教育就是未数值化的数学教育。

二.由具体导入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承袭一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具预备原则

      在认识1~10的学习中,我们从数棒开始,让孩子感受不同“数名”(数字符号的发音,如yiersansi……所代表的“数量”(代表物体的大小或者多少意义,让孩子全心全意以他的肌肉、感觉去触摸“数量”。这样才能让孩子牢固的明白数名和数量的对应关系,以及达到集中专注力的效果。通过操作来学习的具体教学法,一直是最明白、直接、有效的幼儿教学法。

实际让孩子感受“1”是什么?和“2”有何不同?这比嘴巴数“1、2、3”或写千百遍“1、2、3”来得印象深刻且具体。除了认识1~10之外,蒙氏中学习单位名称“一、十、百、千”的方式也大致相同。


通过操作数棒感受1-10的数量和数名的对应关系


三.重视数量、数名与数字三者的结合关系
  • 数量:代表物体的大小或者多少

  • 数字:符号,如1,2,3,4……

  • 数名:数字符号的发音,如yi、er、san、si……


    很多两岁多的孩子能数到20甚至是50(数名),然而并不明白20到底代表有多少(数量),以及每个发音的写法(数字)。只有全面综合地了解数字的发音、数量和符号才是真正学会了一个数。如,在认识1~10的学习中:


数理是一种逻辑,一种规律,一种生活经验产生的智慧

银行游戏


养成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是儿童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同时儿童时期是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

分数小人

      一些在小学,甚至在中学才能接触到的数学问题,在蒙氏数理中就开始一一体现。孩子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和刻板的公式学习数学概念,而是通过直观的教具操作,在图形和建构中掌握数理技巧。

      课程里没有传统的加减法,没有应试的计算题。她的课程里只有一种神器,就是教具,她能让孩子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

然而,一些父母误认为孩子会背数字,就是懂得数学了,而没有真正把孩子领入数理的殿堂,这可以说是人生的遗憾!等到孩子过了这个数理敏感期,孩子几乎丧失了数理探索的兴趣,再逼孩子啃数学就晚了,父母反想自己,哪位没有被数学催残的经历?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玛利亚·蒙台梭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