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如何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总论

 休休有容2012 2018-06-19
我们这里所说的“健康干预”并不只是“对健康的干预”,而是一个包含制定干预计划、定期随访、健康教育与促进、满足健康需求、疾病管理和总结对比的过程。在一个健康管理的周期中,体检、建档、评估等内容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以算作健康管理的准备工作;只有健康干预是贯穿始终的,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和本质。
一、  概念

健康干预(Health intervention)是指对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以及导致的不良健康状态进行的处置。是在专业健康管理人员参与下,针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避免和降低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且持续地对干预计划执行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和风险因子变化等干预效果进行跟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计划,以促进和保持长久的健康。越早开始干预就越容易对个体健康状况产生促进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健康干预可以直接理解成健康管理。
二、  类型

从健康管理双方的关系来看,健康干预包括:
1.契约管理模式:专职的健康管理师,通过正规的健康管理机构对客户进行的健康干预。这是一种工作内容,有些管理双方还会签订一个协议(契约或合同),也就是说这种干预是包含经济关系和责任的。
2.熟人管理模式:具备健康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对个体进行的健康干预,这种干预没有通过正规机构,大多存在熟人朋友之间,但也不排除包含经济关系的可能。
3.自我管理模式:还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管理,如及资料的完善、定期健康体检和对健康管理的配合等。
健康干预的形式包括电话、短信、在线、上门、讲座、活动等;从干预时间的长短来看,健康干预可分为临时、短期、长期、终生等;根据干预对象的数量,可以分个体、家庭、社区、单位、群体(因某些共同健康问题放在一起管理)等来进行干预;根据干预对象的生理特点,可分儿童、老人、妇女、婴儿、残疾等来进行干预;另外还可按需定制高端健康服务项目,如常见的导医服务就包括挂号、陪诊、陪检、取单、排队、取药、取标本、送检等。
三、  方法

从概念上看,健康干预占了健康管理的绝大多数时间,具体内容也是十分繁杂,我们从健康相关的各种层面来梳理一下健康干预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1.营养干预:正规的营养干预应该先进行营养评测,然后根据收集的饮食习惯、营养需求和评测结果计算每日推荐摄入量,再结合三餐比例、各营养素比例、过敏情况和疾病的饮食禁忌制定短期(一般一周)食谱。如果没有专职的营养师,也可以选择包含上述功能的健康管理软件进行营养干预。接受营养咨询、进行营养指导、宣传食品卫生等都是营养干预的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可作为营养干预的纲领性文件。
2.运动干预:一般认为“迈开腿”比“管住嘴”更重要,合理的运动能带动身体的各方面向好的方面发展。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并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我们进行运动干预时要考虑的是全天基础代谢及所有活动,而非仅仅是体育锻炼。一般运动干预也是先进性运动评测,然后根据个体运动习惯和影响运动的疾病来制定运动方案。运动方案的细致程度因制定方案者的专业水准而异,至少应包括运动项目的推荐、运动量和强度的建议、运动注意事项和宣教,最好能够以通俗的步数形式进行总运动量的规范。
3.不良生活习惯干预: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嗜酒、熬夜、少动、偏食、不吃早餐等,是许多慢性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改变人的习惯很难,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最能体现健康管理师的智慧;一般需要列举和体验危害、动态提醒、发动家属监督、对赌罚款形式,有必要的直接进行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归纳到成瘾、依赖方面,可以尝试与心理干预一同实施。
4.心理干预:心理平衡是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实践证明也是健康最重要和基础的因素。心理干预的关键这就是做好两点,①能够与管理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最好是伙伴式的关系,这样就能缓解简单的心理问题;②能够识别心理疾病,不回避,而是安排专业心理医师进行辅导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还包括个体对社会和自然的适应性。
5.养生指导:中医治未病理论浓缩了中华几千年的医术精髓,也为养生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这里的养生与中医临床也不同,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共养”,以达到个体最佳健康状况。中医养生指导包括食疗、养生操、精神净化(顺应自然变化和节制)等,必要时膏方进补;常见的养生操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还可做些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
6.疾病管理:主要是针对慢性病、某些特殊疾病和顽固的健康问题,需要长期治疗或护理的患者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仍然强调与临床诊疗的区别,或者说是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主要内容包括诊疗过程的监督、治疗方案的循证、患者用药的提醒、治疗效果的评估、疾病关怀和宣教等。当然,具备执业资格的专科医师来做疾病管理是更合适的。
7.环境干预:现已公认,环境是影响疾病排行榜和致死原因排名的重要因素。在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力营造对健康有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主要应该关注室内通风、采光、隔音、景观植物、宠物喂养、人均面积、装修污染、饮水来源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上述干预手段和方法定制成单个或组合的健康干预包,针对贵宾还可以按需实施所有的干预方法。
疾病干预流程图
四、  流程

无论采用何种干预类型或方法,健康干预都应该按照制定方案、创建计划、执行计划、效果评价的流程来实施。
1.制定方案:整理个体全部健康问题,按重要性和紧急性排序;针对突出问题拟定健康干预的总目标和原则,并进一步细化为各项细致的干预措施。
2.创建计划:按照既定的方案逐项梳理,明确管理期间的每一天应该做什么干预,干预的内容和要求分别是什么,甚至可细化到干预时的话术和礼仪。
3.执行计划:按照计划逐条执行,可通过健康管理软件实时提醒该做什么事情。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记录干预的过程和主要内容,收集个体的各种检测数据和评价个体的管理依从度。
4.效果评价:一个管理周期的开始和结束均应该以一次健康体检为标志,两次体检及配套的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够直观地反映这个期间健康管理的效果。
五、  评价

一般意义的健康评价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界定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评价则是界定健康干预效果的过程,包括生物学指标评价、健康认知度评价和卫生经济学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判断健康管理师的能力,主要是为了根据效果来调整后续的管理方案和计划。
1. 生物学指标评价:对于个体而言,两次体检和健康调查问卷的数据基本能够直观反映健康状况在管理前后的变化。对于群体还包括发病指标、死亡指标、疾病负担指标等。
2.健康认知度评价:按照“知信行”模式,分析管理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持有率和健康行为流行率,通过计算这些比率的变化(知晓、信念、行为的改变率)判断健康管理的效果。
3.卫生经济学评价: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不生病、晚生病、不重病”,通过早期少量健康投资来减少后期健康消耗。因此,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果、效用及效益分析能够作为健康管理的有利依据。
健康干预的评价还需要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来做更多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可以对健康管理的过程进行细节评价,如某项干预措施的执行率、执行程度、有效指数、客户满意度等。将上述评价综合起来,就能形成对健康干预的有效评价。
实战健康管理的总论部分先介绍到这里,以后将进入实战操作的各论和功能点。
下期预告:体检机构的健康管理

小编,听说这个文章是连载的哦。那我怎样才看到以前的内容呢?
发送“健康管理”到公众号,就可以查看《如何开展健康管理》系列文章了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