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如何开展健康管理-团队建设

 休休有容2012 2018-06-19
在我国有效医疗资源本就不足,指望临床医生或护士来做健康管理并不现实。于是国家指定了新职业——健康管理师,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师培训,不少大专院校开设了健康管理或类似专业,较好地补充了健康管理人才。有条件的机构应该选送感兴趣的医护专业人员去定向规培,或者直接招收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
健康管理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一般包括健康助理、责任医师和健康顾问,一个健康管理机构(或部门)根据服务量设置多个团队。要管理指定人员的健康,自身首先需要具备一定医疗保健知识,其次需要认同和理解健康管理的理念,最后还需要较强的服务意识。健康管理机构往往还会配置一些营销专业人员、健康理财顾问和其他管理人员,不在今日讲述范围内。
一、资质及职责
1.健康助理
健康管理的主要联络人,一般由护士或健康管理师担任,也可由临床医学专业但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担任,负责具体客户的常规沟通和所有事务的处理及记录。有医学背景最好,没有的话如果服务意识和技巧很好,也可以参加健康管理师培训(国家今后可能会限制非医学专业参加)。
2.责任医师
健康管理的主力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叫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私人医生等。需要临床医学专业,至少两年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干部保健科或全科等临床经验,原则上应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有的尽量去考取,实在不行可以去考取健康管理师证。责任医师全面负责客户的健康管理规划和实施,疑难问题负责向健康顾问讨教,并指导健康助理的具体操作。
3.健康顾问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健康顾问的指导和支持,健康顾问应该是在指定领域和地域内公认的专家,一般指心内科、干部保健科的临床专家,或者专职的保健顾问。还有其他一些专家顾问,主要是指针对大众的营养运动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和中医养生专家,还有特定疾病对应的临床各科专家,例如糖尿病对应的内分泌专家,高血压对应的心内科专家等。
4.负责人
团队建设最关键的还是负责人,负责人应该具备医学专业背景,深刻认识健康管理理念,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一定的培训管理经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一名副手。需要把握全局,分析行业趋势,能针对现有业务不断改进;另外还需要娴熟的公关技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技能与准则
综上所述,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对责任医师的要求较高,几乎等同于国外正规的家庭医生。所以责任医师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并且至少掌握营养、健身、心理保健、中医养生、某种慢病管理等相关技能中的一种。其他人员应该有自己的专长,并对相关内容有一定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
1.健康产业最新进展,健康及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
2.健康管理的主要步骤的操作及原理,团队分工合作的内容及流程;
3.家庭医生服务及初级卫生保健理念;
4.临床医学知识,尤其是内科、全科、心理等;
5.基础医学知识,主要包括解剖、生理、遗传与基因等;
6.其他医学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预防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
7.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重点慢性病的防治;
8.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9.办公软件及健康管理工作软件平台;
10.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健康管理师的职业道德较好地规范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准则,是做好和发展健康管理的基础,具体见下图:
三、人员配置
团队具体人数根据工作量调节,有的体检机构医生护士全部参与,有的以退休医护人员为主,有的现有医生做顾问另外聘年轻医护来服务。一般可以组成一个责任医师配一至两个健康助理的服务小组,一个健康顾问可以负责多个小组客户健康管理计划的审核,跟踪随访记录的检查,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其他专家负责相应专业问题的处理;有条件的也可把健康顾问放到服务小组里。具体人员配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人员的配合程度:主要考虑人员的专业水平搭配、性格搭配和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
2.客户的个性需求:还需要考虑客户的性格爱好、健康状况和个性化的需求。
3.机构的规划设想:如果重视健康管理,可以配齐完整的团队;如果是打算做好某一块,则重点是这一块的专业人才;如果还没想好怎么做,一个护士操作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也能批量提供较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
另外特别强调一点,基于服务的特殊性,一切以客户满意为准;不应该将职责定义的过于死板,尤其是健康助理与责任医师,在服务过程中都是接触客户的主力,根据与客户的磨合可以再临时分工。
作者有话说

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按照家庭医生的规范去尝试融入到客户家庭中。上图为笔者参加家庭医生培训时收集,有没有感觉特别温馨和倍受鼓舞^_^。

下期预告
健康管理产业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