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是一条“双程路”,你预期某类期货价格会上涨,你可以做“多头”;你判断它会下跌,也可以做“空头”。只要看得准,涨跌都有机会赚钱。说期货交易是项“考眼光,赚差价”的生意亦未尝不可。但就期货交易的社会功能而言,它可供制造商、贸易商、大用家、财经机构及投资者在商品价格波动不定的情况下,使自己的成本不致升高,利润避免缩小。商品的供求规律就是:供不应求价格就涨,供过于求价格较跌。而有效运用期货对冲,则“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1988年,台湾“中央银行”为了减低对美贸易顺差的账面数字,不惜动用50多亿美元,买入了300余吨黄金。而这段时间,正值世界经济低通胀时期。由于美元利率调升,油价疲软,白金不振,国际冲突“热点”如阿富汗、两伊、西南非、柬埔寨及中东等纷纷降温,美苏关系改善,显然不利金市多头,故此金价骤降,跌至目前只有380美元一盎司左右。即使台湾财经当局是以平均价430美元一盎司买入,1000多万盎司连利息计其亏损已达6亿美元以上。 如果财经当局善于运用期货对冲利器,由美国输入实金的同时,考虑到世界通胀率低,黄金价格向下居多的基本走势,而陆续在高价位卖出与实金采购数相当的黄金期货合约,如1988年头五个月即可建立52700张空头合约,作保本打算,国际金价跌多少,空头合约就赚回多少。这样,既可以使外贸顺差的账面数字不会大得令老美“刺眼”,又可以弥补金价下跌带来到本息损失,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不这么处理,图虚名而招实损,策略上的考虑要以外汇的损失为代价,值得吗? 对期货交易。不能只看到其供给投机者“赚差价”的一面,而忽略它供投资者“避风险”的更重要一面。这样才能理解期货交易的真正功能。 文章转载自《期货决胜108篇》 内容略作调整,涉及版权可联系管理员 长按即可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