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笔试部分(分值:100分;90分钟完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用钢笔默写于谦的《石灰吟》。(4分) 要求:书写正确、规范,行文整齐、美观。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zhàn lán guò lǜ 春天的野外,天空格外( ),清新的空气像被( )似的, méi gui 到处弥漫着( )醉人的芬芳,一只只风筝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dàng yàng 微风拂过,月影在湖面上( )开来,湖畔的棵棵柳树也摇曳着自己 piāo yì tián jìng ( )的长发,宛如一个 ( )温柔的少女。
gài 灌( ) 气( ) yùn ( )藏 ( )育
3.选择题 (12分)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个是………………( ) A.翘(qiáo)首以盼 B.窗明几(jǐ)净 C.诲(huì)人不倦 D.玉屑(xiè)银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威胁 美妙绝纶 B.辜负 美不盛收 C.帐篷 鉴往知来 D.竟争 悔人不倦 (3)下列关于孔子的名言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预习)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愉快,高兴) D.不愤不启(启发,开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和( ) A.王爷爷平时生活简陋,他把节省下来的钱都捐助给了困难的学生。 B.只了讲解员的话,我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和我想的完全一样!” C.语文老师夸夸其谈地讲述着,出众的口才让同学们十分佩服。 D.大自然的一切——风声、蝉鸣、蝶舞、虫戏……都让法布尔如痴如醉。 (5)下面关于人物的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烈火焚烧若等闲”和“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若等闲”和“只等闲”都有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意思 B.“处死”“死命令”这两个词中的“死”的意思不一样。 C.《夜晚的实验》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杰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超声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D.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和“骄傲”是一组反义词。)
4.填空 16分 (1)填补上(下)句。(6分) l 你从远古走来, ;你向未来奔去, 。 l 常记溪亭日暮, 。 ,斜风细雨不须归。(《古今贤文》) l 欲知山中事, 。 l 良药苦利于病, 。(《古今贤文》) (2)课文内容填空。(4+3分) 在_____________里,在______________里,在______________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___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________的时候,无日不_____________。这段话选自《夹竹桃》,作者是 。这句话赞美了夹竹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3)从 的聂荣臻建军、 的伯诺德夫人等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战争中的人性之美;从 的莫泊桑、 的斯帕拉捷等人物身上,我们懂得了成功就是不断努力探索的结果。 (4)选一个事物,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写出你的奇思妙想。(3分) 例:黄瓜——水淋淋的黄瓜,假装生气,拉长嫩生生的脸。 豆荚——豆荚 “叭”地咧开嘴,滚落一串圆溜溜的笑声。
二、阅读(30分) (一)阅读下列关于“中国人读书情况专题研究”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形成了对比: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材料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2015年)
图一:某中学读书活动海报 (1) 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三个结论。(6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材料三中画面(即图一,文字除外。)的内容及寓意。(2+1分)
(3)阅读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请你为提高全民阅读兴趣提三条建议。(6分)
(二)阅读练习(17分) 海牛 曹文轩 海边的人一律用惊奇而又不信任的目光迎接着他:“买牛?就你?” “不会缺你们一分钱的。”依旧带着稚气的脸一阵臊红,但是话说得十分硬气。 一个皮肤闪着古铜色光泽的大汉站在他面前,一双小眼,透着一股海边人才有的野蛮。他嘲弄地一笑,把他带到海滩。 (A)一片粗硕的芦苇,郁郁苍苍。透过芦秆的空隙,看见大海在闪光。乍看,海滩是沉寂的。但大汉一声轰雷般的吼叫,芦苇丛中卧伏着的牛被惊了起来。那些牛聚向一处,朝远处的大海边凶猛地奔腾,芦苇在劈开,在折断,发出“咔吧咔吧”的爆裂声。 大汉用粗臂分开芦苇,跟着追去。他紧紧地跟上。 牛群被一直逼到大海与芦苇之间的一块空白的褐色地带,挤成一团。 大汉坐下了,只给他一个脊背:“喂,要哪一头?” 他转头看向大海。(B)无涯的大海发出惊心动魄的澎湃之声。一排排巨浪,朝岸边滚动着,浪脊巍然耸动,形成一道道暗绿色的拱墙,压过来了,轰然摔在沙滩上…… 他竟忘了他是来买牛的,久久地看着猛烈、癫狂的大海,转而又看着那群在海边听着涛声长大的大牛。 “我要最高、最大、最凶的那一头!”他站起来。 大汉古怪地一笑,朝他点点头。 他立即毫不含糊、报复性地也朝对方点点头。 大汉朝牛群冲去。牛群炸了,四处奔突。他紧紧盯着一头鬃毛亮得发黑的大牛,牛闪电般地从他身边不断闪过。 他站着不动。 那条大牛直朝大海扑去。在蓝白色的浪峰和高阔的蓝天映衬下,这家伙显得十分威武。 “就是它!就是它!”他在心中叫着。 大牛冲到了海里,一排浪头打过来。当海浪在它身上碰成碎沫散落后,它昂首天空,响起重浊的“哞哞”之声。那声音和飒飒波声融合在一起,让人心颤。 大汉追了过去,解下挂在腰里的一圈绳索,“砰”地飞出去,绳圈不偏不斜地套在它的颈上。大牛把大汉拉倒了,但它也双腿跪在了沙滩上。大汉一跳而起扑上去骑到它颈上,用手抓住自它幼年时就穿在它鼻上的铜栓。大牛站起来继续跑动,并用力甩着脑袋,企图把大汉甩落下来。大汉一手死死抱着它的颈,一手迅速地在铜栓上扣上了绳子,然后抓着绳子往旁边一跳。绷绳一下绷直了,那牛从鼻子里发出一阵嘶鸣,以大汉为圆心,蹦跳着打着圆圈。大汉慢慢收紧绳子。它暴躁地跺了跺蹄子,用犄角掀翻了几块泥土,终于站住了。 大汉气喘吁吁地牵着它走向他:“喂,行……行吗?” 他望着它:眼睛呈黑色,鼻吼喷出的气流冲倒了两旁的野草,一对如大象巨齿一般的犄角,有力地伸向两侧,角尖锋利得叫人担忧。它的身体仿佛是用巨锤砸出来,显出一团团强劲的肉疙瘩,粗长的尾巴一刻不停地甩动着,把芦苇打得七倒八歪。 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他有点儿胆寒了,用双手抱着肩。他的声音分明在发颤,麻秸般的细腿在不自禁地抖动。 大汉笑笑,把牛牵到村里。众人围过来观看着。 大汉问:“你真要吗?” “我已说过了。” “七百块钱。”大汉把众人商定的价格告诉他。 “有这么多的钱吗?”大汉咬着厚嘴唇笑笑。 他又望着众人,钱在手里攥得更紧了。 大汉吹了口气,说:“算了,让它重回到海滩上去吧。你们就不想想,大人们怎么会把哗哗七百块票子搁在这么个小毛头身上?”大汉说完转向他:“喂,你长这么大,才摸过几个钢镚儿呀?你数数能数到七百了吗?啊?你买牛?去,还是找小狗儿玩去吧!哈哈哈……”说完他就要解掉牛绳。 那些海边的人都张嘴大笑:“哈哈哈……” 他一把抓住牛绳,用尖利的牙齿一口咬断线绳,把钱包丢在地上。 “嗬!”大汉闭起一只眼看着他,像瞄准什么似的。当他见到厚厚一沓票子时,脸刷地红了。大汉不住地用手指蘸着唾液,点完了钱,尴尬地笑着。 他睥睨了大汉一眼,牵着牛,拨开人群就走。 大汉追上去,不再嘲弄,一派诚意:“好样的,小老弟!我喜欢你!不过我还得帮助你把它送回去。”见他不答理,大汉连忙说:“不是瞧不起你,这牛太凶!你……你没有这把力气。” “我能!”他紧紧地牵着牛绳。 “那你身边还有钱回家吗?还还价吧!”大汉说。 他回头看了看大汉:“有。”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用手在嘴边做成喇叭,“大叔,你刚才逮牛可逮得真好看……” 这声音在旷野荒郊上飞扬,袅袅余音消逝在苍茫里。他们长时间对望着。然后,他掉转身去,向西走了。牛在盐迹斑斑的黄泥路上烙下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蹄印。 大汉向他不断地摇动着手,一直看着他和牛消失在漫漫荒原上…… (节选自《海牛》重庆出版社 2012年出版,有删改) 1.围绕海牛,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要买海牛 —→ —→ —→买下海牛 —→
2.在(A)(B)两处写景语句中任选一处,品析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选( )处品析:
3.结合具体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l 大汉古怪地一笑,朝他点点头。(试用第一人称,写出大汉此时的心理活动。) l 他立即毫不含糊、报复性地也朝对方点点头。(这一句表现了少年怎样的性格特点?) 大汉的心理活动: 少年的性格特点:
4.在17~20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海牛的叫声,如“ ”等语句;又写了海牛的动作,如“ ”等语句;还写了海牛的 ,如“一对如大象巨齿一般的犄角”“一团团强劲的肉疙瘩”等语句。作者对海牛的多方面描写,突出表现了海牛 的形象特点。(4分)
5.文章结尾写了少年和大汉彼此产生好感。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好在哪里。(3分)
三、(30分) 猜一猜,可能意味着一场有趣的游戏,一次美妙的发现,一段心灵的感悟,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注…… 请以“猜一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把思路理清楚,做到中心突出;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答案 一、基础参考答案: 1.用钢笔默写于谦的《石灰吟》。(4分) 一行一分,一个字扣0.5,3个字就扣1分,行款安排不合适扣1分。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湛蓝 过滤 玫瑰 荡漾 飘逸 恬静 灌溉 气概 蕴藏 孕育 一个词一分,同音字一个0.5分 3.选择题 (12分) B C A A和C C 一个选择2分 4.填空 16分 第(1)题古诗上下句一空1分 第(2)题一空0.5分 第(3)题一空1分 第(4)题3分,第一句子通顺,运用修辞手法,写得合适。
二、阅读参考答案: (一) (1)①人均阅读量偏少;②人均阅读量在逐年上升;③选择数字化阅读的人数增长较快。 (2)面面内容:一个小姑娘,正欢快地顺着一条由许多书铺成的路前进,路的另一头是一道彩虹。寓意:读书带给人快乐,读书给人幸福的生活。 (3)①学校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②读书要拒绝功利化; ③出版商要多出好书; ④政府和社会单位要适当增加公民的休闲时间。 阅读答案 1.(3分)相中海牛 驯服海牛 牵走海牛(每空1分,意对即可) 2.(A)(3分)描写了粗硕苍郁的芦苇、沉寂的海滩(1分),交代了海牛的生长环境(1分),以静衬动,衬托了海牛被惊起的奔腾的声势(1分)。 (B)(3分)以大海的汹涌之态衬托海牛的野性(1分),交代了海牛的生长环境(1分),写出了大海对少年内心带来的震撼并使他受到感染(1分)。 (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4分)大汉的心理活动:示例:就你这个年纪、这副身板,也能驯服那头海牛吗?到时候有你好看的。(意对即可) 少年的性格特点:倔强、要强,有自信,有自尊。(符合语境及人物身份即可) 4.(4分)示例:响起重浊的“哞哞”之声 蹦跳着打着圆圈 外表 威猛凶悍(野性难驯)(每空1分,意对即可) 5.(3分)这样写能表现他和大汉彼此间惺惺相惜,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1分);与两人之前的态度形成对比,使情节的发展变化更加起伏有致(1分);这样写也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少年从一个男孩开始向男子汉转变(1分)。 (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徐国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