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馍》火遍网络 专访作家马腾驰先生

 郝景望 2018-06-19

郝景望 2018-06-14 20:50:51

一篇散文《背馍》火遍大江南北,“文化陕西SQ”2017.11.6刊出,让作家马腾驰先生迅速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网红”,数百家平台竞相转载,中国“最大的有声图书馆喜马拉雅FM听书社”制作了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的音频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网站与平台做了音频作品。《背馍》一文,感人至深的诚挚语言与扎实娴熟的文字功底,感动、唤醒了有过共同“背馍”历程的千千万万的网友们,他们在《背馍》中追寻着自己当年背馍上学的难忘故事,回味着有苦有乐的学生生活。《背馍》让人惊叹的数千万点击阅读量绝非偶然,有其文化背景与渊源!近日,有幸于咸阳市“驰风轩”工作室拜访作家马腾驰先生,为“文化陕西SQ”读者探访作家马先生近况。

出生于礼泉农村书香门第的马腾驰先生,能写一手好文章,其根源在于他打小就坚持的大量阅读,“文革”前大学毕业的父亲,执教于西安一所中学,父亲每逢星期六回家,常给他和弟弟们带回几本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小人书,还有文史方面的书籍,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之久,但酷爱阅读的马腾驰依然记得当年那些书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有些段落现在还能背诵而出。

不仅仅是父亲带回来的图书滋养着他渴求知识的幼小心灵,在礼泉老家,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远在县城的文化馆阅览室,更是他经常跑去读书看报的地方。多年过去了,他还风趣地说起他当年“偷”报纸的“绝技”,《光明日报》《文汇报》与《陕西日报》等副刊上的文章,他读后觉得特别好的文章,即就是坐在头排,和管理员面对面坐着,他也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几份报纸折叠得巴掌小,装入衣兜里,从未失过手。报纸拿回家后细心地把它展平,继续读几遍,完后剪贴,有空再拿出来读。

当年在礼泉县文化馆工作的已故著名作家邹志安老师,是马腾驰先生最初的文学偶像。每当他在文化馆看到高个儿、清瘦的邹老师走过,都会目望着他走远。虽然年龄小的他认识邹老师而邹老师不认识他,但他从内心里羡慕邹老师在报刊上发表过那么多作品,他是下了决心,要向邹老师学习,也要在报刊发表上发表了作品。

在马腾驰先生的老家大张寨(后来,他笔下经常出现大张寨,写了许多发生在大张寨的感人的故事,从而使许多的读者对大张寨充满了兴趣),他把借来的文学作品,一本一本读过,一本《现代散文精选》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五十多篇文章他完全可以背诵过。

在礼泉,丰富的阅读基础,对邹志安老师的崇拜,以至于后来到西安上中学,读的书更多了,眼界更开阔了,他就开始给报刊悄悄投稿。1982年小荷初露尖尖角,《法制周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言论稿《这不是主要原因》,书香家庭的长期熏陶,父亲的正确引导,加上马腾驰先生的勤奋苦读,文字功底深厚的马先生1983年秋到铜川,先后在焦坪矿劳动服务公司、铜川矿工报社、铜川市铝厂工作工作,当过秘书、记者。在铜川工作期间,对《人生》的喜爱,使他有机会在铜川结识著名作家、文学大师路遥,于是,有了和路遥大师在一起的真情交往。路遥先生英年早世,作家马腾驰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了怀念文章《追念路遥》发表于报刊。

《背馍》火遍网络 专访作家马腾驰先生

著名作家路遥与马腾驰先生合影 ——王天乐摄影

1991年,笔耕不辍的马腾驰先生作品集《跋涉者的足迹》呱呱坠地,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对马腾驰寄以厚望的评价——“丹凤人贾平凹写不尽商州世事,写不尽的礼泉人情正塑造着自己的贾平凹。”取得突出成绩的马先生先被吸收为铜川市作协会员,铜川市青联委员,26岁时,当选为铜川市政协委员,成为铜川市最年轻的政协委员,《铜川日报》曾专文采访过他。其后,他的散文集《山的呼唤》出版。《少年文史报》《新闻三昧》与《铜川文艺》曾配个人照片宣传介绍了他。

时间进入1993年,受波及全国的下海潮的影响,马先生也离开铜川“跳海”(马先生极为风趣的称自己懵懵懂懂下海为“跳海”)到一家企业。暂时离开了酷爱的文学创作,他的内心苦痛而沉闷,但他没有悲观,他的心中还有希望,还有一盏灯照亮着他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这个希望,这盏灯就是对文学的喜爱。其间,马腾驰先生心灵的挣扎与苦痛的历程,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白驹过隙,马腾驰先生2017夏季又回到了文学创作队伍,先写了百首诗歌,随后又开始散文创作,11月,他的一篇散文《背馍》,给全国文友奉献了一份精神的饕餮大餐,网友们大量留言,盛赞马先生的扎心美文,细腻的笔触,真实场景的记录,一篇不长的文字,震撼了曾经有过背馍经历的所有人的心房,著名作家、文学大师贾平凹先生为马腾驰《背馍》题写作品名称

《背馍》火遍网络 专访作家马腾驰先生

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题写“”背馍”

一篇《背馍》,让人们记住了作家马腾驰先生,记住了背馍故事的发生地礼泉县大张寨村。《背馍》之后,马先生井喷式创作了量大质优的散文作品,《母亲做的棉鞋》《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下锅菜》《锅塌塌》《背粮》《背娃》《坐席》《交公粮》与《捕鼠记》等作品,在“文化陕西SQ”先后刊出引起热烈关注,并被其他平台、报刊不断转发。

不到一年时间,“高产”的作家笔下撰写出七、八十篇散文,现在应诸多文友强烈建议,马先生正准备将这些作品收集在一起,以《背馍记》为名出版。祝愿马腾驰先生的《背馍记》顺利出版,祝福马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