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懒惰哲学趣话

 长江术数网 2018-06-20
撼龙风水洪国珍博客2017-11-01 14:31
        2017.11.1日在武汉至昆明的祥鹏航班8L9958上看到的一篇哲文,特录于博客:看了这则小故事,将会对人生的努力奋斗或顺奇自然捕捉时机或随波逐流,自然就有了各自的答案了。


       故事情节如下:

        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泊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碜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赶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湛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一张:“咔嚓。”好事成三嘛。当然,那就来个第三张。这清脆的、几乎怀着敌意的声音把正在打盹儿的渔夫弄醒了,他慢吞吞地支支腰,慢吞吞地伸手去摸香烟盒;烟还没有摸着,这位热情的游客就已将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面前,虽说没有把烟塞进他嘴里,但却放在了他的手里,随着第四次“咔嚓”声打火机打着了,真是客气之至,殷勤之极。这连串过分殷勤客气的举动,真有点莫名其妙,使人颇感困窘,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这位游客精通该国语言,于是便试着通过谈话来克服这尴尬的场面。
    “您今天一定会打到很多鱼的。”
       渔夫摇摇头
    “听说今天天气很好呀。”
        渔夫点点头。
     “您不出海捕鱼?”
        渔夫摇摇头,这时游客心里则感到有点悒郁了。
   “噢,您觉得不太舒服?”
       这时渔夫终于不再打哑语,而开始真正说话了。
   “我身体特棒,”他说,“我还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么精神过。”他站起来,伸展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他的体格多么像运动员,“我的身体棒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越来越迷惑不解,他再也抑制不住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了:“那么您为什么不去打鱼呢”?
        回答是不假思索的,简短的,“因为今天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
    “打得多吗?”
     “收获大极了,所以用不着再出去了。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
        渔夫这时完全醒了,变得随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并且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他觉得,游客脸上忧心忡忡的神情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却说明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呀。
     “我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他用这句话来宽慰这位外国人的心。
     “您抽支我的烟吗?”
     “好,谢谢”
        两人嘴里都叼着烟卷,随即响起第五次“咔嚓”声。外国人摇着头,往船沿上坐下,放下手里的照相机,因为他现在要腾出两只手来强调他说的话。
     “当然,我并不想干预您的私事,”他说,“但是请您想一想,要是您今天出海两次,三次,甚至四次,那您就可以捕到三十几条、四十多条、五六十条,甚至一百多条青花鱼…·…请您想一想。”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不只是今天,”游客继续说,“而且明天、后天、每个好天气都出去捕二三次,或许四次—您知道,那情况将会是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
      “不出一年您就可以买辆摩托,两年就可再买一条船,三四年说不定就有了渔轮;有了两条船或者那条拥有两条渔轮,您就可以…”他兴奋得一时间连话
都说不出来了。
      “您就可以建一座小冷库,也许可以盖一座熏鱼厂,随后再开一个生产各种渍汁鱼罐头厂,您可以坐着直升机飞来飞去找鱼群,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渔轮作业。您可以取得捕大马哈鱼的权利,开一家活鱼饭店,无需通过中间商就直接把龙虾运往巴黎——然后……”外国人兴奋得又说不出话了。
        他摇摇头,内心感到无比忧虑,度假的乐趣几乎已经无影无踪。他凝视着滚滚而来的排浪,浪里鱼儿在欢快地蹦跳。“然后,”他说,但是由于激动他又语塞了。渔夫拍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呛了的孩子。
      “然后怎么样?”他轻声地问。
      “然后嘛,”外国人以默默的兴奋心情说,“然后您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还可以眺览美丽的大海。”
      “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只是您的‘咔嚓’声把我打搅了。”
        这位旅游者受到这番开导,便从那里走开了心里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因为从前他也曾以为他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对于这位衣衫寒碜的渔夫的同情,此刻在他
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
                         1963年

作者: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当代小说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火车正点》《亚当,你到过哪儿L?》《一声没吭》《无主之家》《小丑之见》《莱尼和他们》《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和《保护网下》等。伯尔曾获包括毕希纳奖和诺贝尔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并担任国际笔会主席数年。


        本故事虽短,蕴含的人生哲理却非常深刻,故匆匆忙忙摘录于武汉至昆明的飞行途中,又在昆明转往西双版纳的飞行途中完成了本人的评论见解,算是对本人为何摘录这篇短文的解释!


         撼龙风水洪国珍于云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