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60

 了用民 2018-06-20

刘宋名将檀道济

NO.60

 

也许正是这封信麻痹了谢晦

 

有人提醒他此次皇帝集结大军可能是要对他动手,但他却根本不信——傅亮说了,那是皇帝要打北魏,而且还要专门派人来听取我的意见,可见他对我信任着呢。

 

就这样,他什么也没做,只是静静地等着使者的到来。

 

显然,他的所作所为就像在公交车站等高铁,是注定要失望的——他左等右等,也没等到使者,等到的,却是徐羡之、傅亮的死讯。

 

公元426年正月,刘义隆下诏征召徐羡之、傅亮入朝

 

按照他的计划,是要在朝堂上将两人逮捕诛杀,随后公开徐、傅、谢三人杀害二王(营阳王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的罪行,同时发兵讨伐谢晦。

 

没想到消息被谢晦的弟弟黄门侍郎谢皭探听到了,谢皭大惊,立即派人通知傅亮。

 

傅亮当时已经走到了半路,闻讯连忙疾奔回家,同时又让人告知徐羡之。

 

徐羡之仓皇出逃,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又能逃到哪儿去呢?

 

心灰意冷的他最后只能找了个烧陶的废窑,自缢而死。

 

与此同时,傅亮也在逃跑的路上追兵抓获。

 

临刑前,刘义隆让人给他带信为答谢傅公江陵迎驾之功,朕会保住你儿子性命的,你就放心地去吧。

 

傅亮长叹:我受先帝托孤重任,废昏立明,全是为了社稷着想。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只剩下一个谢晦了。

 

征讨谢晦的主将,派谁呢?

 

按照常理,自然应该是在刘义隆的心腹中选择。

 

但建筑大师的设计往往是不落俗套的,政坛高手的决定常常是出人意料的。

 

刘义隆就是这样的高手。

 

选择的,是谢晦当初的同党——南兖州刺史檀道济。

 

此议一出,举座皆惊。

 

王华等人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但刘义隆却始终不为所动:檀道济只是被胁从参加废立之事的,杀害二王更是跟他毫无关系。我只要诚心诚意地对待他,相信绝对不会辜负我的。

 

不得不说,在识人用人上,刘义隆确实是目光如炬,不,应该是目光如CT——实在是太精准了!

 

果然如他所料,檀道济一到建康,就立即与谢晦等人划清了界限,并自信满满地表示:臣当初曾与谢晦一起北伐,夺取关中的策略十有八九大多出自他的手里。此人的才略确实世上少有,但只是个参谋人员,从未单独领兵打过仗,沙场决胜非其所长。如今我奉皇帝之命讨逆,一战必能将他擒获!

 

刘义隆闻言大喜,当即下令以领军将军到彦之为前锋,檀道济率主力继进,前往讨伐谢晦。

 

此时谢晦也听说了徐、傅两个盟友被杀的消息虽然之前毫无准备,但已被逼上绝路的他还是不得不选择了起兵反抗。

 

他让弟弟谢遁留守江陵,自己亲率两万大军,顺江东下,直指建康,宣称要清君侧。

 

在彭城洲(今湖南岳阳东北),他遇到了政府军前锋到彦之。

 

一场交锋下来,到彦之不敌,退保隐圻(今湖北赤壁)。

 

初战告捷,谢晦信心大增,便洋洋得意地给皇帝上了一篇表文:只要陛下枭四凶之首,申二台之无辜,明两蕃之无罪,臣就马上停止进攻,回到江陵!

 

这里边的四凶无疑指的是王华、王昙首、王弘刘义隆的几个宠臣,二台为尚书台长官(录尚书事)徐羡之和中书台长官(中书监)傅亮,两蕃则是他本人以及南兖州刺史檀道济

 

之所以要把檀道济和他自己并列,他当然是有充分理由的——檀道济和他同是是顾命四大臣之一,同样参与了废立皇帝,之前四人还曾一起约定,徐、傅位居中央,们两人则分据上下游,各拥强兵,一旦有事,就一起行动。如今徐、傅已经被杀,他也被迫起兵造反,因此他想当然地以为,檀道济也必然会有和自己一样的遭遇,也必然会作出和自己一样的选择

 

但他万万没想到,紧随到彦之之后的政府军统帅,居然是檀道济!

 

预想中的队友变成了对手

 

预想中的强援竟变成了强敌!

 

这,这,这……

 

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