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申子 译注
2018-06-20 | 阅:  转:  |  分享 
  
——[前言]——/——[申子]是战国韩昭侯时期丞相申不害所著,他是韩国变法的主要人物,也是法家代表的先驱之一,[申子]内容可以体现出申不害的
术治思想,对如何处理国君与臣子组成的治理体制的内部和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权与职的分配协调,与国家事物的发展落实密
切相关,即治理体制是国家进程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规矩与衡量。[申子]译注由倒悬操作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从各方资料搜集附加个人理解组成,对
疑难词句的古汉语加以译注,共约五千字,以供更对的人阅读研究,见识浅陋,不免有疏漏,望阅者指点而有所得。——/文体/————[申子-
篇名]——导读/————/原文/————/注释/————/译文/————/——/——[申子-大体]——导读/——国君掌管着天下的权
利,臣子围绕在国君身边辅佐,就如同辐条汇聚车轴,支持着车轮前进。那么国君该如何持有与使用权利,是国君应该慎重考虑的事,权利大就会受
到他人的觊觎,在威胁的环境中协调和决策国家的发展事物,所以说国君所承担的责任是沉重艰巨的。国君是决策者,臣子是实施者,决策需要臣子
听从,实施需要国君授予权利,决策不被听从,国君就会被架空,权利不被赋予,臣子就不会有作为。所以维护臣子服从国君的名义,要求臣子完成
自己的职责。国君的决策不能阻碍社会的进程,更不能为一己私利去侵害天下的利益,国家各个阶层都恪尽职守,决策才能不会错误,实施才能不会
有偏差,治理体制与国家相融合,国家的进程才会向好的发展。——/原文/——夫一妇擅夫/1/,众妇皆乱/2/;一臣专君/3/,群臣皆蔽
。故妒妻不难破家也,而群臣不难破国也。是以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4/,莫得专君焉。今人君之所以高为城郭而谨门闾之闭者,为寇戒盗贼之
至也。今夫弒君而取国者,非必逾城郭之险而犯门闾之闭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聪,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今使乌荻/5/、彭祖负
千钧之重/6/,而怀琬琰/7/之美;令孟贲、成荆带干将之剑卫之,行乎幽道,则盗犹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贤乎乌荻、彭祖,而勇非贤乎孟
贲、成荆也。其所守者,非特琬琰之美,千金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注释/——1/“擅夫”,独得丈夫宠幸。/2/“乱”,恐慌。
/3/“专君”,大权独揽。/4/“并进辐凑”,广泛的听取建议,权力分配均衡,如同车轮的辐条向车轴中心汇集一般。/5/“乌荻(音笛)
”、“彭祖”、“孟贲”、“成荆”,古代的勇士。/6/“千钧之重”,经营国家的重责。/7/“琬琰”,美玉,引申为掌控国家的权力。/—
—/译文/——一妇人独得其丈夫的宠幸,那么其他妻妾就会恐慌;一臣子大权独揽,那么其他臣子的谏言都会遭到闭塞。所以心怀妒忌的妻妾轻易
的使家庭破灭,不满的群臣轻易的使国家灭亡。那么贤明的君主任用臣子,广泛的听取建议如同辐条汇聚车轴一般,不使人大权独揽。现在有人筑起
高的城郭谨慎的关闭门户,是为了防止侵略的盗贼闯入。现在有人杀死国君夺取其地位,不必越过高大险要的城郭进犯紧闭的门户。屏蔽国君了解事
物,阻断国君的思考,夺取国君的权力而独断专行发号施令,这样就占有了国君的人民夺取国君的地位了。现在让乌荻、彭祖担负着重责,怀揣着美
玉;让孟贲、成荆装备着干将剑护卫,到了幽暗不易察觉的地方,仍会被盗贼窃取。如今国君的力量,不及乌荻、彭祖,而勇气不及孟贲、成荆。所
守护的东西,并不只有美玉,担负着重责而想不被他人窃取,这可以做到吗?——/原文/——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
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8/,臣事其常/9/。为人臣者,操契/10/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11/,则万
物之情,无所逃/12/之矣。故善为主者,倚于愚/13/,立于不盈/14/,设于不敢/15/,藏/16/于无事/17/,窜端/18/
匿疏/19/,示天下无为,是以近者亲/20/之,远者怀/21/之。示人有余者,人夺之;示人不足者,人与之。刚/22/者折/23/,
危/24/者覆/25/,动/26/者摇,静/28/者安/29/。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随事而定之也。鼓不与于
五音/30/,而为五音主/31/;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主。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当,百为百富者,人臣之事也,非君人之
道也。——/注释/——8/“操其柄”,管理权力的分配。/9/“事其常”,完成自己的职责。/10/“契”,官凭,任职的文书。/11
/“符”,期望达到的。/12/“逃”,与期望的效应不符。/13/“倚于愚”,“愚”与“智”,“智”可以理解为擅自主张,自作聪明,制
定国家策略不能只是依据国君的意愿,要考察实际的客观因素与律法的约束。/14/“不盈”,适当的给予臣下爵禄,不应过度满足而使臣下而娇
纵怠慢。/15/“不敢”,制定使人畏惧的惩罚而遵守的律法。/16/“藏”,休民生息。/17/“无事”,避免多余无故的劳役。/18/
“窜端”,即“审端”,详细的考察细微的事物。/19/“匿疏”,弥补微小的错误。/20/“亲”,着手实施落实。/21/“怀”,计划,
考虑。/22/“刚”,态度强硬,刚烈。/23/“折”,遭受挫折。/24/“危”,自负,自恃清高。/25/“覆”,遭受打压,排挤。/
26/“动”,忧郁,意志不坚定。/27/“摇”,易受影响,为他人所左右。/28/“静”,沉着冷静。/29/“安”,合理的处理事物。
/30/“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色。/31/“主”,协调。/——/译文/——贤明的君主如同身体,臣子如同四肢;君主如
同号角,臣子如同号角所发出的声响。君主设计谋划,臣子依此调整适应实际;君主提出纲领,臣子实施具体行动;君主管理权力的分配,臣子完成
自己的职责,臣子负责将态势趋于平衡。作为君主的臣子,使用官契的文书自省作为是否与权职相当。职责,是经营国家所需遵循的规范,是贤明的
人的目的,那么处理各类事物,都不会偏离期望的结果。所以善于管理国家的人,依靠的是恭谨谦卑,任命官吏不使其娇纵怠慢,制定法度使人不敢
触犯,缩减劳役以修民生息,考察谨细弥补微小的过失,向天下表明没有过多无益的作为,眼前的事物落实处理,未来的事物也要计划得当。向他人
彰显富裕,会招引他人侵夺;向他人显露贫穷,会受到他人的帮助。态度刚烈容易遭受挫折,孤傲自负遭受众人抵触排挤,意志动摇容易为他人所左
右,沉着冷静才能正确的处理事物。名义要靠自己去端正,事物也要落实处理。所以知晓如何经营国家的人,会去端正名义,遇到事物也会妥善处理
。鼓声不能击打出五种音色,却协调五种音色组成音乐;知晓治理国家的人不会去干涉各级官吏的事物,而是合理的去管理协调官吏。国君知晓如何
协调管理官吏,官吏知晓如何完成自己的职责。说到做到,事事都能妥善处理,那是官吏所应尽的职责,干涉事物并非国君管理官吏的方法。——/
原文/——昔者尧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则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32/,而天下乱。是以圣人贵名之正也。主处其大,
臣处其细。以其名听之,以其名视之,以其名命之。镜/33/设精无为/34/,而美恶自备/35/;衡/36/设平/37/无为,而轻重/
38/自得/39/。凡固之道,身/40/与公无事,无事而天下自极/41/也。——/注释/——32/“倚”,偏离,违背道义,桀为政暴
戾苛刻。/33/“镜”,借鉴,检查,官吏考核审查。/34/“无为”,减少、避免多余的,无意义的做法。/35/“自备”,自我要求。/
36/“衡”,衡量施政利弊的律法。/37/“平”,衡量,定义,判断。/38/“轻重”,利弊因素所造成的得失。/39/“得”,考虑。
/40/“身”,国君主观上的错误决策,如盛筑宫室强征劳役,肆意发动战争等。/41/“自极”,趋于强盛。/——/译文/——从前尧治理
天下,依据名义。他的名义符合道义,那么天下就趋于安定。桀治理天下,也是依据名义。但他所依据的名义违背了道义,所以天下趋于混乱。所以
贤明的人追求名义的道义。君主治理整个天下,臣子组成治理天下的各种要素。以君主的名义让臣子服从,以君主的名义对臣子的作为考察,以君子
的名义任命职权。官吏的考核审查制度是为了要求官吏施政的合理与效用,以依据施政的优次来制定决策;依据律法来衡量官吏的施政的利弊,以使
其自身衡量施政得失。使国家稳固发展,国君的意识错误决策不影响国家的基本运作,国力就会渐渐趋于强盛。——/——[申子-君臣]——导读
/——本篇内容简短,简要阐述了如何做为一名贤明的国君,职责达到一个怎样的标准,自身的决策的影响与应当的慎重。——/原文/——明君治
国,而晦晦/1/,而行行/2/,而止止/3/。三寸之机/4/运而天下定,方寸之基正而天下治。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注释/——1/“晦晦”,勤勤恳恳,不断努力。/2/“行行”,实施可行的措施。/3/“止止”。制止错误的行径。/4/“三寸之机”,即
“晦晦”“行行”“止止”这三个简短简约的规律。/——/译文/——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勤勤恳恳不断努力,实施可行的措施,制止错误的行
径。这三个简短的规则得到运用天下就会趋于安定,这三个简短的规则成为国家运行的基础天下就会趋于治理。正确的措施可以使天下安定,错误的
措施会导致天下混乱。——/——[申子-佚文]——导读/——[佚文]篇内容杂乱,内容涉及广泛,后部分由记录百家学说的[四库全书-意林
]补充。——/原文/——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1/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尧之治也,盖明法审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2
/而不任说/3/。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也。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昔七十九代之君/4/,
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有天下而不恣睢/5/。命之曰:以天下之桎梏/6/。——/注释/——1/“
权衡”,测量轻重的仪器。/2/“数”,详细的律法条目。/3/“说”,诡辩措辞。/4/“七十九代之君”,古时历代的君王。/5/“恣睢
”,(音自随),放纵暴戾。/6/“桎梏”,(音至固),束缚手脚的刑具。让君王意识到承担着经验国家的重则而使行为拘谨。/——/译文/
——国君一定要明确律法端正道义,就像操作“权衡”测量物体轻重一样,是为了统一管理群臣。尧治理国家,是做到了明确律法考察措施利弊。贤
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依靠的是律法而不是自作聪明,依靠详细的律法条目而不是诡辩措辞。黄帝治理天下,制定律法而不变更,是为了让民众适宜
并遵守他所制定的律法。国君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发号施令。号令不能得到执行,是因为人们不承认君主的地位,所以说君主要谨慎的发布号令。古
时历代的君王,律法不同,施令各异,但都能称王于天下,为什么?其中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国家富裕且粮食充足。坐拥天下而不放纵暴戾,把
这称作:以经营国家的重责来严苛要求自己。——/原文/——天道无私,是以恆/7/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地道/8/不作,是以常静;地
道常静,是以正方。举事为之,乃有恆常之静者/9/,符信受令必行也。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三寸之箧/10/运而
天下定,六寸之基正而天下治。——[意林]卷二申子三卷一节妒妻不破难家,乱臣不难破国。一妻擅夫,众妻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11/
。——[意林]卷二申子三卷二节智均不相使/12/,力均不相胜。——[意林]卷二申子三卷三节鼓不预五音,不为五音主。——[意林]卷二
申子三卷四节百世有圣人犹随踵/13/,千里有贤人是比肩/14/。——[意林]卷二申子三卷五节——/注释/——7/“恆”,通“恒”,
常态,不变的。/8/“地道”,规模大的活动指派而影响民众耕作的劳役。/9/“恆常之静者”,修养生息所发展的民力。/10/“箧”,(
音妾),竹制盛放物品的器物。“运三寸之箧”、“正六寸之基”,引申为微不足道的努力,积累起来也可以成就大的目标。/11/“妒妻不破难
家……”,据[申子-大体]中也有相同语句,系收录于[意林]中。/12/“不相使”,与下文的“不相胜”表述意义相近,官吏之间行使自己
的职责,不逾越职权去影响干涉他人。/13/“随踵”,跟随,追寻脚步。/14/“比肩”,亲近,犹如在身旁。人材任用的看法,高尚智慧的
人资质和能力优于有才德的人,但相对于时代差距的“圣人”与千里距离的“贤人”,辅佐在身旁的“贤人”作用是优于追寻遥望“圣人”的,人材
的任用应着重考虑处理事物的实质,充分发挥有才德之人的能力。/——/译文/——社会公正,是因为维护道义;国家整治,是因为法度开明。大型劳役不兴起,是因为民众需要安逸;劳役不兴起民众安逸,是因为国家需要稳固的发展。当国家有必要活动开展的时候,才有修养生息而发展的民力,接受国君的符节印信执行国君的指令。四海之中,天地之间,说:什么最珍贵?土地,是食物的来源。使用三寸大小的竹箧也可以使天下趋于安定,端正六寸大小的基石也可以使天下趋于整治。思虑不相影响,职权不相干涉。鼓声不能击打出五种音色,却协调五种音色组成音乐。一个时代任用高尚智慧的人就如同追寻他的脚步,千里之距任用有才德的人就如同他辅佐在身旁。——/若有指教请联系我mailto:2676364298@qq.com2676364298@qq.com倒悬操作5/5
献花(0)
+1
(本文系倒悬操作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