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威医简:中国第一部方剂学典籍

 古音之遗 2018-06-20
武威医简:中国第一部方剂学典籍


        1972年11月在武威旱滩坡出土的92枚医简,是1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甘肃著名中医学专家张延昌教授考证武威医简中记载有我国医学史上的“五个最早”,澳大利亚中医学家张天明确提出:武威汉代医简是中国第一部方剂学著作,是我国最早、内容最多的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对研究汉代及汉代以前医药史和医学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国最早的“原汁原味”的医学著作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但是,这本书成书于战国时期,系后人伪托黄帝所撰,既非一人所著,亦非一时所出,而是战国时期集体智慧的产物。在后世流传中,原书已经佚散,现在所见乃是后人历代辗转传抄、辑补之书,因此,已经失真。
    《神农本草经》同《黄帝内经》的“历史宿命”相似,也是后人借托神农氏所撰,原书在南北朝时期就佚失,现所见者,大多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所引用的《本经》内容而辑成,最有名的是孙星衍、冯翼同辑的嘉庆本《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是一本书,称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原书在三国时期就佚失,晋代王叔和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是《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代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后经北宋医家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可见,我国医学的早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在流传过程中,早已失去原书,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目前所见,均为辑补之作,离原书内容相去甚远,原书刊型及编辑风采已无法复原。史学界由此推定,武威汉代医简是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的原始文物。
                                        我国第一部方剂学典籍
    《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简报》概述,武威医简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它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1949年前所发现的汉代医简的数字,而且在内容上也极为丰富,它包括了 医学上的针灸、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药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记载了各科的病名、病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辰和药量、针灸穴位、经络、针刺禁忌、药物禁忌、生活禁忌、以及药方主治名称等等,足见我国古代医学在当时已形成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发现。
      武威医简记载的治疗方剂,有内科方、外科方、妇科方、五官科方、针灸科方和其他方荆,共30余则方剂。除此之外,尚有一部分残简的方剂未计处在内。医简的每一条文后均列方名、病名或症状、药物、分量、冶合方法、服药方法、用药禁忌及其反应等,是以介绍方剂为主的书籍。而且在方荆的剂型方面,有汤剂、丸荆、散剂、膏剂、醴剂、滴剂、栓剂等。在用药方法上也很详细,有内服法如米汁饮、酒饮、酢浆饮、豉汁饮、淳酒和饮、含咽汁等;有外用法如敷目、塞耳、灌鼻、塞鼻、涂之等等;方荆中所用的赋形剂有白蜜、猪油、乳汁、酪酥等;在服药的同时,还指出服药的禁忌,如忌鱼肉荤菜、酒、辛辣等等。医简详细地介绍了方荆的剂型、 冶合的器具以及应用方法等,以后唐代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明代的《普济方》等,直至目前的方剂学仍然沿用了武威医简中的方法。 浙江医学家柴中元撰文呼吁,武威医简是我国第一部方剂学典籍,是“方剂之祖”。
       武威医简为什么说是中国“方剂之祖”?柴中元、张延昌等医学名家分析指出,一是武威医简记载了99种药物,其中植物药61种,动物药13种,矿物药15种,其他药10种。医简内容丰 富,包括针 灸、内科 、外科 、妇科 、五官科等多方面的内容 ,记载了各科的病名、症状 、药 物、剂量 、制药方法 、服药时辰和药量、针 灸穴 位、经 络 、针刺禁忌、药物禁忌 、 生活禁忌 ,以及药方主治等,为研究我 国古代 医学关于生理 、解 剖、方剂 、病名、治疗 、养生等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史料。其中69种见于 《神农本草经》,11种见于 《名医别录》,另外19种不见于这两本本草书,充分说明简牍在某些方面所反映的药物学内容 ,较《神农本草经》有所发展 ,而且这些药物的治疗性能,在当时已经能被人们很好的掌握。二是武威医简将药物的炮制加工称为“冶合”。具体方法包括”父且、冶合、烦、渍、挠、炊、煎” 等,比《伤寒杂病论》更为原始。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所记载的半夏、狼毒这两种有毒药物的炮制方法颇为具体,且与今天使用的炮制方法极为相似,这说明我国医家最迟在公元初就已认识到炮制对于毒性药物的重要意义。在《伤寒杂病论》原著早已散佚的情况下,武威医简无疑是当代医学工作者了解和研究秦汉时期中药炮制历史的一份重要资料。三是创下了临床医学的多项“中国最早”,武威汉代医简最早提出了活血化瘀治法,最早记录了麻风病的处方,最早记载有关‘七伤’的具体内容,最早反映了中医以辨证立方来体现辨证施治的古老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