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说词】香港 香港(第六集)闻香识港

 天高云淡zcg 2018-06-20

第六集:闻香识港

  【解说】内陆人对香港的无限向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香港当作购物天堂,而不少人真正打开天堂的大门,是从这条著名的中英街开始的。

  1980年,深圳被批准成立经济特区。中英街杂糅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从此名噪天下。曾经被严加提防的“香风”,沿着这条小街吹进中国内陆。

  【同期】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 沙锦涛

  我说几万人放在中英街这个两百米的小街上,宽不到几米。你说容人容得多少,真是人逼人,人逼人的走。

  一瓶香水,一件头饰,一块手表,一个背包……这条街上的所有货物似乎都能引起人们的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同期】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 沙锦涛

  最高人到中英街可以有10万人,10万人在中英街基本上是没办法移动的,就这样一个情景。

  当时,几乎所有店铺的日营业额,都能达到万元以上,甚至十几万元。

  【同期】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 沙锦涛

  改革初期,中英街这个繁华的程度啊,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感人的。

  进来的人,你带多少钱肯定买多少钱的东西,把所有的钱买。

  【解说】香港回归祖国后,中英街终于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将自己的繁华移交给了整个香港。只给自己留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记忆。

  化妆品店是内陆人到香港最心仪的去处之一,商品价格的明显优势和一站式的快速购物方式,总能让内陆的消费者体验到别样的购物快感。

  1989年,屈臣氏公司瞄准了内陆的这个需求,他们想让内陆同胞不必到香港,就能体验在香港购物的感觉。

  【同期】屈臣氏内陆市场总监 涂家辉

  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在中国内陆我们目前,在超过一百个城市,已经有超过一千家分店。

  【解说】在实现了“百城千店”的计划后,这家中国零售业大王的新目标是,2016年之前,在超过三百个城市,有三千多家分店。

  【同期】屈臣氏内陆市场总监 涂家辉

  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因为我们看到呢,内陆城市的一个经济起飞,消费力的一个提升,其实对健康美丽产品的需求呢,是非常非常的大。

  【解说】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屈臣氏的香港背景,但一家家屈臣氏店,已经像个邻居一样,融入到了内陆人的生活中。

  回归15年来,不知道如今内陆人的哪些早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其实可以在香港寻到它的源头呢?

  【解说】这里是北京地铁四号线,在这里进进出出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里独特的设计、齐全的便民设备、略显时尚的乘务员工作制服,都和过去在北京乘坐地铁的感觉迥然不同。

  地铁四号线是与香港地铁公司合资兴建的,2009年正式开通后,略显老旧的北京地铁,增加了时尚的香港气息。

  【同期】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 王绍基

  在这个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引进香港一些维修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我们将来,比如说列车维修的周期,更加科学,更加可靠。

  【解说】作为全世界罕见的能够赢利的地铁公司,香港地铁的经营模式,影响着内陆多个城市地铁系统的规划和发展。

  【同期】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 王绍基

  在广州、上海、天津、南京,我们都做过一些顾问,帮当地地铁公司来筹划他们建一条地铁,所以港铁服务理念建设,从很多方面已经开始融入到内陆的一些地铁系统里面。

  【解说】香港以“时代广场”、“置地广场”为代表的“地铁+商圈”的经营模式,既给乘客提供方便,又帮助地铁系统的盈利。如今,这种模式被内陆许多城市借鉴和应用,在很多地方留下了香港的印迹。

  酒吧林立、衣香鬓影,这种在香港老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夜生活,现在在中国内陆的城市已成为寻常景观。而在霓虹闪烁中,兰桂坊又是最常出现的一个名字。

  【同期】兰桂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盛智文

  中国现在每一个城市都来找我,希望在这座城市建立兰桂坊,那么我们下一个目标是海南的海口。我们还希望在杭州、青岛、重庆、宁波都建立兰桂坊。对我来说,这是极大的荣誉。

  【解说】这个西洋人模样的香港人,叫盛智文,上世纪70年代初他来到香港,一呆就是40多年。他放弃了加拿大国籍,申领特区护照成为中国香港人。作为一个“老香港人”,盛智文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香港回归15年的成长。

  【同期】兰桂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盛智文

  1997年之后,中国变得越来越富有,开始帮助香港。当香港遭遇SARS、亚洲金融危机等问题,香港来了很多内陆人,香港人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了。我们开始听到兰桂坊,开始告诉商店在说明上印简体中文,我们雇佣讲普通话的人,所以全部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

  【解说】几十年来,盛智文将这条又窄又陡的巷子,经营成如今著名的酒吧一条街,人们因此称他为“兰桂坊之父”。2010年底,盛智文把兰桂坊搬到了内陆。第一站,他选择了成都。

  【同期】兰桂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盛智文

  他们喜欢饮茶、吃火锅、打麻将,他们喜欢闲适的生活,于是我跟自己说,这是一座非常好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确实可以享受生活,这也符合了我希望在成都发展兰桂坊的理念。我们买下了一条街。

  【解说】2012年初,盛智文在成都遇见三名顾客。

  【同期】兰桂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盛智文

  她说,我要诚挚地谢谢你,因为你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的我享受着每一天。在那一刻,我意识到兰桂坊的重要性。

  【解说】这里是海洋公园,香港中国旅行社精华游中的重要一站。游客们玩乐的同时,计划着购物的行程。

  【同期】游客男

  去一些香港比较著名的景点。比如说星光大道啊,山顶啊。然后迪士尼啊。然后可能剩下的时间,就在这边购物。然后去一些比较大的商场。因为这边也是购物天堂。

  【同期】游客女

  今天是来这里有一天,还有去逛逛购物区了。

  大量的内陆旅客每年为香港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并增加了港人就业机会。

  【同期】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 田北俊

  现在内陆的旅客在香港,大致上,逗留几天的话,大致上是花了八千块港币。是全世界到香港游客之中呢是最高的。

  2003年7月,“内陆居民香港个人游”正式开通,个人游城市逐批开放,为香港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期】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 田北俊

  到现在有49个城市。从数字上来说,去年我们两千八百万的内陆游客之中呢,有65%,将近一千八百万,是个人游。

  【解说】人的往来,带动着物流、信息和观念的变化,新鲜的、时尚的香港元素,正是这样被带到祖国各地。香港人的衣着、发型、做派,一度吸引着内陆人的眼球,甚至成为模仿对象,而“港”这个字眼,也曾经是内陆形容时尚潮人的称谓。

  【同期】国家级造型师 李东田

  有很多牌子是香港起家的,他们在内陆开了很多专卖店,而且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就是那种好像有点那个,低裆裤啊,然后这个,衣服穿得好像很,怎么说,看着有点慵慵懒懒的这种。

  【同期】中国职业时装模特委员会主任委员 姚戈

  穿喇叭裤也是从香港出来的,到后来呢一点一点比如发型的变化,什么叫直发,什么叫卷发等等,其实我们还是受到香港影响最大的。

  【同期】国家级造型师 李东田

  香港明星的发型是一度流行,比如说钟楚红啊,乱乱的那个,或者张曼玉啊,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我觉得他们的打扮人们往往都会去模仿。就把头发烫得乱乱的,然后这个剪得齐齐的,曾经一度非常时髦。

  【解说】回归15载,单向的学习正被双向的沟通取代,随着香港和内陆的距离一天天紧密,双方都在发现彼此生活中的“精彩”。以前有人开玩笑说,香港的老太太早上可以到深圳买上小菜,然后再回家做午饭。如今,这已经不是玩笑话了。曾经“那头”的购物天堂不再神秘,那头、这头“水乳交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