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人物—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

 aemon 2018-06-20


说到金岳霖,他对林徽因是真的好,用情至深的那种,尤其可贵的是他的感情,不是夹杂肉体欲望的占有,而是不计个人得失的付出,关爱,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大概哲学家的思路多少跟常人有点不一样,而且,金岳霖也不是没吃过猪肉的童男子。他和美国女友同居了5年估计不止的,开始于何时没记载,但金在欧洲给徐志摩做证人离婚的时候,那位美国小姐和他已经在一起了。而他们分手的时间,应该是1931年6月下旬金岳霖按清华惯例,去美国休假一年,当时,是和美国女友一起回的美国。一年后,32年,金岳霖回国,美国女友没有一起回来。金么,也就搬家到了梁家隔壁,一起住到37年抗战爆发,大家避难离开北京。开始,金岳霖和梁家大小5口人一起走的,梁思成,林徽因,2个孩子,还有林的妈妈。

从青岛辗转到了长沙,安顿下来没几个月,梁家又跟着史语所的队伍,长途跋涉几经周折到达昆明,这时开始,跟金岳霖是分开了。金所任职的高校还在长沙,他只能留下来。所以,一到放假,他立刻赶到梁家去,并且给费慰梅的信中说:离开了梁家,我就象丢了魂一样。

后来,因为战事进展,长沙告急,各所高校再次搬迁。北大清华南开到了昆明成立西南联大,燕京去了成都,同济去了李庄。金岳霖也到了昆明。比他先到昆明的梁思成一家用了自己所有积蓄,在昆明郊外造了一个房子,这是这对建筑学夫妇一生中唯一为自己设计的房子。(之前在北京的房子是租的,后来在李庄的房子也是租的,回到北京后的房子是学校分的。)金岳霖在梁家房子的旁边又搭出间小屋,再一次和梁家比邻而居。

但是昆明短暂的安定快乐没有持续多久,1年半左右。因为史语所再次搬迁,梁思成和林徽因效力的营造学社,起初是个民营机构,后来发起人朱启衿家财耗尽,学社就挂靠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名下,简称史语所。史语所的官方嫡系身份,其他不说,各种古籍资料齐全丰富。营造学社的工作开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些资料。所以,史语所要搬迁,梁家不得不跟着一起走。




史语所要搬去长江边上的闭塞小镇李庄,梁家也要一起走。有人劝梁家留下来,因为李庄对生活来说,是各种不方便。而且气候也不好,对于习惯北方气候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以梁思成夫妇当时的人脉,在西南联大谋个职位是非常容易的事,但西南联大当时没有建筑系,如果任教,肯定要改变方向。梁思成林徽因不愿意,他们年轻时去美国留学之初,就立下誓愿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如今工作进行到一半,没有理由放弃。

出发前,梁思成发烧生病,只好先留下,等病好了再走。林徽因一人带着妈妈和2个孩子先走。路途的漫长艰难可以想象,林身体本来就不好,一大家子的人要照顾,还有行李之类,云南到四川,去旅游过的人知道,山连着山,还有土匪出没。不仅是身体的考验,也是精神的考验。经过艰难的几十日的颠簸,终于到达李庄。但冬天的李庄,因为习惯田野里都烧草木灰,气候尤其糟糕。疲累交加之后,旧疾复发,林徽因病倒了,这次的病,来势汹汹,李庄又缺医少药,几乎全靠自己身体抗,林徽因后来的早逝,最早的起因,就是这段昆明到李庄的长途跋涉。

梁思成在第二年的4月份才到达李庄。继续开始他的建筑史写作准备工作。金岳霖留在昆明。但每当放假,金就赶去李庄,金岳霖之前有养鸡的经验,在梁家的院子里养了一群鸡,得到的鸡蛋为卧病在床的林徽因补充营养。梁思成从重庆带回的一点可怜的蜂蜜,孩子都是不允许碰的,只给林徽因吃。

如今有张照片,金岳霖弯腰喂鸡,边上站着梁思成,还有梁林的2个孩子——这一幕,我觉得就是反映了人间真情。后人关于他们关系的无数次的演绎,猜想,揣测,我觉得都是庸俗了,真的。那个年代,那种境况下,林徽因卧病在床的身体状况,金岳霖对林的感情,的确就是精神层面的不计回报的付出。也许北京时期,是被林徽因的风姿吸引,后来,精神上的欣赏赞叹之后,也有对患病的林徽因的无限怜惜。

当然,金岳霖到李庄也不仅仅是为了喂鸡,他还有自己的正事要做------他的重要学术著作《知识论》,很多部分是在李庄写的。林徽因有个爱好,喜欢帮人查资料,而且她有对资料的敏感。梁思成的研究不说了,《中国建筑史》的其中几个章节,就是林徽因执笔的。梁思成自己也对朋友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而金岳霖的研究,林徽因也当过助手。

有人说林徽因是装,但我想说,在当时李庄的环境里,林徽因需要装给谁看?李庄时期的林徽因,早就远离了众人的目光,更没有记者跟拍,林的行为,完全就是她的兴趣所在,她是真正想做一些事的人。傅斯年后来不忍心看着梁家困顿,写信向高层要补助,后来补助发放,林徽因知道事情来源后,因为梁思成当时不在家,林徽因亲笔给傅斯年写信表达谢意。信的原件前几年被人在台湾傅斯年资料中发现,林徽因的文笔,心胸,所想所愿,真的不是如今流传在外的那番样子。
 


那些看不惯林徽因的人实际上了解多少林徽因呢?一味的盯着关于徐志摩的那点风花雪月,又或者把金岳霖和林的关系想得很不堪。

非要说林徽因是爱过徐志摩的,是林让徐离婚的,然后因为梁思成看上了她,所以又不要徐了。

关于徐志摩的离婚是不是因为林,如今可以看到的资料,当初和他们有过直接交往的人,冰心说林徽因没爱过徐,梁思成说林徽因把徐当朋友,费慰梅说林对徐更多是作为引领她进去文学世界的导师。一起留学美国的陈意,也说林没有爱过徐。

说有的一方,依据是徐志摩年谱的作者,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的记载。但陈从周本人,完全没有和徐的交集。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时,陈还远未成年,更不要说徐在英国看中林徽因时,陈从周还那么小。

而且,早在林徽因跟着父亲出国前,梁启超就看中了林徽因,已经让梁思成去林家拜访过。梁林的最初见面,梁思成17岁,林徽因14岁,梁思成知道父亲的用意,但见到林之前,他只是尊父命,觉得自己还不急,并没有很热切的恋爱的想法。但见面之后,这一切改变了,梁思成见到了与自己事先想象完全不同的一个女孩子。“尤其是她转身告别时的裙裾翩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女儿后来的回忆,很好的说明来梁思成年轻时的最初心动,就那么毫无预兆地自然地发生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一代人的包办婚姻很多,但包办婚姻中,恰好能遇到令自己心动的那一个,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非常幸运的。

很多人说林徽因是因为梁思成的家世名声而弃徐选梁,其实,在遇到徐志摩之前,梁林2位家长之间已经有通婚之意。林徽因的父亲很乐意这门婚事,梁启超也很喜欢这个未来的儿媳,2家人只等着2位当事人长大。林徽因不是因为后来有了更好的选择才放弃徐志摩,而是她一直就没有把徐和梁放在同等的位置考虑过。后人的一厢情愿真的很夸张,大概,大家热衷于看到风流才子的情感波折,而单相思总是没劲的,如果有女方的参与加入,戏才更有看头。但戏说归戏说,愿望归愿望,历史事实还是最根本的。 评价历史人物,观点可以见仁见智,角度可以横竖曲直,但总要在最起码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吧?



林徽因死了7年,梁思成身体又很不好,想有人照顾生活而再娶,完全可以理解的。何况,那位续弦也根本不是梁的什么学生,职位是建筑系资料室的保管员。57年反右时,跟自己的前夫离婚。60年代困难时期自己带着2个孩子日子不好过,就把目光瞄向梁思成了。梁么,之前数十年只有过林徽因一个人,对女性的撩菜是没有啥抵抗力和辨别眼光的,因为他之前周围完全没有这样的人出现过。好了,这位很有心计的女人借口帮梁家整理资料,以很堂皇地理由每隔一晚,就在梁家呆到九十点钟,陪梁思成说话,聊天,结果大家可以想象,苦行僧搬的寂寞7年的梁,怎么抵挡得住只比自己女儿大1岁的年轻离异少妇的欢声笑语?心思就活络了呀。

梁思成的再婚,就是老教授娶小保姆的模式。当年周围的知情人大多还活着,不是由得那位续夫人自说自话,为自己漂白的。

金岳霖在林徽因逝世多年后,60年代中期,也打算结婚的,只是文革爆发,女方生癌,就不了了之了。女方是彭德怀的小姨子,著名记者浦熙修。金和浦都是民主党派民盟成员,因此结识。

ANYWAY,在林徽因活着的岁月里,梁思成也好,金岳霖也好,对林徽因都是全心全意且情深意重的,尤其是梁思成,以他后来的社会地位和名望,工作的繁忙程度,还亲自每晚照顾2个煤炉为林徽因供暖,每天亲自为林徽因注射,量体温。我是完全无话可说了,如果有那么一个优秀的人在我活着的时候有辈子对我那么好,我死后,谁管他是否再娶?哪怕每天换人也没意见的~~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
--------------------------------------------------

老年金岳霖这段话,给他对林徽因的感情做了最好的总结陈词。哲学家的境界就是不同于一般人,金岳霖快90岁了,思路还是那么清晰,不容易。深情又克制, 理性又明智,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林徽因去世后,因为对新中国建筑的贡献,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梁思成因为身前是全国人大常委,算国家领导人。所以骨灰放在八宝山国家领导人纪念堂。------骨灰堂不对公众开放,只对家属开放
梁林没有合葬,但相隔不远。
金岳霖去世后,也葬在八宝山。离林徽因的墓地也不远。

梁思成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金岳霖也是。当时全国评选了81人。是如今科学院院士评选的前身。
梁思成是清华建筑系教授,系主任;金岳霖是北大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梁思成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金岳霖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
梁思成在入党前加入中央民主同盟;金岳霖也是民主同盟成员。后来2人又前后入了党。

两位那么优秀出色,在各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的男人,前后都爱上了同一位女人,不知道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是否有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概?


继续说李庄时期的梁思成林徽因,又跑题很远了

李庄时期,是梁林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梁林效力的营造学社,虽然挂靠在史语所,人员微薄的薪水能发。但研究经费还是问题。就算不外出考察了,但出版学术期刊,要刻板,印刷,油墨纸张都需要钱。梁思成不得不经常往返数日,到重庆申请经费。

1942年,梁林夫妇30年代在北京结识的好友费正清受美国政府派遣,再次来到中国,任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处官员,他特意到李庄看望最好的朋友。结果,李庄简陋寒酸到一贫如洗的物质条件让费正清大感意外,也深深佩服中国朋友身上的逆境中的坚持,勇气和信念。他个人支助了梁家1000美元,让他们不要再去当东西了。但梁思成把钱收起来,说以备今后可能更糟糕的局面需要。

过了不久,费正清的妻子费慰梅也以外交官的身份来到中国。考虑到林徽因的身体状况,李庄根本就缺乏最基本的医疗条件。朋友们劝梁林到美国去,一边治病,同时还可以从事建筑史的研究。甚至,费正清保证,可以帮梁思成在美国高校谋得教职。但梁林夫妇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我们之前的生活一直很优越,但现在祖国正在受苦,我们想留下来和祖国一起吃苦。

10多年后,当林徽因已经去世,梁思成在给老朋友费慰梅的信中再次表达心声,虽然痛苦,但依然不悔:“我当然知道我的坚持的后果,我不得不感谢徽因以伟大的牺牲来支持我,后来有人指责我,因为我的固执,使得徽因过早的去世,我无言以答,只是想想徽因这些年受的罪心里痛得难受。。。。。但我们都没有后悔。”

第一次看到这些资料时,坦白说,我是被感动了。不管林徽因有怎样的小毛病,在关键问题上,她的选择超越很多同时代的其他人。

语言学家赵元任,抗战初就接受了美国大学的邀请,赴美讲学,之后一直留在美国。
史学大家陈寅恪,本来是要到李庄加入史语所的,但考虑到李庄的条件实在太差,最终于史语所擦肩而过,去了成都。(也许是重庆,记不清了)
学者陈梦家,本身有才华,加上闻一多的推荐,年纪很轻就当了清华副教授。后来得到个机会去美国,马上带着妻子走了。
营造学社的另一支柱,刘敦桢,从学社成立开始,就与梁思成并肩努力。但最终还是别李庄而去,接受了条件更好的大学的聘书。

那些人的选择完全没问题,换成大多数人,估计也会那么做。但把时间拉远一些来看,平凡和可贵,人之常情和舍身取义,境界上还是有区别的。

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多少人想离开而不可得,梁林他们明明有机会改变,却依然舍弃了小我,如今说到精神气节之类,很多人是不感兴趣的,但中国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还是深深赞赏这种做为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选择,我自己做不到,但会深深敬佩那些能做到的人。正是在这类问题上,蒋碧微也好,陆小曼也好,甚至冰心,远远比不上林徽因。

晚年的冰心是温柔敦厚了,但年轻时期的,中年时期的,远没有林徽因的义无反顾,可圈可点。



 陈从周1918年出生。从时间上算,他本人不可能和徐志摩有直接交往。事实上,陈和徐的亲属关系,是因为陈的太太蒋定,蒋定叫徐志摩的爸爸为舅舅,即蒋定的妈妈是徐志摩的姑妈

陈从周后来是否收有徐和陆小曼的情书,我不记得是否看到过有关记载。但因为对徐志摩研究的足够深入,关于“林徽因爱过徐,让徐离婚后才能嫁给他”的说法,研究者们追溯到的最早资料来源,是陈从周编写的《徐志摩年谱》。再往前,肯定不是来源于徐陆之间的情书。

徐陆之间的情书如今差不多都公开了,起码很多徐志摩的研究者都看过。《爱眉小札》也有很多版本,如果其中真有林徽因要求徐离婚的说法,可以算是文学史上的重要发现,业内肯定有声音的。而且,如果真有,那么林徽因爱过徐志摩这件事,就好算确证了。而不是如今这样,持2方观点的人,一直口水横飞地混战着。

2000年前后关于徐志摩的文坛喧闹,如今想来非常有意思。很大一部分现代文学史研究者都卷入其中,尤其以上海,浙江,北京,南京等地的为甚。当时,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是极力辩驳妈妈没有爱过徐志摩。梁从诫说过一句话:徐志摩爱我母亲,难道我母亲就一定要爱他吗?

身份的天然优势,加上拿出的证据,梁从诫的话让很多希望林徐有过什么的人失望,其中入戏太深的个别人,冲动之下,回击得很没水平,他们回应梁从诫说:你妈妈和徐志摩康桥泛舟的时候,还没有你呢!——言下之意,当时你还没出生,怎么知道你妈妈有没有爱过徐。

这位学者的名字不说了,也算是现代文学史的一位有名气的人,如今年纪也不算大。但他的反驳,完全没有任何学术品格,只让人觉得小孩子般的玩闹斗气。按他的逻辑,梁从诫是不可能知道自己妈妈和徐当年的故事,那么,他自己呢?他比梁从诫小多了,无论跟梁思成,还是林徽因,还是徐志摩,关系更远,更不要说见面交流了,他又怎么确定林爱过徐呢?

2001年徐志摩的家乡,浙江海宁举办纪念徐志摩逝世70周年纪念大会,各路人马到了很多,一些场外的讨论很有趣。那些老先生,中年先生,年轻先生们,酒足饭饱之后,兴奋地讨论着徐与各位女性的情感纠葛,不知天国之上的徐志摩,作何感想?



梁思成是爱国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一生的事业,调查保护古建筑,就是文化的一个分支。

林徽因肯定是爱梁思成的,而且,从最初的心动,到共同理想事业的携手并进,到抗战后的生死相随,相濡以沫,那种漫长岁月里从幼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荣辱与共的感情,又有哪个外人插得进去呢? 梁思成最初对于留学的打算,是想学政治学,他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问:是House, 还是Building?但因为林徽因要学建筑,梁思成爱屋及乌,觉得自己也爱画画,就跟着女友一起学了建筑 Architecture。

根据如今看到的很多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我很8卦地想:梁思成和林徽因选同一个专业,是不是想2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哈哈,如过真的这样,梁思成好可爱~~

一开始,建筑是林徽因的理想,后来,梁思成用自己的一生,替林徽因实现了这个理想,当然,过程之中,这也成了梁思成自己的理想。-------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你的理想。------近代现代史上,还有哪一位,为了爱,做到这个份上的,尤其是,还做到这么个高度的?

如今很多贬低林徽因的人,说林的追随者神化了林徽因,别人我不知道,但根据已有的资料,林徽因在梁思成心中,十足就是女神。梁思成一辈子,宠爱着,包容着,照顾着林徽因,同时,也不断从林徽因的身上,汲取精神的支持和力量,还有学术上的相互PUSH。

用比较俗气的话来说,林徽因把梁思成雕琢得非常非常好。精神上,梁是很依赖林的,林徽因比梁思成犀利深刻,更有感性的准确的直觉。所以林徽因去世后,再看梁思成的文章,明显有差距的。这一点,不仅梁思成自己知道,梁林的学生们都知道。

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续娶了。很多人觉得爱情神话就此倒塌,尤其是小女生们。我倒不这么看,老年人找个人照顾生活,很正常的,尤其是梁的身体当时很不好。《南渡北归》作者岳南的话比较中肯: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再婚,无论对活着的人,还是死了的人,都是说得过去的。而且关于梁思成的再婚后生活,也有很多好说,先把关于林徽因的说完。

抗战胜利后返回北京的梁林夫妇,经常会在家里读诗,林徽因用英语吟诵叶芝的那首《当你老了》,据说,做为听众的梁思成,金岳霖都热泪盈眶。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为: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
  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
  只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皱纹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林徽因也许对不起徐志摩,肯定对不起金岳霖,但绝对对得起梁思成。------其实梁林他们自己,早就不在乎对不对得起,他们对对方都是完全的信任,理解,成全和深刻的爱。



后来,随着战事吃紧,日本军队最后挣扎,重庆都变得不那么安全了。长江边上的小镇李庄,大家都在考虑: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来了,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林徽因非常从容淡定,面对儿子的提问,指指外面说:门口不就是扬子江么?
儿子当时在重庆读书,追问到:那你们就不管我啦?
林说: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可能就顾不上你了。

起码,看到这一段的林徽因,离风花雪月很远,离小资矫情也很远,林的心中,是有家国气节,民族大义的。这一点,很难得。

当初,77事变后,由于梁思成出生于东京,日本人希望梁家留下来做个东亚共荣的典型,而林徽因身体不好,医生说如果离开北京,长途奔波,可能只有短短几年好活。但梁家还是坚决地走了,林徽因给友人的信中说:反正我的命是由天定的了。。。。。是不可能为日本人做事的。

虽然对普罗大众来说,如今林徽因的传播,主要因为与几个优秀男人的情感8卦,但主流知识界对林徽因的肯定态度,与林的抗战时期的选择,有直接关系。

整整8年,抗战终于胜利。大家激动兴奋过后,忙着回迁。事情很多,头绪千万,但也是要一点点做。

因为梁思成的建议,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决定回到北京后,在清华大学设立建筑系,梁思成为系主任。当时还是国民政府,根据相关规定,夫妻不能在同系任职。所以,在49年前的清华建筑系,林徽因是不拿工资的。

但46年的梁思成接到美国的邀请,要去美国访问讲学一年。梁思成在回北京前,在杂志看到一位年轻人发表的文章,觉得是为可造之才,辗转联系上作者之后,问他愿不愿意到清华任教,对方考虑之后答应了,这个人就是梁思成之后清华的建筑系主任,如今的建筑学泰斗,2011年国家500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清华教授博导:吴良镛。------吴老先生至今还活着,是很好的一个人。专业当然是好的,吴的为人也很好,很务实,不虚伪,不矫情,不骄不躁也不傲。




随着清华回迁北京,梁思成要忙于建筑系的创办事宜,但去美国的行程渐进,梁思成不得不把重担转交给了妻子和年轻的,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吴良镛。

梁林有之前在沈阳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的经验,多少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时地各异,还是需要面对许多新情况,尤其是当年清华建筑系已经对外招生,大到课程设置,教师安排,小到教室桌椅,模型画板等等,都要操心。根据吴良镛后来的回忆记录,当年他初到清华,关于教学,关于管理,什么都不懂。几乎是林徽因手把手带着他组建起了建筑系。无论他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林徽因那里得到热情的回应和解决办法。所以,吴良镛对林徽因的私人感情很深,以至于林去世几十年后,吴如果参加别人的追悼会到八宝山,都要去林徽因的墓前呆一会儿。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当时的建筑系师生来说,林徽因就代表着梁思成。梁林就是一体的。那批学生,直到入学第二年,大二,才见到久闻大名的系主任,梁思成。

而46年的林徽因,身体状况很糟糕,结核菌感染到了肾,一个肾脏里全是脓,经常痛得彻夜难眠。医生不得不建议手术切除感染的肾。这是个大手术,需要梁思成回来做最后的决定。于是梁思成提前匆匆结束美国行程,回国。

在回国前,梁思成到费正清的家里住了几天,与费的妻子交谈很多,说了很多关于他和林的事。费慰梅晚年以这些记录为基础,加上自己与梁林交往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撰写了梁林合传------《梁和林,一对研究中国建筑的夫妇》。原版为英文,几年前国内有中文版发行。这是到目前为止,对梁思成林徽因最客观最真实的记录。

梁思成在告别美国前给费慰梅写信,信中说:

亲爱的慰梅,数次在富兰克林拜访的经历如此美好,真希望徽因也在这里。我害怕说再见,未来难再团聚的感觉总是隐隐袭上心头。如果还有机会来美国,我一定要带徽因同行,但我怀疑她今生是否还能有体力远行。所以我们只能期待你们来看我们,可这和我们团聚美国太不一样了,这是徽因数年的一个梦想。每当想到这里我就非常难过。我觉得是我……是我的忽视,我的不够尽心尽力造成了徽因现在的状况,我永远也无法原谅我自己……

梁思成乘船踏上了回程,这也是他与友人的诀别。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与费家夫妇见面,72年中美关系破冰解冻后,费正清作为美国头号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出访中国,妻子费慰梅同行,他们在北京,见到了很多30年代北京的朋友,40年代昆明,重庆的朋友,也见到了很多当年梁家客厅的好朋友,金岳霖,张奚若,周培源等等,还有梁林的孩子。但他们“在中国,乃至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费正清回忆录中的原话),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都已离开人世。林徽因55年就走了,梁思成也在他们到达北京前几个月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