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行书《秋声赋》@@@范本

 dxdr大写的人 2018-06-20

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全卷: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


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

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


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



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 

 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
 

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

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之无情,有时而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

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行,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 
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2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2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3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3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4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4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5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5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6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6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7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7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8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8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9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9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0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0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1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1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2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2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3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3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4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4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5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5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6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6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7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7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8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8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9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19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20

【图】赵孟頫《秋声赋》大图范本_图20

赵孟頫行书《秋声赋》,一气呵成,圆转遒丽,妍润多姿,真乃精美绝伦,绝世之作!

将赵孟頫书法单字放大差不多十倍后可以清楚看到,此册心经健骨丰筋,
体态修长。让我们一起尽情领略他的书法魅力。
 

 








赵孟頫《山堂诗》释文:

手种青松一万栽,山堂留得翠屏隈,推窗绿树挑檐入,临水红桃对镜开。山雉雊迎朝日去,野禽啼傍夕阳来。老妻亦有幽栖意,数日迟留不肯回。


























中国书法之章法布局的形式


      既然章法布局是衡量书法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方面,是书法家表现审美情性的手段,那么,它就是不会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书法家的审美需要、风格流派、书体要求、创作目的、创作手段、创作情趣、适用场合的不同而变化。毛笔书法师古,一般有竖式排列和横式排列两种形式,都是自右向左写;硬笔书法除了沿用毛笔书法的两种排列方式外,还有自左向右的横排格式。
      章法布局又称“布白”,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安排方式。布局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在此就介绍七种。


(一)纵有行,横有列:即竖成行,横成列。这种书写格式布白均匀,横直相安,照应严谨,疏密得宜,是从简牍的书写格式演化发展而来的。其特点:从一行到多行,行式有定,字数有定,首尾相齐。这种结构方式既不影响字体结构的发挥,又显得整齐美观,是书法作品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格式。一般写篆书、隶书、楷书使用这种形式的比较多,唐碑和魏碑多采用这种形式。有时候还打上正方形的格子,在格子里作书,更显得整齐有致,美观而又法度。

(二)纵有行,横无列:适用写行书和章草,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孙过庭的《书谱》都采用这种格式。楷书也有使用的,如颜真卿的《自书告身》,智永的正楷《千字文》。这说明,每一种格式都不是为哪几种字体设计的,而是根据书法家的喜好和书写的需要而定的,只不过这种格式更适合于某些字体罢了。这种格式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每一行字数不等,纵成行,横不成列,每行的字数、大小,可根据形体特点顺其自然,行距整齐,字形、字距、疏、密、大、小各尽其态,尽得自然之趣。

(三)纵无行,横无列:这种格式有时也被称作“雨加雪”。今草和狂草多使用这种格式,尤其是狂草。这种形式最难掌握,强调字的大小参差、左呼右应,得自然之妙笔。布局要求疏、密合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不能使人感到松散、单薄;密,不能使人感到繁杂拥挤。这种格式摆脱了行与列的束缚,字与字之间笔势连带,首尾回绕,上下呼应,左顾右盼,各尽其态。通篇疏密搭配,脉络相贯,浑然一体。此书写形式是狂草书体所创,现也被其他书体所采用。如郑板桥的行书,也采用这种形式。

(四)竖单行;作品只有竖式一行,独立成幅。少则二三字,多者五七言,或为座右铭,或为中堂,或为警句,也是书法作品中常见的格式。竖单行的字距或疏或密无一定之规,由书者根据需要而定。

(五)独字式:一个字为一幅作品,常见的有“福”、“寿”等字。虽为独字,写好了,也会神采飞扬。四川当代书法家侯正荣先生写的“虎”字,龙飞凤舞,气势磅礴,虎威凛凛,挂在联合国大厅里,成为联合国悬挂的唯一的一个汉字,它的虎威,它的艺术,无不经常引起各国外交家们的赞叹,为中国人争了光。

(六)横单行,右起左行式:横排单行,自右向左书写。匾额、提词、对联横批、横披等多用这种形式来写。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都适用,字距可大可小,可均匀一致,也可以参差变化。

(七)横单行,左起右行式:横排单行,自左向右书写。毛笔书法多为写招牌、标语用,创作成形的书法作品,一般不用这种格式。钢笔书法多用这种格式,它是根据现代写字习惯沿用下来的。各种字体都能适用。

行书必须掌握好这八个笔法
1、折笔 :折笔的表现形式就是方折,由一横一竖组成,通过笔锋衔接翻转,显示出棱角,相对于园转的笔画,从而达到刚建有力的气势

2、提笔:顾名思义,书写时将笔提起,使笔尖与纸的接触力度更小,与之相对的是按笔。提笔多用于出峰或笔画衔接出,另外注意,提笔不要过虚过细

3、驻笔:驻笔的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在运笔很短的转换间隙使用,即“稍停”,力到纸面即可。这样驻笔一下,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

4、顿笔:顿笔,笔画末尾处停顿收笔,与之相对的是按,不同的是,顿笔要用力按,“力争笔画透过纸背为顿”就是这个道理

5、衄笔: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在写钩和点时,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如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6、蹲笔:蹲笔和顿笔有点类似,笔法运行方法大致,不同的是,蹲笔更轻

7、挫笔: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大都是转弯处多用,动作是先顿,然后笔锋略微提起,使笔锋转动即可

8、抢笔:空中趋势,速度要快,出峰干脆

八种笔法,看似简单,写起来还是需要讲究方法技巧,特别是注重多练多重复,掌握好技巧,方能熟悉。一起来练习吧。

临帖各有招数,效果不同。荀子有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因此,围绕“理”字动脑子临帖非常关键。余临习米芾书法多年,粗浅体会有三重境界:

      一、蟹爪钩
(图2、图3)。此最常见。来源于《兰亭序》之“殊”字(图1),写法是:竖弯钩之钩笔向左出或左下方平推,然后向左上方提笔勾出。

图1 《兰亭序》中的“殊”字

图2 《虹县诗帖》中的“华”字

图3 《苕溪诗》中的“将”字

二、反向“走之”。即“走之”的底部横捺书写方向与常规写法相反,呈下覆反扣式。如《蜀素帖》中的“远”和“过”字(图4)。

图4 《蜀素帖》(局部)

三、“门、月”等字右边的横折钩主要特征是横笔往右上走,竖笔如弓,向右下伸展,形成一股劲儿,蓄势,然后顿笔勾出,注意勾出的角度亦有多种。

四、很多横折和横折钩的横画中增加提笔动作,形成一小弯(图5—6)。

图5《复官帖》中的“同”字

图6 《弊邑帖》中的“苟”字

五、善用偏锋。行笔中突然往右侧发力按笔,使笔画变得丰富厚重。如图7“者”字中的“日”、“劲”字中的“力”的第二笔,图8“替”字中的“日”的第二笔。

图7《惠柑帖》中的“者”字和《蜀素帖》中的“劲”字

图8 《复官帖》中的“替”字

写好这50个字 给你的书法水平加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寓刚健于优美,欹正有开合,真态多姿,自然天成,尤得“行气”,哪怕是截取单字看顾盼揖让,看笔画脉络,依旧气韵非凡。今天我们为大家专门挑选其中50个极具气韵的单字,最能体现其行笔特点和用笔之技巧。

如果您将这50个单字挨个浏览10遍以上,书法审美、眼光和品位都将被拔高,而如果您细细琢磨体会,反复选临,笔底功夫必有收成!




黄庭坚曾评米芾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末见孔子时风气耳”。前一句指出了米芾书法的优点,后一句也点出了其习气所在。知道这些我们临写心中就有数了。

释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而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而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 “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精心布局,文势一气贯串而又曲折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