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治斌:没有错的路,所有的创造似乎都在被认为错的路上遇到了光明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8-06-20

范治斌,1972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9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


暗色空间/200×190cm/2009年



1、关于生命的长度,有人觉得“人生苦短”,有人以为“度日如年”,这些都是经由情绪生出的叹喟。


而生命就那么长,并由痛苦和幸福伴随着,只是到最后,以痛苦或幸福更多一点作为结局。


人不能没完没了地活着。


若论短,成就自己的事业用一生的时间足矣;若以为长,而仅是虚度,再给另一次人生又有何用。



茶馆组画之四/41×45cm/1995年



2、其实,我们是不能客观地记录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世界落实到每个人的眼睛和手里时,必定是带着各自主观的视角。


我们以为的客观的美丑和动人与否,皆是因情感的左右,客观只是存在,却无关美丑,只有在情绪激昂时,才会有“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动情表达。



晴朗之三/150×100cm/2008年



3、每一个前行的人,注定不会孤独。


即使是一意孤行,也会有温暖的掌声和赞许的目光。


总会有或明或暗的手在支撑每一个坚持者,让弱者不再畏惧,让强者心存感激。



4、人心才是有风景的地方。


无心时,再美的景致都会错过。


而美,就在那里,你的心在,它就从容绽放,为你盛开。




少女的肖像系列/137×68cm/2012年



5、画画好玩在:有时满是想法,画着画着就画没了,有如灰飞烟灭;又有时百无聊赖,硬着头皮与纸死磕,竟慢慢入境,正所谓风起云涌,酣畅淋漓。



6、写生不该总是胸有成竹。


总有新鲜的、让你手足无措的事物,不能准确地找到表达方法。


对自然心怀敬畏之心,虚怀时才能更深地体悟自然之美。


有时,反复琢磨而生拙的表达,之后再看,会觉得那种语言最真诚。



新疆纪行之一/41×45cm/1994年



7、美在平凡的环境里,也长成平凡的模样。


往往寻者自以为美,自然就幻化成寻者心的模样。


于是,自然在不同寻者的心中变换,既是客体,又呈现为主观,既是寻常,又美得决绝。



8、艺术是另一个自己,有时乔装,有时显得比本我还真诚。


它脱离本我,期待与眼力或高或低的有缘人交往。



长者的肖像之十二/42×61cm/2008年



9、真实的生活往往充满苦难,除了自身体验自己的生活并自知冷暖,作为旁观者,我们都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并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装扮或歪曲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10、画家画什么不一定需要理性思考,就像此刻画下一匹马,一棵树,一片伸展到远方的风景。


在我的意识里,这样的景物并不是要传达我的某个清晰的认知或是一种情愫,我只确定它是我意识中模糊的存在。


也许在生命的某个片段,我遭遇此景,使我生出一些零散的有关生命的感怀,画面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仅此而已。




高原纪行/68×68cm/2008年



11、所有向善的人内心都怀有一种朴素,这种朴素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处理成简单。


朴素是一种回归原点的情感和态度,它不激情四射,却大智若愚。


艺术中,最高境界是回归朴素,这却需要漫长的行走,甚至要经过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艺术认知过程。


当最初的人性的朴素和最后艺术的返璞归真互为表里时,才是艺术的极致。



云想衣裳之五/137×68cm/2010年



12、有个万次定律,大意是说,涉及技艺方面的成就,如能认真重复万遍以上,则是领域内的圣手。


拿绘画来说,画一天算一次,大概需三十多年,大学毕业开始算,五十多岁即可做到。


听起来又残酷又有诱惑力,短暂坚持可以,三打两晒可以,可谁能这么久的持恒坚持呢?大多数人只想享受结果,却忘了这个必经的过程。



晴朗之二/50×68cm/2007年



13、人们有可能赞美自己的家乡,是因为已经离开它,站在一个远方,从记忆中凝视它曾给予过的温暖。


是的,熟悉的地方也许没有景色,但有的是温情,有温情,就会留恋,就会觉得美。


老舍写过一篇“济南的冬天”,很美,那么,在每个游子的内心里,何尝没有过“家乡的四季”?每一个你生活、停留、驻足过的地方都美,那是因为你的情感融入过。



云想衣裳之九/137×68cm/2010年



14、我用一枝大笔画荷叶下柔细的水草。


朋友说:“若不是亲见,我绝不信这水草是用如此巨笔画出来的。”


我说:“我也没事先想好要这么画,只是以巨笔泼出了荷叶,觉得顺手,状态松弛,就忘了换笔,顺势写草,竟得如此柔润挺拔之势,若真换成小笔,未必有此气象了。”


水墨的魅力就在于此,往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八月之诗/41×45cm/2007年 



15、上课与学生交流。


学生问:“你画了那么多画,哪来的时间?”


我说:“你们这代人生活在一个信息异常发达的时代,所有新鲜事物夺人眼球,充满诱惑,每件事情你们都分点心出来,画画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我们这代人包括前辈,物质和精神的消费渠道相对狭窄,但却造就了对某一事业的静心执着。我画那么多画就是专一的结果。”




红原纪事/220×100cm/2008年



16、写生时,学生说:“自然景物这么庞杂,眼睛都看花了,不知从何下手。”


我说 :“是的,我也一样,这就是自然。你需要静下心来发现感染你的那些景物,哪怕只是一朵野花,都要有欲罢不能的描绘冲动。”


画与自然的区别就在于提炼和简化,所有的美都蕴藏其中,画者是在以自己的心性感悟来印证自然之美,这就是中得心源。



高原记行/ 68×68cm/2008年



17、 朋友指着我刚画完的风景问:“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我答:“不是想要的,但它是在我的驾驭下形成了这个样子,如果不觉得好,那也是唯一的结果;如果觉得好,那就是不期而遇,是意外收获。”问:“那这一切不都是在你的控制之内吗?”答:“不尽然,我能控制的是一些技巧,而不可控的部分是它的生命,由它自由生长。”



来时无迹/48×34cm/2018年


18、我们把每个人、每道风景绘入自己的作品,是为了表达对象,还是表达自己的内心?


其实,我们眼之所见,都是事物的表面,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事物的内里,我们感觉其美或是因其感动,则是基于自己的内心和修为。


那些进入画面的人和景物,满足了每颗心的要求,虽具他者的外表,却暗含自我的灵魂。



惜春/39×54cm/2018年



19、我认为,任何一种技艺的提升,首要的就是勤奋,除此之外,才能谈到天赋、运气等。


也有人说,虽然勤奋,走在一条不对的路上,终会南辕北辙。


其实,对技艺的修炼,最需要的就是坚持。


智慧就产生于持之以恒的状态里,智慧会帮修炼者修正自己的路。


没有错的路,所有的创造似乎都在被认为错的路上遇到了光明。



春暖/38×64cm/2018年



20、友问:“你这样爱画画,假如不给你观众,也没有人和你交流你的艺术,你还画吗?”


我说:“你这样说太残酷了,这样的假设不成立。”


友说:“但这样的假设似乎能探讨我们为什么要画画。”


我答:“其实观众和交流是画之后的事,是心灵的另一种满足,画画从本质来讲,是精神的一种宣泄渠道,是心灵的痕迹化,无关乎他者。”



物外幽情/35×47cm/2018年



21、世间之万有,皆可入画图。


每个画者,被什么感动,选择怎样的母题,都不可预料。


我时常不会想到下一个题材会是什么,但行走在生活里,令人心动的景物随时会牵引我,让我进入艺术创造的空间。


生活变换,万物有着不同的美,艺术,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笔墨之美,不仅在于已有的传承,更在于感物由心的创造力量。



绿枝跳踯/32×60cm/2018年



22、对景写生时,学生问:“我临摹一张画时,还能画得比较像,可面对实景,却怎么画不成样子了?”我答:“是的,你临摹的范本已是对自然归纳后的笔墨形态,临摹时很容易对接,需处理的东西相对简单,而直面自然时是原生态,它本不属于笔墨,又纷乱复杂,转成水墨就很困难。一旦找到方法,其创造的价值就比临摹大得多。”



水佩风裳/32×30cm/2017年


翩翩飞鸟/32×44cm/2018年



闻香/54×39cm/2017年


物外幽情/38×64cm/2018年


云容四野合/40×67cm/2018年


好音/34×46cm/2018年


西双版纳写生/32×54cm/2018年


巢中盼母归/33×44cm/2018年


门前松子落/39×54cm/2017年


避树秋色/32×60cm/2018年


禅诗意/52×37cm/2017年 


神定心闲/38×64cm/2018年


山木半落叶/53×38cm/2018年


野花吐芳/55×45cm/2018年


槿艳繁华满树红/41×58cm/201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