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姆:作家笔记(摘选) | 夜读

 冬天惠铃 2018-06-20



作家笔记(摘选)

毛姆 [英] 
陈德志 陈星 [译] 





美德总随好运而至,好运却不追美德而来。 


当你说贬低自己的话时,人们是最乐意相信你的;而当他们把你的话当真时,你是最火冒三丈的。


有时我审视自己性格的方方面面,感到大惑不解。我知道自己是由许多个个体组成的,此刻占上风的那个必然最终要让位于另一个。那一个才是真正的我?都是,还是谁也不是? 


痛苦是有害的,认为痛苦使人变得高尚是荒唐的。尼采对艰难困苦大加美化、颂扬,他就像寓言里那只断了尾巴的狐狸。他认为痛苦可给人以力量,让他们性格更坚强,其实分析起来,他这样的论断只反映了一个事实:受过折磨的人会想要报复。他将自己受过的痛苦再加于别人身上,从中获得乐趣,这就是他所谓的力量。 


最荒唐的说法之一就是既然快乐不能用数学符号表达,它一定没什么价值。 


人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吗?也许有一天,人不必再纯粹为了生存而奋斗,但这能带来我们渴望的结果吗?有的人虚弱,有的人强壮,这一事实永远存在。每个人的生理要求也不尽相同。总是会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漂亮。有些人更有才华,便会有更高的收益。失败者仍会嫉妒成功者。人依然会变老,但却对自己的年纪变化毫无自觉,仍然要求享有年轻人的特权,直到这些特权被强行剥夺。尽管所有其他不和谐因素都可以消除,在两性问题上仍会产生矛盾。没有那个男人会因为有另一个男人喜欢自己心仪的女人,就主动放弃她。哪里有爱情,哪里就必然有恨意、歹意、妒意和怒意。就算人们愿意为了公共利益而放弃自己的需求,也实在没法认为他们也会牺牲自己孩子的需求。人不会改变:激情总有可能被唤醒,蛮人粗野的本性总可能重新占据支配地位。 


我觉得,若是人类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人类很可能会故意回归野蛮状态,或是因为无法保持所达到的高度文明而倒退。 


生命中一切都毫无意义,痛苦和磨难都徒劳白费。生命没有目标。对于大自然而言,除了种族延续外,没什么真正要紧。而这最后一点是一双视野狭隘的眼睛在过短的时间里观察得出的,它难道不是一个草率的命题吗? 


愿死亡用黑夜遮掩我的年华。 

10 
一个人的境界在享用大餐时最能体现。 

11 
铅灰的天空,那颜色如此单调阴郁,似乎是人工画上去的,其中透着无尽的悲哀。 

12 
一层薄雾笼罩着过去的岁月,彩色的轻烟围绕着我的记忆,磨平了它的严酷粗糙,让它们有了奇异的魅力,它们像薄暮中远方的城市或港湾,轮廓模糊,斑斓炫目的色彩柔和下来,变得更加微妙而和谐。但是永恒就像深海,雾气从中源源不断地升起,持续不断地堆积着,最终,岁月把我的记忆隐藏在阴沉惨淡、深不可测的黑夜里。 

13 
秋天,到处是浓郁的死亡色彩,像一段无限感伤的旋律,像一支悔之晚矣的哀歌;但是在那些充满热情的浓墨淡彩中,在苹果的鲜红、金黄中,在落叶的五彩斑斓中,仍然有些东西不许人们忘记在自然的死亡和腐烂中新的生命依然在孕育。 

14 
漫漫长夜之后会有黎明,但没有光能照亮他不幸的心灵,他的灵魂必须永远在黑暗中游荡,永远在黑暗中,永远。 

15 
我的心为她而悲伤,尽管我已不再爱她,却仍无法释然。之前的心酸苦闷被一种痛苦的空虚感代替,这似乎让人更加难以忍受。爱情可以消失,而记忆还在;记忆也可以消失,但彼时仍得不到解脱。 

16 
一个人年岁渐长,他便会变得较为沉默。人年轻时渴望向外面的世界吐露心声;他感觉自己同他人亲如手足,想要投入他们的怀抱,觉得他们也会接纳自己;他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怀,好让他们接受自己,他也想洞察他们的心迹;他的生命就像河水汇入大海一样融入其他人的生命之中。但是渐渐地,驱动他做这些事情的力量消失了;他和朋友之间出现隔阂,他意识到他们彼此其实都是陌生人。之后他也许会把他全部的爱、他所有的交往能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做出最后的努力(可是这么说),以将自己的灵魂与其相连。他竭尽全力想要把他拉向自己,试图了解他,也希望他了解自己,透彻、直达心底地了解。但一点一点地,他发现这些都不可能,不管他对这个人多么挚爱,也不管和他关系多么亲密,他对自己来说总是个生人。就连最相亲相爱的夫妻都不能相互了解。于是他不再与人交往,默默地建造起属于自己的世界,避开每一个人的目光,包括他最爱的人,因为他知道这个人不会理解这一点。 

17 
有时候,想到自己居然对所爱之人了解甚少,一个人真是既愤怒又绝望。想到根本无法了解他们,无法参透他们心灵深处的所思所想,他的心都碎了。有时候,出于偶然或是受到什么情绪的影响,他得以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意识到自己有多么不了解那个内心世界,自己与之相隔多么遥远,他又万念俱灰。 

18 
他们说生命是短暂的。对那些回头看的人来说,生命可能断得很;但对那些朝前看的人,生命长得可怕,没有尽头。有时一个人会觉得无法再忍受下去。为什么不能一觉睡着,就再也不用醒来?那些能够期盼永生的人,该有多么幸福!长生不老这想法真是可怕。 

19 
读者们并不知道,他们花半个小时或者五分钟所读的篇幅,都是作者心血凝结而成。那些让他们感到“真实极了”的情感,他都亲身经历过,曾有多少个夜晚为此留下苦涩的眼泪。 

20 
有些人,你和他们打招呼说“最近怎么样”,他们会说“很好啊,谢谢你”。如果他们认为你真在乎他们好不好,那就真太自以为是了。 
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是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生活的中心,而只是在边缘。 

21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22 
他觉得自己身陷深渊,正午时分就能看见星星,这是那些生活在阳光下的人看不到的。 

23 
有一些人实在没什么幽默感,他们至今仍对哥白尼怀恨在心,恨他推翻了他们在宇宙间的中心地位。不能再认为自己是世界的轴心,世间万物都围着自己转,这在他们看来是对他们个人的公然侮辱。 

24 
生活如此艰难,是因为每件事都是不可补救的。没有什么事再次发生时能和这之前一模一样,而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也没有任何先前经验可供借鉴。什么事儿一旦做了就无法改变,什么错误一旦犯了就无法纠正。有时,回头看看,一个人会为自己犯的各种错误而惊骇万分,他似乎在歧路上荒废了太多的时间,而且常常完全走错了路,虚掷了整年整年的光阴。 

25 
在大多数传记中,主角的死都是最让人感兴趣的。这不可避免的最后一步叫人着迷,甚至有实用价值,这是前面任何事件都不具有的。我不明白,传记作者既然已经向世界提供了某个名人的生活细节,为什么对提供他死时的细节还要犹豫不决(他们常常这样)。读传记,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物的性格,他的优点与弱点,他的勇往直前与灰心丧气,而只有当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这些才表现得最明显。对我们来说,知道伟人是如何死去的同知道他们是如何活着的一样重要。我们的生被外部环境所决定,但我们的死属于自己。看一看别人如何去完成这最后一段旅程,当我们自己踏上这条路时,这是仅有的帮助。 

26 
有时我在夜里自问我白天做了什么,有了什么新思想、新观点,有过什么特别的感觉,是什么让它与众不;然而十有八九,在我看来那些都变得无意义、无用处。 

27 
人的善恶观是暂时的,因此良心也必然具有相对性。一个人在一个时代会因没做某件事而良心不安,而在另一个时代会因做了而后悔不已。 

28 
看起来,有常识只是不动脑子的代名词。它由孩提时的偏见、个人癖好,以及报刊评论构成。 

29 
欲望的初级阶段是让人愉快的,但随着它越来越强烈,会变得让人痛苦。到那时,欲望和痛苦的效果一样,我们会极力摆脱欲望,而不是继续追求渴望的东西。有时候爱情来得是如此猛烈,爱欲不再是令人愉悦而是叫人痛苦,那时男人会杀死自己所爱的女人,好把自己从爱欲中解脱出来。 

30 
“痛苦使人高尚,”人们发明出来为痛苦辩护的所有理由中,这一条最蠢。之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是因为基督教觉得有必要证明痛苦合理。痛苦不过是神经发出的信号,告诉机体现在的状况对它有害。如果我们说痛苦使人高尚,那我们完全可以说危险信号使火车高尚。但是我觉得,只要简单看一看生活,就足以让人明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痛苦绝不能提高人的修养,只能让人变得粗暴无情。住院的病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肉体上的疼痛使他们变得过于关注自我、自私自利、牢骚满腹、毫无耐心、不公正且贪婪。我可以列出一长串由痛苦导致的坏毛病,却举不出一个优点。贫穷也是一种痛苦。有很多人,不得不生活在比自己富裕的人之中,深感自己的贫困,为此痛苦不已,我就知道很多这样的人。贫困让他们变得既贪婪又卑鄙,既奸诈又虚伪。它教会了他们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如果他们的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他们一定会是正直高尚的人,但在贫穷的折磨下,他们丢掉了廉耻心。 

31 
对一般人来说,有这样一条生活原则就足够了:遵照自己由所处社会道德标准约束着的本能行事。

32 
强权就是真理。世上没有什么责任或者道义。就其本身来说,所有的行为都一样有理,唯一的道德标准就是国家利益。个人与国家之间达成约定:个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按国家利益行事。 

33 
个人的思想是根本孤立的,认识到这一点极有益。我们只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识,无法确定他人的意识。我们只能透过自己的个性认识世界。因为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相似,我们就推测他们与自己相似,但最后却发现他们并不如此,叫我们大吃一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惊讶地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我已经基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34 
要是能证明畏惧死亡只是一种欧洲疾病,那会很有意思:看看东方人和非洲人是多么不动声色、泰然自若地盼望它的到来。 

35 
同一句话不可能对两个人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话里的词语在不同的人心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常千差万别。 

36 
我们要尤其小心那些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观点:它们是流行的,我们自小就听到大人把它们当做真理,而且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也都毫无疑虑地接受了它们,所以我们很少想到要去质疑它们。然而最需要我们小心掂量的就是这些观点。 
前一代人的假设常常就成了下一代人的信条,这时若怀疑它们就是荒唐。但是再过一代,人们就会发现它们无用、过时、荒谬,因此把它们丢在脑后。 

37 
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是否自知自觉,这或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他在世间是什么位置,还有他需不需要认清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他是需要让环境适应自己,还是要让自己适应环境。 

38 
他的灵魂就像塔楼里的囚徒,透过牢房窄窄的窗子,能看见自由世界里绿色的草地和生意盎然的树木,但却被强囚于阴冷潮湿的高墙之内,永远暗无天日,永远黯然神伤。 

39 
成功。我觉得它对我没什么影响。不说别的,我一直就在盼着它,所以当它到来时,我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对我来说,成功唯一的价值在于它能使我摆脱经济上的困难,我一直担心自己收入不稳定。我讨厌贫穷。我讨厌省吃俭用,量入为出。我觉得自己没有十年前那样自负了。 

40 
他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的工作很重要,意义深远。他兢兢业业,公正无私。他行事平凡无奇,实际上相当了不起。他视酒为祸根,尽管很忙,仍然挤出时间在乡里四处演讲,劝人戒酒。他禁止家里任何人接触酒。他家里有一个房间,时时上着锁,他不许任何人进入。有一天他突然死了。葬礼后不久,他的家人就撬开了那个房间,他们一直想知道里面有什么。他们发现里面堆满空酒瓶子,有装白兰地、威士忌、杜松子酒的,有装荨麻酒、甜露酒的,还有装莳萝利口酒的。显然,这些瓶子是他一个一个拿回来的。他喝光了里面的酒,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空瓶子。我很想知道,当他宣传完戒酒大道回到家里,锁上门,躲在屋里吸荨麻酒时,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41 
L。他是伦敦的房地产经纪人,他来萨摩亚原是为了疗养。他又瘦又小,脸很长,尖而无力的下巴,鼻头突起,硕大但瘦筋巴骨。他长着深褐色的眼睛,挺好看。他娶了一个混血女人,两人有个年幼的儿子,但是她和她父母住一块,他则住旅馆。他看上去有些狡猾鬼祟,不会让人生出诚实谨慎之感。他很聪明。他贪酒,一星期要烂醉三四次,经常是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喝多了酒他便爱吵架,还总想找人打架。醉了便郁郁寡欢,报复心重,茫然地躺着,不得不起身走路时,就跪在地上,一摇一摆地挪。 

42 
汤加。基督复临论者。这个小老头儿有些耳背,已经在岛上活了三十年。他孤身一人,穷困潦倒。邻居都不怎么认识他,他也鄙视他们,认为他们是上帝的弃民。他自认为受到上帝的特别眷顾。但他的生活一团糟。他的妻子死了,他的孩子们个个堕落,他种的椰子没有收成。他把自己的不幸看作是上帝令他背负的十字架,让他承受磨难,象征着上帝的特别眷顾,但显然他的不幸是自己的过错所致。 

43 
?湖之夜。日落时分,海面变成亮紫色。天空无云,火红的太阳飞快地沉入海中,飞快,但并没有作家们笔下那么快。然后,金星出现了,在天空闪耀。夜幕降临,夜晚清新而寂静,此时海滩似乎突然爆发出热烈、疯狂的活力。不计其数的有壳动物开始在水边爬来爬去,而水中的所有生物似乎都在活动。鱼儿出水;海面上有神秘的打水声;一条鲨鱼恶狠狠、悄无声息地游过,所到之处所有的小东西都被吓坏了,水中一阵骚动。成百上千条小鱼跃出水面;有时,一条色彩鲜艳的大鱼一跃而起,在空中留下一瞬的绚丽,闪闪发光。但让人印象最深的,是紧迫、无情的生活带给人的感受。这平静的美好夜晚有一丝神秘,隐约让人心悸。 

44 
我看看我空空的心,气馁地蜷缩起来 
我的灵魂像一片沙漠,沉默、荒凉狂野的风肆虐其上 
夜行的鸟儿把巢筑在国王的墓间 
我悲哀地看着你,懊悔 
我的痛苦,我的狂喜,我的酸楚,我的极乐。 

45 
人无法从生活中获得完全的满足,于是就通过想象来补偿自己。总有这样那样的需求,逼得他放弃对自己许多最根本本能的满足,但人很难真正放弃什么,他渴望荣誉、权利、爱情,求之不得时,他就会通过幻想来自我欺骗。他逃离现实,躲进人造的天堂,在那里他可以尽情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然后因为自负虚荣,他便当这心理行为具有特殊价值。对他来说,发挥想象力就是人类能做的最高尚的事儿。但其实想象就是失败,因为发挥想象就是承认自己在与现实的对决中败了阵。 

46 
人们有时会因你为他们做的好事原谅你,但有时他们伤害了你,很少会因此原谅你。 

47 
船尾航迹的水沫闪着磷光,点点光亮,像是躺在海底的死者在嘲讽地眨着眼睛。 

48 
日落。厚厚的云层搭成一道拱门,太阳古怪地躲在拱门后面,缓缓下降。拱门下方是浅绿、金黄的天空,闪闪发光,像是通向魔法国度的入口。它使你想起华托的《发舟西苔岛》。它让想象充满希望和从未感受过的快乐。太阳降到了地平线以下,拱门也崩落溃散,现在天空中有耀眼的余辉,还有阴暗的云层,云层就像一座巨大城池的废墟,宫殿、庙宇、巨大建筑的废墟。前面几分钟的希望和信心现在就像加沙的石柱般崩裂倒塌,心间蒙上了绝望。 

49 
我们的“自我”或许的确是我们一切邪恶的根源,但它也是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艺术、我们的诗歌的源头。所以,那又怎么样呢? 

50 
生命既悲惨又琐碎,它是一部通俗闹剧,剧中人生最高尚的情感也许只是用来激起一干庸俗的观众俗不可耐的感情——这真是太悲哀了。 

51 
让我们吃吧,喝吧,开心点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了——是的,但我们死得痛苦悲惨——不过也不总是如此;有时候我们开心地大玩一场高尔夫球后,坐在扶手椅上,喝着一杯掺苏打水的威士忌,然后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或是躺在床上沉沉睡去,无痛而终。我想,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好好嘲笑某些人了,他们试了又试,不眠不休,直到最终被死亡追上,去时还有多少夙愿未能实现。

52 
偶尔,有人会问我自己愿不愿意把这辈子再过一遍。总的来说,我这一辈子过得挺不错,也许比大多数人的都要好,但我觉得没必要重过一遍。这就像重读一本已读过的侦探小说一样无聊。但假定真有转世投胎这回事(人类四分之三的人口都对此坚信不疑),而且自己可以选择到底要不要重返人间再获新生的话,我以前倒是想过自己会挺乐意尝试一下,经历经历以前受条件和个人癖好(精神上以及肉体上的)制约没能享受过的事情,学习学习许多我以前没时间或是没机会学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会拒绝这种机会。我已经过足了瘾。我既不相信永生,也不渴望永生。我希望的我死能够迅速、安详,待我呼出最后一口气,我那有着各种抱负、各种弱点的灵魂就随之消散,不复存在,如果能确定这一点,我就心满意足啦。我的心中牢记伊壁鸠鲁写给美诺寇的话:“你要习惯死亡对我们来说什么都不是这个想法。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但死亡使人丧失感觉。因此,能正确认识到死亡对我们来说什么都不是,生命有终也就变得是一种享受,并不是因为它给人生增加了无尽的时间,而是它拿走了我们对于永生不死的渴望。因为对于真正理解了‘不生’并不可怕的人来说,‘生’也便也没有什么可怖的。” 
我觉得,在今天,用上面这段话给这本书作结,很合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