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脉

 朱恒宇医舘 2018-06-20
 
 

诊脉

   诊脉要提纲挈领:我的诊脉方法是,首先要知道正常的脉象是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相信书里也不泛记载。

  当心中知道了什么是常脉,那么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浮脉轻轻搭手既得,沉脉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为迟脉,大于4次的为数脉,浮脉在人体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也有例外的,如浮脉,如果阴分虚极,阳亢于外,也现浮脉,且多浮而有力,多属重病。

  需要回到开头讲的再复习一遍,在病人的手臂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中间为关、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诊断病之症因。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具体操作方法有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首先在寸、关、尺三部布指。然后,将寸口部位由肌表按至最深,以“按之至骨”为宜。所谓“按之至骨”,是一种指感特征。具体表现为,受指压而脉气不能流通,指下感觉不到脉动为宜。若稍举指,则脉动于指下。古人称其为“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这一步,主要是测定寸口部位的深度和所用指力。实际上,这个深度非常重要。  

  第二步:把以上所测深度或所用指力五等分。然后,以五等分为标准,重新按脉,若寸口脉在上五分之二,为浮脉;若寸口脉在中五分之一,为不浮不沉之脉;若寸口脉在下五分之二,为沉脉。在指力的应用上也是如此。先把按至最深时的指力定为总指力。然后,重新按脉,若所用指力未超过五分之二即触及寸口脉,则为浮脉。若所用指力超过五分之二但未超过五分之三即触及寸口脉,则为不浮不沉之脉。若所用指力大于五分之三触及寸口脉,则为沉脉。  

  第三步:熟练掌握以上深度和指力的划分以后,还可以辨别脉浮的程度和脉沉的程度。据此,可以推断疾病的发展变化。比如,外感伤寒,其脉浮,经过治疗,若脉浮的程度有增无减,说明表邪未除;若其脉由浮转为不浮不沉,说明表邪已除,正气已复。若其脉由浮转沉,若沉的程度较重,则应详察是否表邪入里。通常,很多人以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浮脉。“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为沉脉。或者以为,稍按即得,为浮脉;重按始得,为沉脉。实际上,在浮脉和沉脉之间,还有不浮不沉的脉,若用以上这两种方法,则很难区别浮脉、沉脉和不浮不沉之脉。另外,还有伏脉。伏脉和沉脉更难区别。但是,若用持脉轻重法,很容易把伏脉和沉脉辨别清楚。

 

   诊脉要提纲挈领:我的诊脉方法是,首先要知道正常的脉象是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相信书里也不泛记载。

  当心中知道了什么是常脉,那么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浮脉轻轻搭手既得,沉脉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为迟脉,大于4次的为数脉,浮脉在人体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也有例外的,如浮脉,如果阴分虚极,阳亢于外,也现浮脉,且多浮而有力,多属重病。

  需要回到开头讲的再复习一遍,在病人的手臂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中间为关、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诊断病之症因。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具体操作方法有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首先在寸、关、尺三部布指。然后,将寸口部位由肌表按至最深,以“按之至骨”为宜。所谓“按之至骨”,是一种指感特征。具体表现为,受指压而脉气不能流通,指下感觉不到脉动为宜。若稍举指,则脉动于指下。古人称其为“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这一步,主要是测定寸口部位的深度和所用指力。实际上,这个深度非常重要。  

  第二步:把以上所测深度或所用指力五等分。然后,以五等分为标准,重新按脉,若寸口脉在上五分之二,为浮脉;若寸口脉在中五分之一,为不浮不沉之脉;若寸口脉在下五分之二,为沉脉。在指力的应用上也是如此。先把按至最深时的指力定为总指力。然后,重新按脉,若所用指力未超过五分之二即触及寸口脉,则为浮脉。若所用指力超过五分之二但未超过五分之三即触及寸口脉,则为不浮不沉之脉。若所用指力大于五分之三触及寸口脉,则为沉脉。  

  第三步:熟练掌握以上深度和指力的划分以后,还可以辨别脉浮的程度和脉沉的程度。据此,可以推断疾病的发展变化。比如,外感伤寒,其脉浮,经过治疗,若脉浮的程度有增无减,说明表邪未除;若其脉由浮转为不浮不沉,说明表邪已除,正气已复。若其脉由浮转沉,若沉的程度较重,则应详察是否表邪入里。通常,很多人以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浮脉。“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为沉脉。或者以为,稍按即得,为浮脉;重按始得,为沉脉。实际上,在浮脉和沉脉之间,还有不浮不沉的脉,若用以上这两种方法,则很难区别浮脉、沉脉和不浮不沉之脉。另外,还有伏脉。伏脉和沉脉更难区别。但是,若用持脉轻重法,很容易把伏脉和沉脉辨别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