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孩子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梁训宝 2018-06-20
提示

珍惜打你孩子的教师,他们与孩子非亲非故,干嘛会无缘无故刁难孩子,他们只是真的为孩子着急而已。

——题记

请看公号作者二丫在他文章里讲述的故事:

侄子小时候留守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即我的哥嫂)外出打工。三四年级的时候,经常不好好完成作业,而且爷爷奶奶隔代亲,不忍下手,眼看失控,便一个急令把我召回家。我火急火燎到家后,一般不及细细审问,结合平时表现,基本武力镇压。

如果回家之时再抓着现行,更是急火攻心,多数时候一脚把侄子踢跪在锅台灶王爷前。然后让他自己总结反省自己的罪行一二三。

再就是侄子长大后,进入初中,初二我是班主任,有一次和别的女生课间打搞,使劲拍了女生的头,关键这个女生头部做过手术,有一部分头盖骨是软的。

什么后果,大家都知道的。当时我的恐惧成分比教育成分还多。如果是一般的学生,双方家长协商解决,我顶多是管理不力。但是我亲侄子,我第一想到的万一有什么严重后果,女孩受罪是当然,但我的亲哥嫂肯定要背负很大的经济压力(实话)。

当时的愤怒等级空前,啪啪啪几个大嘴巴子甩过去。侄子被我打蒙了,我自己当然也气过了头。幸好,后续检查无碍,女孩家长也通情达理,化险为夷。

但以后我在侄子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不怒自威。最后,侄子高考考取985高校,虽然不一定全是我的原因,但与我的凶神恶煞多少有点关系。

丫头,印象最深的也有两次,一次是小学四年级暑假,小学时我们完全放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尤其是作业。

所以一个暑假过去了,安安稳稳地正取升入五年级深造,岂料我在10月1日休假在家里整理旧报纸时,竟然在一沓报纸中整理出了丫头未完成的暑假作业。

释放的什么信息呢:第一,丫头作业没完成;第二,暑假就丢了,但一直没敢告诉我们,而且骗我们所有作业都完成了。火冒八丈,彼时丫头正在楼上看电视,踢踢踏踏奔到楼上,逮着丫头就狠揍,揍得差不多解气了,再来审讯。

第一,作业本丢了,应该及时告诉我们,我们想办法再买,那就不算过;第二作业没完成,一直骗我们做完了;第三,国庆七天哪里也不许去,蹲在家里补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丫头当然不敢讨价还价。

还有一次是初一的寒假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创历史新低,而英语有一条选择题的知识点讲过若干次,竟然还错了。

能力差可以原谅,态度差绝对不可姑息。好家伙,数学英语的账一块算。到家不由分说,手边正好有一个苍蝇拍,拿起苍蝇拍便乱打,最后苍蝇拍也打断了。

《红楼梦》中的宝玉,虽有祖母贾母无限宠溺,生母王夫人百般庇护,但是因为金钏儿投井以及结交蒋玉函被贾政打得皮开肉绽。

玉不琢不成器,整个贾府宝玉最惧怕的恐怕也只有贾政了。试想,如果没有贾政的严厉,整日混迹于脂粉堆里的纨绔子弟宝玉如何学习,日后如何取得功名?

虽然现在大环境很和谐,教师基本不出手,也不敢出手,谁都不敢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拿自己的饭碗身家性命当儿戏,必须怀柔。

如果你的孩子中了其中一款,恭喜你!教师把你的孩子当自家的孩子并且为他着急为他上火为他担心。多一个人帮你管教孩子,合力岂不是更强大?

所有的家长,说句良心话,说句公道话,你揍过你家的孩子么?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负强化”的过程。

要不自古以来象征着教师威严的戒尺因何流传至今?如果家长舍不得管、教师不敢管,那会是什么样可怕的后果?

其实已经成年为人母为人父的我们,回忆起自己上学时被张三教师揍了,李四教师惩罚了,也未见多大怨气呀。更多的是感激。

行文至此,忽然想问读者一个问题:一个是不相干的孩子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另一个是自己的孩子犯错。哪一个心里更急?

当然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急!

那急火攻心之下最最直接的表现是什么?其实大都数人的本能应该是揍一顿、爆粗口、百爪挠心之际抓狂得要发疯时只有暴力才能发泄心中的恨铁不成钢的急迫与无奈。

如果真的做到风轻云淡春风化雨细细剖析温柔备至摆事实、讲道理的,我倒是认为要么是事不关己的陌生人,要么是咸淡皆宜的吃瓜群众。

只因为那是别人家的孩子。

有时候,打是有效的教育,但是什么时候该打?怎么打?

具体孩子具体对待。比如有的孩子,生性胆小,而且自己本身就很努力,没有达到您的要求只是方法不对或者时间的问题,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多鼓励,多帮助,多引导,多采用赏识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因为响鼓不用重锤。

1、严格的管教,能赶除儿童心中的愚蒙。

愚蒙即愚昧,因为孩童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又听不进教师的话。在反复教育之后,孩子如果依然我行我素,责打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旨在赶除愚昧对心灵的捆绑,使孩子变得理智,不敢随便犯罪,尊重父母,顺服权柄,敬畏上帝。如果面对悖逆的行为,一味地溺爱,舍不得责打,无形中把孩童培养成自我中心,傲慢无礼。

2、责打是出于爱,出于责任,不是发泄怒气。

“子不教,父之过”,抚养、教育、督责,都是教师的天职,不管教就是失职。但是管教绝不可变成发泄自己情绪的出口,否则就是在滥用教师的权柄。管教,必须是理性的、可控的,讲道理的。比如,责打的时候、地点、场合、程度、儿童的承受能力都应全面、充分地考虑,权衡利弊,给孩子必要的尊严。

3、爱的责打,是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管教的目的在于使孩子明白事理,所以在打之前,把为什么要打的原因讲清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要让孩子体会到教师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爱才去打他。如果打之前不讲清楚道理,就变为纯粹的惩罚,不仅难起到管教的作用,反倒容易引发孩童内心的叛逆和仇恨。爱的责打,从爱的道理开始,最好以爱的拥抱结束,但是,中间的过程是肉体的痛苦。所以一方面,是要惩罚身体,但另一面,要知道教育孩子的心,才是责打的目的。

爱之深,恨之才切。

再换位思考,如果您的孩子在学校作业因为态度问题出错了、考试低级错误百出了、品行导致行为出界了、老是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了、沉迷手机荒废学业了、偷看小说上课打瞌睡了、男女生情窦初开影响学业了,您会如何处理?

教师如果情急之下真的有过激行为,那你真的应该高兴,因为教师为你的孩子着急、上火、用心、认为孺子可教才至于此。

那是教师拿你的孩子当他的孩子看待,那是教师责任心外露的一种表现,那是教师着急着您的着急。

而如果教师置身事外,不教育,不责罚,不着急,淡然处之,那你才真的应该着急,应该去找教师理论去。

一旦遇到孩子告诉家长自己被打了,家长怎么处理呢?

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对教师,该怎么办?对孩子,该怎么办?

首先,如何看待教师的做法?如何让教师意识到以后不该这么干?先冷静一下想想,教师的初衷是什么?还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无奈之下用了不合适的方法,希望这个孩子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教师的动机是善良的。

但是,善良的动机,不代表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时候起作用的,就是家长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方式。家长可以理直气壮地找校长、找教育局等上级领导和主管单位告状,出口恶气,但是后果呢?未必是家长心中所愿,反而容易让孩子被学校教师贴上“家长很难搞,敬而远之”的标签,被冷淡化和边缘化,这当然是家长最不希望看到的下策。当然也可以迅速给孩子转校换教师,但这一点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

那么相对更具可操作性的上策是什么呢?是私下找教师面谈!面谈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师表示感谢,感恩教师对孩子这么负责任。然后对教师就孩子具体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汇报,家长一直对孩子有什么期望,是怎么引导孩子的,家长为了孩子适应学校学习做了哪些努力,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等等。通过这样的沟通,让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家里表现出来的优秀的另一面,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新的或者深刻的认识,明白到这是一个愿意配合学校和理解教师的好家长。注意,感恩和汇报,这两点,是后面进一步谈话的基础。

然后,要艺术巧妙地把话题牵引到孩子最近回家的心理变化上,比如说孩子会边写作业边哭,或者放学回家抱着奶奶大哭等,这个表述因人因情况而定。目的就是让教师知道:作为家长,你已经知道了孩子被打这件事,并且很重视;作为孩子,他已经受到了惊吓,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学习自信等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挨打已经给他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估计这时候教师的心里和面子多少都会多少有点挂不住(这也是我强调最好私下面谈的原因),家长要适时地安慰教师说,你很理解教师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不争气也让教师着急伤心,你已经在孩子面前跟孩子解释了教师就像父母一样,目的是为了他反思和进步。你已经告诉孩子教师很爱他很喜欢他,希望他进步,所以你希望......请再次注意,这时候,就应该是家长适时提出具体的建议的时候了。

要记住,你去找教师,不是为了兴师问罪,是为了解决孩子以后不继续被打的问题的。孩子学习困难这个客观现实,才是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学习上没有问题也不会挨打。所以在对教师挑明真相后,你要做的就是理解宽宏的同时,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比如你会怎么帮助孩子,你辅导孩子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请问教师该怎么处理和解决?比如孩子如果还不合格,你希望教师怎么做?你会用什么方式和教师保持沟通和配合?这时候要把谈话的重心,从巧妙地指出教师的行为的不妥当,转移到对以后的建设性提议上。这其实也是教师真正关心的和需要的。

通过这样的面谈沟通,教师一般都会认识到这个孩子的家长对教育很重视,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多少都有几分顾虑,下手就不会那么随便了。家长也不要从此和教师失去联络,而是要因此和教师保持更密切的联系,把平时家庭教育中的心得和孩子的进步及时定期向教师汇报,把困惑提出来诚恳地向教师请教,美化教师的职业操守,对教师表示赞美和感恩,正面地给教师输入正能量。就算家长再忙,哪怕给教师发几条微信的时间,我想也还是有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常常感受到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积极的心态,感受到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愿意主动地进行配合。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很乐于遇到的家长。

说完教师说孩子。孩子遇到这样的事,对其心理到底能否造成阴影,家长的引导起最关键的作用。

当家长听到孩子的哭诉,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这件事过分夸大的惊讶或者愤怒,这是有害无利的。首先要表现淡定地和孩子一起追因:教师为什么要打?起因是什么?教师是希望你成为笨蛋考零分,还是希望你全部掌握这些知识学到真本领?那么教师到底是爱你还是想害你?通过一系列的追因,要让孩子认识到:首先是自己没做好学生学习的本分,自己不合格;而教师的本心,还是出于爱和更高的期待。让孩子通过反思自己,充分理解教师的动机,这是孩子能原谅教师并以后能和教师继续保持亲近的基础。

然后,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教师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家长要认同孩子当时的难过和痛苦,让孩子把动机和行为区别对待。认识到教师在善良的动机下,用了错误的表达爱的方式。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到,即便是教师,也是有情绪失控的时候的,也是有犯错误的时候的,也有不成熟的一面。教师也是凡人,不代表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会做错事,这一次我们可以原谅她也应该原谅她。

最重要的讨论重点是:我们怎么避免以后不让自己受皮肉之苦?怎么避免再给机会让教师来对我们犯同样的错误?孩子在教师面前始终是弱势的一方,我们不能改变一个成年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不对?怎么让我们自己更优秀,不给教师打手心的机会?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把以后不挨打寄托在教师的改变上,不如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和强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接下来要对孩子做的,就是从每一天的学习细节上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进步,把孩子想变优秀变强大的意愿通过每一天具体的行动变成现实。对一个生字都不过关,低年级就考试都不及格的孩子来说,这并不太容易,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或者大人教育几句,孩子自己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家长每天的辅导、监督和配合。对家长来说,这一点才是真正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和考验!

一边是认真负责的教师,一边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应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让家校关系回归正常,当然也需要多方发力,但家长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

师者父母心。天下良师大抵如此。

教师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成才先成人,不成才也要成人。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肩负的责任更深远、更重大、更艰巨。

他们更渴望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受到家长、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理解。


有缘师生一场,教师的天职使然。任何事情任何时代都有阴暗的一面,都有不堪的一面,但请一定要相信大都数的教师的炽热赤诚。

如果不是因为爱你的孩子,为孩子着急,谁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力去管教您的孩子,相信我,他们才是您孩子的好老师。

只因为手中有戒尺,眼中有光,心中才有爱。

手握利刃,心怀慈悲,本是教师应有的样子。

肺腑之言,说尽天下教师心。家长们,懂?

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