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有52次可以体验人生的机会,你要不要来尝试一下?

 标准生活 2018-06-20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电影的人,那么在中国,你一定不能绕开一个名字——“戴锦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曾多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进行中国电影系列专题讲座


她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北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她的课永远一座难求、人满为患,要占个听讲的绝佳位置,至少得提前两小时去排队候着;


她恐怕也是北大最有个性的老师,她喜穿西装,风度不输男士,她也嗜烟,一天两包半,课间会吸着烟和学生谈笑风生,连学生出国到免税店也不忘“给戴老师带烟总不会错的”,学生们赠她尊称——“戴爷”。


除名师身份之外,她还是大众传媒、文化与性别研究领域享誉国内外的大师,但“影评人”才是她更加为大众所熟知和仰慕敬畏的身份。

她是游走在电影艺术与学术政治之间的自由人。


据说曾经有人听戴锦华老师聊过一场冷战时期的谍战电影,后来引得这个听众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跟着看了所有关于谍战的电影。


不止如此,在任何电影面前,她都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把电影给你分析得入骨三分,先从电影基本的框架逻辑、风格标志,再极其精准地从多个角度解构出电影背后的时代意义与政治立场,贯穿电影时代的学术观点和创作者落点的人生体验,照见历史与现实,最后你收获的绝对远不止一部电影的知识量。


她觉得电影是浓缩于几十上百倍的人生体验,“今天你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可能发生着的一切,你可以找到最高深、最玄妙的思考,和最形而下的追求、娱乐和梦想“

 

她总能随手掐住七寸,是个眼光犀利,敢说敢言的电影老炮儿。


  • 聊到姜文新作《一步之遥》,她认为“姜文是在嘲弄社会主流逻辑”;

  • 说起陈凯歌拍摄的《道士下山》,她炮轰“陈凯歌是趴在地下舔大家鞋底”;

  • 探讨“禁片导演”娄烨执导的《浮城谜事》,她落眼在对社会主流家庭价值观的交缠和反思;


她总能找到枯燥学术世界里那根最生动有趣的筋脉搭向通俗大众,诚如豆瓣网友在其著作《雾中风景》下评论:“国内电影学术界,只有戴锦华一人”,没有人不乐意听她继续讲下去。

 

她应该是如今中国最具权威的电影评论者。


曾出任台湾金马奖、香港国际电影节、西宁FIRST青年影展、华语传媒大奖四个电影节评委,出版《电影批评》、《昨日之岛:电影、学术与我》、《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等专著十余部,并在“电影艺术”、“艺术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即使是搜索电影论文被引量,也远远甩开其他同类学者几十倍的差距。

 

她的很多作品被誉为电影人入门必备参照和解读的“启示录”。 在她看来,电影批评“是一份有效的批判,一份有创意有洞见的分析”,她的电影批评从来离经不叛道,让人纵有醍醐灌顶之感,甚至有人认为只有听了戴锦华老师的影评,才算没有白看那部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