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起源甚早,早在黄帝时期《龙鱼河图》及《轩辕黄帝传》就记载:蚩尤铜头铁额,则角觝之法始于蚩尤;《国技论略》记载:摔角其法,源出角觝。黄帝时期的武术仅仅局限于拳法,并没有运用到武器,所以说若想以小博大,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有本钱以弱抗强,所以可以从记载中知道在战斗中徒手搏斗的技巧,这也许就是中国武术拳术的滥觴。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具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兵器也就多了起来,春秋时期有所谓的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或是“弓、戟、矛、剑、楯”,当时最著名也是最盛行的兵器是剑,许多的名剑与剑术家都在这个时期产生,所谓的名剑有比干、莫邪(同时也是著名铸剑师)、龙渊、湛卢等等,著名的剑术家如越女。 随着中华武术不断的发展,一件事把中华武术推向了巅峰。隋唐争霸之时,少林寺的僧人协助李世民与王世充作战,因而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嘉奖(十三棍僧救秦王),而此时的朝廷也开放了武举制度,习武之人从此有了“仕途”。 宋朝经典词作《梅川行》里的经典词句:“招贤三尺刃如霜,夹以巨盾张朱钥。”自註说:招贤(寨)人能製刀,‘贼’用之,又习张、朱二家枪法。说明了此时的武术已在民间分出流派,武术已渗透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现代武术的雏形,明清时期已经体现出来,明朝各地学习枪法的风气相当的盛行,例如:山东、河北的杨家枪,河南少林枪,四川峨嵋枪和陜西沙家枪等,在当时较著名的枪家《总论军器》记载有十七家之多,每一家都有不同的技法与枪的规格。 许多现在著名的武术门派大约都在清朝完备,例如北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披掛拳、螳螂拳、查、华、红、炮、潭等拳法;湖南的巫、洪、薛、岳四大家;福建闽南的达摩、大胜、白鹤、太祖、罗汉等拳法;广东岭南的洪、刘、蔡、李、莫五大家,以及蔡李佛、咏春拳、侠家拳等。 现代搏击能几十秒KO一位中华武术大师并不能说明什么(暂且不说是不是“假冒的大师”)。因为无论是武术文化还是中华文明,我们提倡的是以武会友、以文会友;任何一个正统的武学传人都不会用自己的本领去欺压其他人,这也是中华武术的精神所在。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趣闻与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