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中药泡酒。中药泡酒实际上从形式上看,已经可以被称之为药酒,是可以治疗临床疾病的,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服用。从中医理论上讲:药症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症,参茸也毒。本身有病的人在饮用此类酒时更应注意。与丸、散、膏、丹类似,药酒也是中药的传统剂型。在《汉书·食货志》中曾提到:“酒,百药之长。”中医认为酒性温,味甘、苦、辛,有毒,入心、肝、肺、胃经。除饮用外,酒也能与药结合,以求通经活络、温补阳气、散寒止痛等功效。此外,酒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机溶媒,有提高药物有效成分溶出和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 再看看上面几种中药的功效。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锁阳:补肾助阳,润肠通便。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从功效上看,前四味为补阳药,其中肉苁蓉与锁阳还可润肠通便,淫羊藿与巴戟天又能祛风除湿;黄芪为补气药,以补气升阳,固表见长;黄精为补阴药,亦可补气润肺益肾。从药方上来看,补阳为主,为避免补阳太过而兼补气阴。虽说上述饮片皆可用酒浸泡,但个人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中医辩证的问题,自己目前的体质或者疾病证型是否适合饮用上述药味组成的药酒,需要咨询中医师;第二,溶出度的问题,肉苁蓉与黄精饮片较黏重,水煎时尚不易煎透,是否真的适合在酒中浸泡;第三,药效特点的问题,尤其是前四种补阳药,除补肾助阳外还有润肠通便和祛风除湿的作用,久服这些药酒会不会出现腹泻的症状;第四,服用时间的问题,中药将求“中病即止”,服用多少,服多长时间是一个“度”的问题,也要请专业的中医师来把握。所以,大家服用药酒也有风险,也需谨慎。 作者,陈佳帅,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主管药师,药事网成员。 |
|
来自: 昵称4955705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