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思园,一种思想的境界

 吴越尽说 2018-06-21
来源:《吴江日报》2003年9月8日 作者:阿庆 

      9月12日,我市首座私人出资建造的园林——静思园将开园迎客。
  没来静思园之前,起码我有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势:作家的思想意识是以他的文学作品为载体传达的;画家的思想意识是以他的画作为载体传达的;音乐家的思想意识则以他的音乐作品为载体而传达的……而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意识,却以一座园林的形式为载体,去表达他的思想意识与精神情操。这种迥异的表达方式终究是鲜见的,而鲜见的事物一经面世,就会打破一种原有的思维定势。
  造园的主人是吴江市的民营企业家、2002年江苏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陈金根,他造的那个园叫“静思园”。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涌现出了不胜枚举的诸如陈金根一般的民营企业家。而陈金根只想圆他的造园梦,让一种曾经令自己羡慕不已的历史镜头在自己的生活内容中重现一番。他知道,这样的想法在10年前,无疑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正是他10年来矢志不渝地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并将心中的梦想一点一滴地去实现,才有今日实际意义上的静思园——那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志磨砺后的人格魅力的升华。
  也好,既然陈金根已经将他的思想意识与精神情操融入了他的园林之中,那我们就去他的静思园走一趟,细细感受一下他的内心世界与他的静思之园之间的那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内在存因吧。
  从吴江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里的路途,一片田畴水网之中,茂盛着一座古建筑群凝睇相视、含情相望的景致,那便是陈金根的静思园。而静思园脚下的这片土地,也便是陈金根的立身之地——庞山湖。当然,现在的庞山湖也只有其名而没了湖的实质:湖的内容里填写的已不是碧波万顷、白帆点点的景象,而是桑梓、稻田、农舍和鸡犬相闻的袅袅余音了。当然,每一种变迁都有它的历史原因,后人再去拷问这样的历史原因,已没了多少的现实意义。说《吴江县志》、《太湖备考》等典籍记载庞山湖“南北二十里,东西五六里,数倍于杭州的西湖”也好;讲清代诗人笔下的庞山湖“风翻巨浪千层雪,雨洗遥山一带烟”,“湖光如练接长天,鸥鹜齐飞红蓼边”也罢,还有历代过往庞山湖的文人墨客,如范仲淹、苏舜钦、王安石、范成大等等在这里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也是,但毕竟离我们已经相去甚远。缅怀,也仅仅是一种纪念性的遥想罢了。可令人惊喜的是,庞山湖当年的盛景居然在静思园里以微缩景观的形式再现了。在庞湖荷香、借红弄碧景区,挖土成湖,堆土成山,其山称小庞山,其湖为小庞山湖。尽管已事是而非,但庞山湖的神韵毕竟能让人深临其境了。园内长约半华里的西溪,实际上是古吴淞江及江南运河吴江段的缩影,唐宋以来往返于苏杭之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其情其景便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了眼前。当然,作为景点,也只能点到为止,而你的想像空间可就无穷大了。登上小庞山顶的快风阁,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小庞山西侧建有庞山草堂,与湖东借红轩遥遥相望。湖南绕以曲廊,廊中建有廊桥小飞虹、弄碧亭、借红轩……这种跨越历史长河的景观再现,虽然它的时间与空间作了大大的压缩,但仍让今天的游人仿佛置身于某一个历史的片断中,去真实而亲切地感受一下当年的盛况,就不一定人人都能办到的了。而陈金根办到了。这种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是这种文化物质是否存在本身的意义了。
  而这样的传承行为在静思园比比皆是。静思园是一座新建的苏州古典式的私家园林,而园内的一块砖,一片瓦,一根木,乃至一棵树,都是那样的古朴苍劲,充满了历史的凝重感。其实这里没有多少玄机,说白了就是从别处移入的,包括几百年的一棵树。而将整座门楼整座房子移建于静思园,那可不是一件易事。有人说,造房容易拆房难,而将房子拆了再易地原貌重新组装,更是谈何容易?想当年上海市要在淀山湖旁造大观园,《红楼梦》中的怡红园、潇湘馆还不都是钢筋、水泥的仿古建筑?而陈金根私人造园,却要一砖一瓦一木的本色建筑,这种“本色意识”,或许也是他的一种做人意识的体现?!生命潜质中的意识,是没法说清楚的,但园中的建筑或多或少都融入了造园主的思想,也只有游人自己去品味了。如进入园中的第一个砖雕门楼,是从苏州民间的旧房拆迁中觅来的。门楼上的“静思园”三个字遒劲有力,还以为是哪个书法高手题的字,细看边上的落款,原来是园主陈金根所题。书法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非一日之功的事,而要将字刻在墙上传世,可见园主自身的文化内涵了。还有如“天香书屋”是从苏州洞庭西山移建来的明代建筑,梁架系楠木制成;嘉会堂是从安徽整体移建过来的徽派建筑;宽敞大气的弘雅堂具有280多年的古建筑,是上海小刀会曾在此堂办公的建筑,住宅轿厅、大厅及楼厅都是迁移于苏州古城。还有不少的砖刻门楼、木架构件、石雕柱石楚 等分别来自安徽、苏北等地……各地历史遗存的汇聚,使得静思园显得十分的古朴典雅,凭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精深。远看静思园,犹如一位大户人家的丫环,不施粉黛而清沌自然,而当你与她亲密接触之后,你会发现她原来是一个受门风熏陶,学识渊博的名门闺秀,一笑一颦都是那样的温文尔雅。而陈金根的这种“集聚情结”背后所连带的传承意义,也不仅仅具有以个人绵薄之力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文物和将要成为文物的意义了。如园中的一对汉白玉石狮子,据考证为宋朝时期的石雕作品,而在此之前却落难在一个荒蛮之地。这种纯属个人的行为却大大扩张和提升了文物自身应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价值中所折射出的有形价值,也是很难用现代的眼光和标尺去衡量了。
  如果说“托物言志”是一个人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的话,那么陈金根在园中大量收集并点缀园中的各种各样的灵壁石,则成了陈金根造园思想的一个个“代言人”了。是的,石头不会说话,但石头同样有它的内在思想。像摆放在“悟石山房”中的“奥运火炬”灵壁石,轻轻叩击不同位置,能发出8种不同的声音。而这样的声音其实就是石头的语言,只是人不能听懂罢了。而所谓的石头,不同的身世就会有不同的身价。作为世界四大奇石之首的灵壁石,因火山爆发,岩浆与海水相遇而逐渐形成了岩石表层“漏、绉、瘦、透”的奇特自然现象。同时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千锤百炼,灵壁石才有了金属一般的质地,才有了奇石之首的美誉;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质地和美誉,陈金根才对它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了。在悟石山房,还有一块有着一亿七千多年的木化石。木化石,顾名思义自然是木头化成的石头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亿七千多年的“怪物”居然还像是一截长在地上的树桩,且纹路与皮质是那样的清晰可辨,断然不会想到它已经是一截没有生命的化石了。而静思园最负盛名的奇石就要数矗立在拜石轩前的“庆云峰”了。这块远远望去犹如一片远航之帆的灵壁石,高9.1米,正面1600多个孔,160多个过桥洞,800多个孔与孔相连。下雨天孔孔滴水;一孔点香,孔孔冒烟,无不令人啧啧称奇。2001年,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之最。而谁会想到,陈金根从相上这块石头一直到运到园内,前后化了三年时间。单单为了从安徽灵壁县运出这块石头,还特意修了5公里的公路和二座桥梁。当然,“庆云峰”在娘家可是横卧在地任人踩踏的,这样的无奈与凄苦就是浑身长满了1600张嘴也是诉说不尽的。而如今这块被冠以“庆云峰”的奇石,也终于可以挺起腰板笑容满面了。这样的笑容里自然会有陈金根温馨的眸光了。
  以水美、石奇、房古为主要特色的静思园,无疑是传承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纹脉的,但又不悖于这种形式的简单传承,它更赋予了苏州园林艺术更多层面上的创新与发展。例如苏州园林大都采用太湖石为园林主石,而静思园则大胆产用了各种造型的灵壁石为主景观石;苏州园林的长廊一般宽不过1.6米,而静思园的长廊则宽达2米;苏州园林中的桥一般都比较小巧灵珑,而静思园天镜池上的鹤亭桥却吸收了扬州瘦西湖上的五亭桥的艺术风格,错落有致的三亭犹如云鹤展翅,煞是壮观。当然,这种南北建筑风格融于一体的构想,也有人曾对陈金根好言相劝过,怕弄得不好会使园林的整体布局搞得不伦不类。这样的问题陈金根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在尊重苏州园林艺术特征基础上的创新,也是一种“求大同,存小异”的革新。而这样的革新,也使得静思园避免了苏州园林“克隆版”的针砭。
  陈金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他的造园梦的大小,实质上就是他的企业成功与否的晴雨表。梦越大,企业就越发展;企业越发展,他的造园梦就越大,这样的因果关系在陈金根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企业家手里有了钱,他的投向不一而终。而愿意把钱投向园林建设上的,恐怕屈指可数。因为园林建设是一个长线项目,一年半载是出不了产值利润的,况且像静思园,用了10年时间才磨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园林来,要是没有一点眼光与韬略,那是断然不肯去冒这个险的。而如果仅仅停留在私家园林的概念上作怡养天年的遐想,也失却了社会意义上的一般认同。但这些都为陈金根所不屑,静思园前面偌大一个停车场,其实就是静思园对外开放的一个伏笔。况且静思园所在的吴江运东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大量员工来此献智出力,10年后的静思园巧合般地填充着大量员工的文化休闲生活需求。而这一点,恐怕连陈金根自己都始料不及的。
  当然,陈金根并不是一个职业园林专家,他要造园,必需广纳贤才。用他的话说就是:悟计成《园冶》之造诣,博吴地工匠之众长。而他自己的园艺也如民间所言——水浸木头烂了。现在,园造好了,要进入经营管理程序了,谁来帮他打理此园?此人叫徐建,是陈金根造园10年最后的100天前才定下的,可见陈金根用人的深思熟虑。而徐建虽然来园才不足百把天,却已把静思园的一本“西厢记”全记在心中了,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起码已是在静思园呆了四五年的“老管家”了。听他开口闭口“我们的园子”,以为他是与陈金根沾亲带故呢。其实不然,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口头禅”,映现的是他的心已与他朝夕相处的园子融为一体了。陈金根能识得一块石头的真伪,他自然也能识人、用人。
  有人说,陈金根的造园梦是源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位老妈妈用毕生的精力,一梭一梭地织出一幅美丽的织锦——一座宫殿般的庄园。忽然一夜之间织锦上的画面变成了生活中的现实,老妈妈让全家人搬进了这座庄园,安居乐业。但传说终究是传说,有它的憧憬与虚幻成份。那么现在,陈金根积10年之功织出的这座静思园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吴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了。
  盛世造园,园是一种国泰民安的见证。而园主冠园以“静思”,取意:富而思进,静以致远。园主心态,溢于言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