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务驱动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陈祥书)

 怡蘭轩 2018-06-21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新材料作文,都需要提供材料。由此而论,两者皆属于材料作文。但是,两者大相径庭,相去甚远:命题材料明显差异,写作要求更是迥然不同。因为任务驱动作文,增加了指令性任务;考生必须遵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否则,就会不伦不类,非驴非马;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自然,就会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正因为这样,必须弄清两者区别。

材料上,前者矛盾对立,扣而用之;后者多元多解,舍而弃之。就材料本身而言,前者大多是时事热点与真人实事,饱含矛盾和对立,充满争议性与对抗性。而后者往往是名言警句和故事寓言,充满哲理与情理,没有纷争性与分歧性。从材料使用来谈,前者要紧扣材料,始终使用:根据材料表明你的态度,针对材料阐述你的看法,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办法。后者要绕开材料,舍弃不用:打个比方说,材料好比审题的敲门砖,好似立意的垫脚石;审题立意之后,就可将其抛之脑后,顶多偶尔回应。前者材料,如下列高考作文模拟题: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歌手用汉语夹杂英语演唱。针对混唱,评委老师提出质疑:你是中国人,在文化遗产的综艺节目上,你应当用纯正的汉语演唱,为何要夹杂着英语?面对质疑,歌手当场反驳:听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感悟材料,矛盾突出,对立尖锐:从直观上看,是评委质疑与歌手反驳、该否夹杂演唱的矛盾;就实质来说,是文化的传承性与世界性、传统性与时尚性、纯正性与兼容性的对立。而作文时,无论是从直观说,还是就本质论,都要紧扣材料的矛盾,进行分析阐述;都要抓住材料的对立,进行论述证明。后者材料,如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读感材料,情理兼融,偏重阐释。不含矛盾,毫无对立;阐释多元,情理多解:社会之车,演绎观念变迁,验证时代发展;情理之车,满载世间真情,饱含人生哲理。而中心一经审题确定,就要抛开“社会之车”,扔掉“情理之车”;只要扣住中心,层层展开,就可大功告成。

要求上,前者具体明确,封闭单一;后者宽泛笼统,开放不定。前者总要下达具体指令,加强试题的针对性;总会给出明确任务,强化写作的引导性。因为指令具体,就显得范围封闭,不尽广阔;任务明确,就显得风格单一,不够开放。而后者只有宽泛要求,没有具体指令;只有笼统规定,没有明确任务。因为要求宽泛,可广泛联系,由此及彼,增强文题的开放性;规定笼统,可自由发挥,任意选择,突出作文的自主性。据研究,前者要求,主要有三种类型:对此,你有何看法?各方观点,你赞同哪一方?相比之下,谁更具风采?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揣摩要求,指令具体,任务明确;依据要求,只有一选,别无他选:以“明华”为写信人,给小陈写信表明你的态度,或给老陈写信阐述你的看法,或给其他相关方写信提出你的建议。自然,封闭性极大,单一性极强,但不容易宿构,更难以套作。而后者要求,往往是“三不”“四自”:其“三不”是,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其“四自”是,自选角度,自定文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请看,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要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细读要求,宽泛无边,笼统不定;根据要求,可天马行空,自由选择:自取角度,自定文体,自选文题,自立文意。很明显,呈现开放性,突出自主性,但极容易宿构,更免不了套作。

思维上,前者思辨权衡,理性定向;后者想象联想,感性发散。前者抓住材料,思考辨析,权衡比较;紧扣要求,突出理性,定向聚焦:明晰分歧所在,进行深入剖析,发表独到见解,追求新度、深度、广度和高度;分析讲究辩证,评论不走极端,指责杜绝过激,强化严密性、灵动性、深刻性与批判性。而后者以立意为心,广泛想象,多向辐射;以中心为核,充分联想,多层发散:可由物及人,由人及物;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也可由果及因,由因及果;还可由表及里,由里及表。前者,如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纵向比较,深入辨析:学生甲第一次得100分,脸上有吻痕,微笑很甜蜜;第二次得98分,脸上有巴掌印,愁眉而苦脸。学生乙第一次得55分,脸上有巴掌印;第二次得61分,吻痕颇甜蜜。由此可见,进步得奖励,落后受惩罚。横向权衡,理性思辨:学生甲稍微退步,但还很优秀,却得到惩罚;学生乙稍有起色,水平还是偏低,却得到表扬。如此反常,近乎悖谬:成绩好的,要永远一次比一次好;水平差的,却永远有进步的空间。聚焦综合,深刻辨析:分数随难度波动,不比分数比进步,奖惩应因人而异。后者,如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样子。由材料看,无论中心,还是关键词,都是“智慧”。立意“智慧”,辐射思维,可想象智慧之人,智慧之事:智慧大师,智慧伟人,智慧创业,智慧建设;也可联想智慧之地,智慧之景:智慧校园,智慧城市,智慧景观,智慧佳境。抓住“智慧”,发散思维,可畅想智慧之点,智慧之举:智慧诀窍,智慧启迪,智慧教育,智慧创举;也可遐想到智慧之果,智慧之功:智慧境界,智慧人生,智慧杰作,智慧成功。

表达上,前者就事论道,说深论透;后者借事说理,旁征博引。前者针对材料事件,分条析理地阐述,入木三分地说理,杜绝塞进大段的名言、警句、典故和故事;或者针对文题本身,说出所以然,谈出道道来,力图展现出思辨的厚度、深度与温度。后者借助材料,由此及彼;旁求博考,阐释说理:借助材料中心,生发开去,引用名言警句,论证中心;或借助材料关键词,发散开去,援用历史故事,论述核心;或借助材料立意,引申开去,援引名人轶事,证明立意。前者,如下列高考作文模拟题:小章参加高考,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为此,他心思重重,犹豫不决: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又耽误一年。假如你是他的同学,请给小章写一封信;明确你的建议,帮助他做出选择。根据材料,共有三种观点:上二本,读专科,复读一年。依据要求,应有六种可能:支持或反对上二本,赞同或阻止读专科,肯定或否定复读一年。显然,无论怎样,回信必须选择三种观点,紧扣一种观点论述;建议务必抓住六种可能,选择一种可能说理。后者,如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请根据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材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关键词是“光明和阴影”,材料中心是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而“光明”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比喻“悲观、压力、弱点和逆境”等。借助关键词生发,可引用事例,证明光明与阴影构成魅力:屈原举世混浊而唯我独清,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借助材料中心发散,可援引实例,论证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霍金的病魔缠身与仰望星空。

此外,审题立意上,前者全面彻悟,后者取其一点;作文目的上,前者绝对明确,后者相对笼统;写作文体上,前者限用议论,后者文体不限;文题难度上,前者高等偏上,后者中等左右;考查重点上,前者思辨能力,后者阐释水平;命题导向上,前者对抗宿构,后者引发套作。毋庸置疑,厘清二者区别,就能明确训练目标,夯实应对基础;扣住区别训练,就能把握二者规律,赢得作文成功。

陈祥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