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腔须生阎更平

 花样年华malan 2018-06-21

       阎更平(1918—198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长安曹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十四岁时入甘肃平凉平乐社第二期学艺。因智慧聪敏,学戏刻苦,很快成为该社台柱,十六岁就主演了《全家福》、《八件衣》、《卖画劈门》、《大回荆州》、《五子夺魁》等戏,一年后又演出了文武并重的折子戏《临潼山》,名声大噪。民国二十四年,随剧社赴郑州演出,亦得“才华出众”之誉。民国二十七年,返回平凉,民国三十年,离开平乐社,赴西安等地搭班演出。1952年受聘于西北戏曲研究院任演员。
秦腔须生阎更平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阎更平戏路宽广,文武不挡,唱做俱佳,黑须白髯,各自传神。他的唱腔,刚直苍劲,豪迈有力,抑扬顿挫,运转自如,形成了独特的苍重纯厚、刚毅豪放风格,为广大同行所称道。他会戏一百余出,传统戏和现代戏全能。他的拿手戏为《祭灵》、《临潼山》。前者挂白须,着白袍,头扎白绒球,手挽白孝绸,台步苍老,全身颤抖,须、袍、球,绸颤舞的节奏,浑然一体。后者挂黑髯,扎大靠,戴头盔,蹬厚底靴,身架刚劲,慷慨悲壮,特别是翻“硬折子”、走“飞脚”、劈“双叉”等特技,做得干净利落,熟练自如。该剧是以唱功见长的靠架戏,秦腔界能演者甚少,可他演此戏已早负盛名。
  阎更平为人谦虚,向不以名家自居,善于博采众长。为了掌握帽翅技巧,他特意把山西阎逢春请到家中传艺,脖子练肿了,头练昏了,从不叫苦。《徐策跑城》经周信芳指导,再度上演,台步有力,髯口传神,水袖潇洒,身段多姿,观众赞叹不已。他年逾花甲,已经退休后,亦不忘求艺。山西省晋城蒲剧团来陕公演,一名三十多岁的演员演出“麒”派名剧,他十分赞赏,场场观看,象小学生似的让人家给他说戏,并请到家中热情相待,白天学,晚上练,夜晚睡在床上还在脚手不停地复习,逗得家里人格格发笑。更平还乐于传艺授徒,贠宗翰、焦晓春、白贵平等须生名家,都是他亲授的高才生。六十四岁病逝于西安。
秦腔须生阎更平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存世资料
1.录像资料:
      《赵氏孤儿》(全本)(1980年演出录象,饰公孙杵臼)
      《祭灵》(全折)(198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制)
2.录音资料:
      《祭灵》(全折)(陕西广播电台录制)
      《屈原》(选场)(陕西广播电台录音)
      《窦娥冤》(全本)(陕西广播电台录音,饰窦天章)
      《血泪仇》(全本)(陕西广播电台录音)
      《临潼山》(全折)(演出实况录音)
      《宫之奇》(选场)(与任哲中、阎振俗合作演出录音)
      《刘巧儿》(全剧)(饰马专员)
      《徐策跑城》(选段)陕西广播电台录音)
秦腔须生阎更平 - 高山兰 - 高山兰 聚焦热点 透视军情 解密名人真相
          抗日战争爆发后,著名须生演员阎更平所在的甘肃“平乐社”解散,他被“易风社”聘用。不久泾川县长拟将“易风社”改为由到政府控制的“泾川剧社”,并聘他当社长,阎更平不出卖同行兄弟,气愤之下,带领一帮人到了平凉,又恢复了“平乐社”。国民党平凉县党部,看到剧社有油水可捞,要将剧社归属他们管理,阎更平抵制了金钱的利诱和权势的要挟,坚决拒绝了。县党部恼羞成怒,以阎更平要带领剧社投奔八路军罪名,将他扣押入狱,威吓他说:“若不答应条件,决难释放!”他气得心肺欲裂,绝食抗议,可是,到哪里去伸冤诉苦啊!不久西安名旦毛玉利到了平凉,县党部邀请毛演出《家庭痛史》,戏牌挂出后,毛却提出非阎更平配戏不演。县党部不得已,只得将阎更平放出。当晚演出时,他借剧中人物陈继通之口,以痛斥后妻为争夺家当的一把钥匙陷害儿媳慧贞的大板唱腔,声情激越热泪纵横,指鸡骂狗地倾诉了心中的不平,抒发了对国民学县党部的愤恨。戏演完后,他觉察事难了结,便身带一把短刀,与演武生的薛宋民连夜离开平凉。他想如果有人追赶,就凭这把刀了。“平乐社”是陇东17县百姓扶持起来的剧社,决不能断送在我阎更平的手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