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QuanLiRen2016 2018-06-21

摘要:中外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都形成了明确核心价值观,例如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我国高铁和航天等产业,而中国汽车产业至今尚未总结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体系。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核心价值观还缺乏专门、系统、丰富和规范研究。本研究基于文献调研、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产业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探讨。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产业核心价值观概念、构成及特征等知识体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一般分析框架,认为产业核心价值观由产业观念、产业准则和产业精神构成;二是基于这个框架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存在问题,提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中国汽车产业 比较研究

1. 研究动机、意义及设计

1.1 实践动机

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指出:“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指导组织行为与行动”。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社会文化或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石,也是一国经济力量或弱点的根源。各国经验业已证明:任何组织、国家及民族都必须拥有共同依循的价值体系,即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聚合力促进组织和社会整体进步。产业不仅仅是同类企业的集合,还包括政府、大学和中介机构等多主体活动的集合,因此也需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

因此,一国产业的成功发展并占有世界一席之地,离不开该产业所遵奉的核心价值观及精神追求。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价值观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世界著名行走机械产业区——芬兰的Tempare,其行走机械产业核心价值观是:合作与交流。德国制造业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是:精致制造,工匠精神。

我国很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也都形成了以产业精神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比如高铁、航天、钢铁、石油、体育和文化等产业。但中国汽车产业成立60多年来仍没有自己的明确系统的核心价值观,谁能说出它的产业精神是什么?这也是导致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尽快总结和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迫切课题,也是实现既大又强的主要任务之一。

1.2 理论动机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1.3 研究意义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 产业核心价值观分析框架

2.1 产业核心价值观界定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产业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界定,综合哲学和管理学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以及李显君对它的初步定义,本研究界定如下:

产业核心价值观是某一产业内部所有参与主体共同遵循的观念、准则和信念,即产业的共有价值或共享价值观;它是产业演化的精神动力,也是产业文化的灵魂。

进一步展开讲:产业核心价值观规定什么对该产业最重要,或者说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它规范、约束和引导产业活动的行为;蕴涵在产业参入主体的精神和观念里,实现于产业的活动中。产业内的每一个企业在其追求个体利益的同时,要遵循和践行共有的观念和精神,比如“开放创新”观念和“产业报国”精神。

根据以上界定,产业核心价值观呈现出两个特征:集体观和公共理性;其本质是:产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动力;具有五大功能:驱动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共享功能。后三个功能很好理解,但前两个功能需要加以阐述。驱动功能针对产业诞生的原始动力而言的,而激励功能是针对产业形成后的精神与信念视角。

2.2 产业核心价值观内容构成

产业核心价值观由三个部分构成:产业观念、产业准则和产业精神。参见表1:

(1)产业观念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产业准则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3)产业精神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3 产业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1)产业使命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产业愿景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3)产业内先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4)国家意志及政府观念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4 产业核心价值观责任主体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5 产业核心价值观分析框架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产业核心价值观分析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关键要素、影响因素和影响主体,参见图1。其中,关键要素,即产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分析的重点。这一框架的基本主张是:分析某一产业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分析其本身,还要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责任主体,这样才能获得客观系统的结果。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图1 产业核心价值观分析框架

3. 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问题分析

下面以图1所示的框架,对我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建立这一产业核心价值观体系奠定基础。

3.1总体问题

基于产业核心价值观分析框架和国内成功产业的实践,我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总体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中国汽车产业没能像中国高铁、航天和石油等行业一样,及时总结和提炼自身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系。缺乏国家意志的产业使命、模糊的产业愿景、一直没能确立产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产业精神的缺失,是我国汽车产业与高铁和航天产业的最大区别。

(2)中国汽车产业缺乏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不代表核心价值观一片空白。问题是多种观念和准则散落在产业政策和汽车产业规划文本中,甚至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讲话中,但始终没有形成主导的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形成全行业认同的共有价值。

(3)产业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主体不清楚,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主管部门一换再换,从机械部汽车局到中汽总公司,再到国家发改委,今天又转移到工信部。加之各个主管部门都忽略了核心价值观建设,必然导致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物理层面大而不强的繁华,而产业精神层面的苍白沉寂。

3.2 产业观念问题

纵观60多年发展历程,我国汽车产业主要存在四方面观念误区或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和误区存在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创新和竞争政策。

(1)关于技术引进的错误观念。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关于创新的错误观念。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3)关于自主品牌的错误观念。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4)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摇摆观念。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3.3 产业准则问题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3.4 产业精神问题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4. 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思路

4.1 认识与组织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4.2 核心价值观建设原则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1)未来汽车:产业观念必须关注技术演化,形成动态的产业观念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2)自主创新:充分认识创新不够能购买,核心技术不能依靠引进,合资合不出自主品牌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3)学习、合作与融合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4)赶超精神与国际竞争的自信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5)产业报国精神

清华大学案例展示——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研究

4.3 案例分析:韩国汽车产业演化与核心价值观

(1)韩国汽车产业演化历程

韩国把1962年视为其现代汽车工业的开端,从成立时间、技术基础和共同的儒家文化基础,同样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追赶路径,因此是我国汽车产业最主要的比较研究对象。

自1962年诞生以来,韩国汽车产业飞速成长。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十年中,产量都各增加了10倍;第三个十年中,产量增加了20倍。1980年韩国在世界汽车制造领域还是无名小卒,其产量仅为当时排名第10的巴西产量十分之一;1986年上升到第11位,1991年上升到第9位,1993年上升到第6位,2005年上升到第5位。与中国自2002年产量快速增长并于2009年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大国不同的是,韩国品牌汽车占其国内汽车总销量超过90%以上,且出口率超过了50%,而中国这两个指标近年来分别低于50%和5%。同样的产业技术基础、同样的追赶路径,为什么中国与韩国的差距如此之大?

(2)核心价值观与汽车产业发展

首要的原因是韩国汽车产业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强劲的使命、愿景及核心价值观,进而决定了产业战略方向和创新努力程度。这种强劲的驱动力形成,离不开韩国的民族精神和向心力,但韩国政府所起的作用最大。它向汽车企业提出要发展韩国自己的汽车,并向企业施压,同时又提供支持。1962年韩国政府颁布了《汽车产业扶植法》,并作为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此法为进口零部件提供关税豁免,为组装厂提供免税条件,以及保护本地市场免受国外汽车的冲击。

进入70年代,韩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全部组装外国汽车转变为发展本国设计的汽车,即发展“韩国的汽车”。这一政策由总统亲自指导,商工部作为协调和实施机构监督执行。1973年,政府制定了《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计划》,指令3家汽车企业——现代、起亚和大宇——递交发展韩国汽车计划,且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定期地向总统汇报。这项计划十分具体,例如,本国车型必须是世界新车型,发动机要小于1500cc,国产化率至少达到95%,生产成本不能高于2000美元,而且必须在1975年上市。在当时韩国汽车产量仅为12,751辆的情况下,政府规定每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必须达到5万辆以上。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七项扶植本国汽车发展和加速工业增长的政策和原则。由于韩国市场规模小,因此之后韩国政府提出了汽车出口导向战略。

韩国政府及总统的这种强大推力,使韩国汽车产业在初始阶段便建立了强劲的产业驱动力。通过发展韩国汽车的强烈使命和清晰的产业愿景,形成了韩国汽车产业明确价值观,不但为韩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激发了竞争斗志和创新恒心,因此才培育和创造了像现代汽车集团的世界级企业。韩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内容如下:

■ 产业观念:通过高性价比产业能够拓展世界市场;

■ 产业准则: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学习模仿,联合开发,打造韩国品牌汽车;

■ 产业精神:追赶及赶超

(3)案例启示

政府对产业演化及产业驱动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其作用体现在制造动力和压力,提出明确的产业愿景、产业观念、产业准则和产业精神,并制定具体的扶植政策。这一点对我国一些经济学者极力鼓吹在经济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实行完全的市场机制是一种否定;同时,对我国政府重视并尽早建立我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体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5. 研究总结、局限及展望

产业核心价值观涉及因素和主体太多,其体系形成和建设绝非一个学者和某一个部门能完成的。因此本文的最主要任务和贡献有两个:一是鉴于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对产业核心价值观进行专门、系统研究,我们对产业核心价值观核心概念及基本知识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它的一般分析框架;二是基于这个框架分析我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了建设我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