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做,会毁掉孩子的创造力!

 未来决定现在 2018-06-21


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热爱学习、热爱思考、充满创造力,但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正在毁了我们的孩子。


是什么毁掉孩子创造力呢?就是你容忍不了孩子的“废话”。


请您回忆下以下的场景:


孩子主动问你一个他/她感兴趣的问题,你尝试回答,孩子在你讲话中途提出一大堆似乎不相干的问题;或者你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评论,你觉得和正在学的知识相关性不大。


你会如何反应呢?


绝大多数家长会这样说:“亲爱的,让爸爸/妈妈先说完吧?宝贝,你说的与这个问题没太大关系?先不要插嘴,先不要岔开话题!等我先说完好吗?东扯西扯干嘛?闭嘴听我说!别那么多废话行不?!……”

(语气或者温和或严厉,性质却都差不多。)


这样,我们面临一个教育上至关重要的问题:

孩子在学习时,什么行为表现对于创造力的发展最为关键呢?是孩子集中和围绕规定的具体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家长期待的行为?还是孩子随机自然的反应(有时常是天马行空,不听指令,或与主题看似无关的发问和评论) ?


就此问题,我们的在家教育专门群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以上是精华摘要:

群友A:我家熊孩子就是时常天马行空,不听指令,发表一些与主题看似无关的发问和评论。


妙面爸:此时你的表现如何呢?发脾气,制止,还是一起讨论,鼓励?


群友A:先还耐心,然后他扯太远了就制止啊[偷笑]


妙面爸:一般而言,除非极端,孩子表达的东西越多,代表其思考越多。 这往往是家长梦寐以求的状态。 


群友A:我没到那境界,感受不到它的好[尴尬] 


妙面爸:孩子这样天马行空的言语,在思维方式上,可称为发散性思维 。以发散性思维方式进行的表达,看似是与主题无关,这乃是常态。 但孩子常因努力思考和积极表达遭到家长老师压制、批评甚至责骂,却是对教育致命性的打击。



群友A:那我要跟着孩子的思维走吗? 


妙面爸:发散性思维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典型叫做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发散性思维的关键品质是:1、流畅性;2、变通性;3、独特性。 专家常用头脑风暴法的四个原则来实现这些目标,即:1.自由畅谈;2.延迟评判;3.禁止批评;4.追求数量 。


为什么发散性思维十分重要呢?因为发散性思维以问题为中心,向外进行最大限度的延伸。由于推崇自由联想,对思考过程不加以批评限制,并提以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为目标,所以思维所获得的材料非常丰富,提出的观点异常独特,具有逆向、立体和侧向等特点。因此这样的思考方式就容易打破常规,思路非常宽阔。思考过程中有的观点虽然看似毫不相关或者价值不大,但通过事后的分析组合,却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正如上图所表示的,发散性思维中即使大部分想法相关性或价值不大(都是废纸),但是整个流程只要产生一个有价值的观点(即一张废纸的价值被发掘出来了),整个思考的价值就实现了。自由联想和不加评判就容易突破问题本身的局限,对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非常有价值的思路。反之,如果总是对思考加以限制,就会将思维欲望本身都扼杀了。


历史上不乏看似平常无奇的想法联系起来就变得非同寻常的例子。比如电话和电视相结合,形成可视电话;自行车与电机、蓄电池结合,形成电动车;飞机、飞机库和军舰结合,形成航空母舰;苹果落地与地球绕太阳这两个司空见惯的现象相联系,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很多看似很傻的问题,往往是重大发现的开端。比如孩子常会问“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大年龄?”这两个的问题,往往被家长斥之为异想天开、毫无意义,但它们却正击中了现代天文物理学的核心。宇宙起源于140亿年前的大爆炸理论,已陆续让多位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刚刚去世的物理学天才霍金,就是活跃在这一研究领域。


很多家长和老师不懂基本的发散思维规律,以打击孩子为己任,往往源自其可悲的无知。 


群友A:是啊[流泪] 


妙面爸:长期被这样对待的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和丧失原本令人叹为观止的创造力是必然的结果。很多人发现太乖的孩子往往创造力不强,调皮的孩子却思考力突出,就是因为社会上有不少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观点不符合人的思维发展规律,而阴差阳错得以突破的人反倒受益无穷。


群友B:很多幼儿园也不懂。


群友C:我经常遇到孩子在做A作业,嘴巴里面讲着B事情,这种情况我就很恼火。


妙面爸:这就叫做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拿起锄头挖自己的苗。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却从一开始就挖断创造力的幼苗,其实这是一种悲剧 。家长一定要在了解发散性思维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多点宽容,多点耐心。


群友C:[流泪] 


妙面爸:发散性思维之后,就是收敛性思维(ConvergentThinking)(也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它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发散性思维是散,收敛性思维是合。发散性思维以自由联想为基础,收敛性思维以分析批判为主体。两个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目标。很多家长常在还没有进行完(甚至还没开始)自由的发散性思维前,就开始理直气壮地干批判分析的收敛性思维这档子事。饭都没吃就洗碗,澡都没洗就穿衣服,厕所都没上就擦屁股,让人哭笑不得。



妙面爸:家长也是凡人,孩子一直扯开话题家长会有情绪很正常。所以家长要多读书,看到孩子看似离题的言语可被价值重塑的可能性。


收敛性思维的质量,常决定了家长容忍发散性思维的程度。家长一旦看到如此天马行空的言谈可以被塑造成有很高价值的观点,就乐意先发散,再收敛。 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关键一点,还是家长多读书,多思考,多创造。只有家长自己熟悉了思维创新的基恩规律并自己有所体验,才不会如此烦躁不安、大惊小怪、大发雷霆;才会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群友A:[奋斗] 


妙面爸: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领导也好,亲友也好,最大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是以愉快的心态去听“废话”的能力。一人一世界。所谓废话,只是自己固执己见发现不了的智慧罢了,因为别人思维正在发散啊。


群友D:[强] 


妙面爸:千万不要嫌身边的人唠叨。唠叨背后,岂不是有最大的智慧(流程性)和爱的诉求和表达吗? 已经10点了。晚安。好梦。[月亮]明早5点读英语原版书。今天为了这即兴的讨论,迟睡半小时啦。爱,是最大的智慧。 与君共勉。


众群友:感谢妙面爸 ,晚安!



你能包容孩子的天马行空吗?不妨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共同进步!


妙面爸前段建立了个在家教育专门群。该群只邀请真正在家教育的家长进入。本文是群众交流讨论中的极少部分摘录。以下是群友对该群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