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冠中《紫竹院儿童游乐园》1667.5万成交

 昵称41718928 2018-06-21
          吴冠中《紫竹院儿童游乐园》1973 年作 木板油画 58 × 50 cm

    2018年06月20日晚,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本场共41件精品上拍。其中,吴冠中《紫竹院儿童游乐园》以600万元起拍,145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667.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7,000,000-9,000,000)

    送拍热线:1851638389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吴冠中油画风景画的成熟期,他在十几年的艺术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个性化的造型语言和系统的理论,完全建立起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七十年代初对于吴冠中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河北李村劳动,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内不被允许作画,直到1972年才得以重拾画笔。在李村时,吴冠中被称为“粪筐画家”,因为他用粪筐作画架,在北方的乡村寻找素材。这段经历使他倾向于一种高度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用自然还原的方法表现令他充满感动的乡土风景。

  1973年,吴冠中终于从李村返回北京,此后他的写生足迹遍布京城。在回忆录中,吴冠中描述了自己在1973年的状态:“饥饿的眼,觅食于院内院外,枣树,垂柳,木槿,向日葵,紫竹院的荷花,故宫的白皮松……均被捕捉入画。又骑车去远郊寻寻觅觅,有好景色就住几天,画架支在荒坡上,空山无人,心境宁静,画里乾坤,忘却人间烦恼,站定一画八小时,不吃不喝,这旺盛的精力,这沈迷的幸福,太难得。”由此可见,在经历了各种挫折与禁锢之后,吴冠中厚积薄发,并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艺术高峰。

  这一时期,他的风景画延续了李村时期的写实风格,艺术语言朴素低调,没有过多运用形式化的构图和表现性的色彩,而是用简单质朴的方式表达生命的原初感受,此幅《紫竹院儿童游乐园》便是吴冠中回京之后写生作品中的佳构。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因明清时期的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园内有着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格局,以水景和翠竹取胜,是一座静谧优雅的北方园林。

  吴冠中非常喜欢紫竹院的风光与人情,仅在1973年就曾多次以其为题材进行创作,包括《紫竹院的早春》、《紫竹院荷花》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季节描绘了园林中的景象。喧闹的儿童游乐园在吴冠中的风景画中是非常罕见的题材,画家在画中将人群融入风景,用高大的树木、有限的空间和星丛般点缀其间的儿童展现出一个温馨的动人场景。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转瞬即逝而又令人回味,画中的悠闲惬意正是吴冠中在那一时刻的心境写照。

  画面构图简洁而层次丰富,以远观的视角呈现出游乐园的全景,近景的几棵树木参差排列,或高或矮,或粗或细,姿态各异,枝杈纷飞,几抹轻柔的淡绿色覆盖其上,显示出初春已至,柳叶萌芽。树干以画家标志性的细密横笔排出,质感坚实。树枝则以书法式的遒劲笔线勾出,表现出一种轻灵舞动之态。场地中的人物三三两两,分散在各种游乐设施中。人物的画法类似于点彩,不求细节逼真而重情态的概括与灵动。从粗略的身影和鲜艳的色点中可以体会到那些亲子之间的欢愉与浓浓的亲情。远处的树丛以大面积的深色阴影表现,在游乐场的边缘留出一个半圆形的弧线,地上的阴影浓淡有至,表现出光线穿过空气和物体投射于地面的微妙质感,极似印象派绘画中对于室外光线的处理方式。从《紫竹院儿童游乐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寓于单纯中的丰富性。吴冠中将西方风景画和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语言融于一炉,用质朴无华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生活气息浓郁的童年乐园,在其七十年代的写实风景绘画中堪称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