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很多书法家写单独字的时候很美,一写作品简直就没法看了?

 赵东华 2018-06-21
其实很多书法家,或者是在书法道路上走的时间比较长的人,都有一个很纠结的困扰。那就是:单独写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的时候,写的很好,可是一些作品,简直就没法看了,整幅作品边会变现的一塌糊涂。

其实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也是很多书法家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沉淀,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简单说说。最基本的就是两个大问题。

一、临帖不到位。

我这里说的临帖不到位并不是说这类书法家没有吃苦,没有好好临帖,而是对临帖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读贴没有吃透。笔者经常说过,临帖之前一定要读贴,读懂这个帖子,方才能下笔。

读贴不到位就会对线条的连贯性和笔法的流畅性,乃至字与字的连接性掌握不好,虽然单独写一个字的时候把握的很好,但连起来写很多,就出现了问题。

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去临习。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这里所说“观”、“谛观”,即是读帖的意思。

要将古人法帖学到手,要靠临摹,而比临摹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读帖。因为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不少学书者的经验证明:临不好帖的主要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人不读帖,拿起帖即临,有些人读帖不认真,一看而过。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临不好其形神。

二、对书法作品结构的掌握,基本还未零。

其实笔者在开始提到的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结构的问题,单独写字很好,整篇作品没法看,说白了,就是结构问题。但书法的结构是一个大话题。笔者简单说说就行。

虽然对研究技法的专门家而论,永字八法的涵义既不准确也很少有实际价值,但作为一种现象,把八种基本笔划加以类型化的解说,终究还是有些益处的。八种笔法当然不能囊括一切,比如通常人们会指出它没有·戈”法,但它毕竟在开始做了。

不过我想,挑选一个 “永”字来大做文章,其真实意图是既在笔法又不在笔法一一毋宁说结构倒是一个暗示的目标。书法中结构与用笔不可区分。每一笔划一定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就必然会牵涉到结构问题。比如,讨论笔法通常用中锋、转笔或藏锋以作为规律的整理;而永字八法谈的却是具体化的笔法,这样它当然很难绕开结构间架的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