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匠

 大宝书馆001 2018-06-21
        黄延林(口述)

  钟庄炎(记录)

  口述时间:2015年5月10日

  口述地点:黄延林家中

  口述人:黄延林,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樟洲村委会木江口村小组人,37岁,小学文化。

  我家的后龙山是一座石头山,从我记事以来,就听到山上传来“叮叮当当”石匠打石的声音,像有人敲击乐器,十分好听。“头铁二木三打石”,在手艺排行中,石匠排在第三位,是鲁班先师传下来的。

  我公公(祖父)从小拜师学打石手艺。过去投师要做“敬师酒”,请师傅吃饭,饭后写“投师帖”,相当于现在的合同。学徒期间没有工钱,只赚饭吃。每年端午节、中秋节、过年,徒弟要把猪肉、鸡鸭、酒等礼物给师傅送去,叫做“送年送节”。三年期满后,又要做“出师酒”。徒弟要出师以后才可以脱离师傅自己去包揽生意。公公的打石手艺蛮高强,真是“上请下迎,做到不赢”。他为庵场庙宇打过石、建过石拱桥、石牌坊、打过祠堂立柱、天井石、旗杆石、练武石、石门楼、石狮子、石磨、石碓臼、石水缸、石猪兜。后来,他把手艺传给我爸爸。我十二岁因不用功读书,爸爸就要我跟他学打石。

  打石的主要工具有撬棍、墨斗、錾子、扁凿、尖凿、磅锤和铁锤。要把一块原始的巨石打成成品,首先要用墨斗在石头上弹一根中线,再在中线上打下一排錾子。石头越大,下的錾子就越多。然后用磅锤在每个錾子上均匀地捶打,这样,再大的石头也能劈开。再用同样方法把石头分成小块,这叫“开胚”。传说鲁班一开始打石开胚的时候,不用下錾子,用墨斗线一弹,石头就裂开了,但墨斗里的水一定要清晨的露水。于是鲁班的徒弟每天清早都要上山把树叶上的露水扫在墨斗里。徒弟嫌扫露水太辛苦,便往墨斗里屙尿,从此,再也弹不开石头了。扁凿用来修理石块,使它平整、光滑。尖凿用来打孔、凿槽。我学徒的第一年,基本是在石山上抡磅锤开胚。热天,头顶烈日,脚踩烫石,汗水湿得全身冇根干纱;冷天,北风呜呜叫,手指冻得开裂流血。还要时时提防石屑子射到眼睛。一年下来,皮肤晒黑了,巴掌磨起了厚茧,练到了力气。在爸爸的耐心指教下,我进步蛮快。靠山吃山,我们父子除种好责任田外,全靠打石赚钱。

  常言道:“石匠难打石狮子”,我深有体会。2004年,我们两父子在富田专门给人打石狮子。有时一不小心凿断了狮子的牙齿或爪子,我们就用糯米饭和石粉一起擂烂后粘上去,凝固后也看不出什么破绽。这一年钱冇赚到还亏了本。

  打石还有些上古流传的老规矩必须遵循。比如以前在铺石拱桥的桥面中心石时,石匠要在其中一块中心石上打孔,塞进两个花边(银元),叫做“桥胆”,说这样能避邪,人们过桥才安全。在刻墓碑时,碑中心对死者的称谓,字数的多少有规定,要按“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返乡”十二个字来套。若最后一字套到有“之”偏旁的字就可以,否则就要添字或减字,这叫“过黄道”。在当今,人们还是蛮注重这一点,如果搞错了,东主就要你赔偿损失。

  以前民间建房,要打基础石、转角石、阶沿石。如今,建房和建桥都用钢筋水泥。石磨、石碓臼等用物成了古董,石匠越来越冇生意。有的看到大理石需求量大,“摇身一变”,办起了石材厂。我还是继承祖业打石,主要是给人打寿(墓)石。我的毛笔字写得不好,就用电脑把字打印出来裱在墓石上,再用凿子凿。现在,后龙山响的不是好听的“叮当”声,而是机器锯石发出的“沙沙”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