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是最大的道理

 毓真 2018-06-21

文/张伟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自然之浑浑,无君子之乾乾,然欲守而立之,终须君子自悟其道,善其身也。——《庄子》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


    自然之所以是最大的道理,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为人儿改变。一个人如果解除大自然,就会体验到什么叫做“道法自然”。




   道家的自然观,是要求人们通过欣赏自然,体验什么是“道”。道是“究竟的真实”(最后的真实)。人或在世界上的时间非常短暂,几十年以前没有我,几十年以后也将没有我,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每天都有人离开,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生?道家认为,这全是因为我们与道有所接触。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然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可以。自然是个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天然——万事万物没有认为因素的那种状态,也就是说自然与人为造作相对。




    河神曾分不清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一天他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


    北海神打一比方说:“牛马本来有四只脚,这就是自然,用髻头套在马头上,用缰绳穿过牛鼻孔,又在马脚底上钉上铁蹄,这就叫人为。不要用人为的事去毁灭自然,不要用矫揉造作去毁灭天性,不要因贪得去求名声,谨慎地守护着自然之道,这就叫回归到了本来的天性。”


    落实到人类自身,“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就是人的真性情,真思想。所以,自然又与虚伪相对。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好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


    尧勉强同意了。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后来,舜接替了尧的位置,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亲自到治水的地方考察,发现鲧办事不力,一气之下就把鲧杀了。可杀了鲧,水还得治,由谁去治呢?舜决定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受命后,他似乎听到大自然中“道”的声音,于是改变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带头挖土、挑土。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又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没进去探望。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律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千年后的李冰治水导河,同样分清了“高卑之宜”,懂得“趋自然之势”,他亲自到实地考擦,来到岷江上游的湔氐县天彭阙,这是“知地理”。为了“辟沫水之害”,还得知道四季、气候引起的水量变化,何时为害,为害时江水量与洪涝现象,这些是“知天文”。李冰支持修都江堰考虑这些因素,是对自然的极大尊重。所谓“依高卑之宜,趋自然之势”,就是顺应自然而“因地制宜”,从而切当地作了工程地址的选点和采取相适应的工程配套设施,以达到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目的。




    “道法自然”的都江堰工程功能不仅是防水患,而且积极的生利、运输、溉田等。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缔造出“蜀千里沃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春晓绕蜀城,江村事事幽”的“天府”和“陆海”的农业文明,物阜民丰,文明昌明。这是“道法自然”的千秋佳作,是接受自然大道理的智慧体现。


    道家的“自然观”来自哪里?老子、庄子,道家的先哲们在别人忙于事功,各家各派游说天下之时,他们从《周易》中得到启示,观察起身边的事物,“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他们的目光不停留,向更远的方向延伸,然后返回,然后又延伸,于是发现了自然的奥秘,闻见民冥中一种声音,它说出了整个宇宙间的大道理——谁听得懂这个道理,谁就可以按照自然的规律更好地生存。

推荐给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