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雲泉 2018-06-21

按:

近年来,《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是潍县人的说法颇为流传。此说不知发端于何氏,因潍坊电视台睛彩潍坊《潍坊记忆》“潍县李氏”专题而达到了高点。颇为疑惑,这个从未见于潍县地方史乘、早年亦未闻名于坊间茶肆的说法,怎么就突然“长了腿”,大摇大摆的登上地方电视媒体?好吧,今天咱们就本着严肃八卦的精神,聊一聊此说是否靠谱。

一、山东潍县李毓秀其人

关于潍县北乡李家营李毓秀,目前仅见的实证是该村李氏的世系图。该谱图修于清“同治甲子仲夏月”,即同治三年(1864),见下图。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该表中有十世祖“李毓秀”其名,载其为“子典公四子,庠生。出嗣子新公”。这位李毓秀先生,是李子典的第四子,被过继给了李子新作为嗣子。岁试过关后,成了秀才进县学读书,故称“庠生” 。未记其有子嗣绵延。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表中亦有其兄“李世秀”之名,载其为“子典公次子,字君实。诰封翰林院文林郎奉政大夫朝义(议)大夫晋升荣禄大夫”。

按《清会典》,朝廷会对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进行诰命封赏,对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

这位李世秀先生因为自己有三个儿子很出色,长子李玠中了进士,官至直隶保定府钱谷守道,诰封朝义(议)大夫;次子李珩是廪贡生出身,曾任江西临江府知府,诰封奉政大夫;四子李玥则同样以廪贡生出身,敕封文林郎,并当过两个地方的知县,官至南城兵马指挥使。

所谓“父因子贵”,因为儿子们的封赏,李世秀也累积得到了这些荣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氏的这张世系图里,对“李毓秀”记载仅限于“子典公四子,庠生,出嗣子新公”这十二个字,除了其名讳,没有字,也没有号,更没有生卒年及生平事迹。

至于这位李氏先人“李毓秀”生于何年?卒于何时?师从何人?行状如何?著述几多?这些问题皆未能考证。遍寻清康熙《潍县志》、乾隆《潍县志》、民国《潍县志稿》等历代志书,皆未见有关于潍县北乡李毓秀的文字记载。

二、山西绛州李毓秀其人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山西绛州人,生于顺治四年(1647年),卒于雍正七年(1729)。据光绪《直隶绛州志》:“李毓秀,字子潜,国学注选县丞。从党冰壑游几二十年,守师说不敢变。”《新绛县志》记载与州志记载同。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王奂曾,字元亮,别字思显,号诚轩,山西太平人。康熙丙辰进士,历官湖广道监察御史,曾为李毓秀撰墓志铭。其《旭华堂文集》中,即收有《例监李子潜先生墓志铭》。《墓志铭》中有言:“绛之子潜先生者,李姓,讳毓秀,党冰壑先生及门高弟也。”“先生生顺治丁亥十一月十七日,卒雍正己酉八月二十四日,享寿八十有三。”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从这些可以查证的文献资料里,我们可以确证山西绛州李毓秀的相关事宜:

①生于绛州,生卒年分明。顺治四年(1647年)至雍正七年(1729),《例监李子潜先生墓志铭》有载。

②师从同乡党冰壑。按《党冰壑先生行状》:“冰壑先生讳成,字宪公,姓邓氏,世为绛州北平里北窑庄人”,二人系同乡,师从之事顺理成章。

③生平事迹考确。其少年游学,注选县丞,交游切劘,任教学馆、讲易敦复斋等一生大略,皆见记录。《例监李子潜先生墓志铭》有载。

④主要著作可考。除了《训蒙文》外,另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大文约》、《水仙百咏》等,在山西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有藏。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山西绛州李毓秀著述书影。

⑤有后人可证。据《例监李子潜先生墓志铭》,可知李毓秀身后有“子男二,女四,孙二”,今有其十世孙李豫先生居于西安。

⑥墓址明确。与李毓秀同时代的知名学人王奂曾在《例监李子潜先生墓志铭》明确记载“葬先生于城之北吉庄祖茔之次” ;乾隆《直隶绛州志》、光绪《直隶绛州志》、民国《新绛县志》都明确记载, 李毓秀墓在城北十里吉庄,并曾于清乾隆十四年入祀乡贤祠。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子潜先生像

三、《弟子规》其文

《弟子规》初名《训蒙文》,为清代李毓秀所作三言韵文,全篇360句、1080个字,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与当代的中小学《学生守则》可有一比。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四、“《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是潍县人说”的考证依据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根据“睛彩潍坊”的节目呈现,将山东潍县北乡李家营村先人李毓秀山西绛州《弟子规》作者李毓秀二人划上等号的关键逻辑点如下:

潍县李毓秀与其兄李世秀

在关外与父亲李子典失散

↓↓↓

走丢的李世秀被孝庄收养,认作义子。

后成为顺治帝的伴读

↓↓↓

李世秀被顺治委以重任,

先作盐商,后为扬州吏部尚书

↓↓↓

顺治帝因董小宛暴毙而无心朝政,

出行山西。

↓↓↓

李世秀深知内情,

委派李毓秀一路暗中保护顺治帝到了山西

↓↓↓

李毓秀定居山西,化装为教书先生

↓↓↓

定居山西的李毓秀撰《训蒙文》,即《弟子规》

如此逻辑,皆为传(hu)说(shuo)推(ba)演(dao),唯一确凿的证据是李家营李氏的世系图里,有十世祖“李毓秀”和“李世秀”其名。

而恰恰是根据这张世系图,可知李世秀并没有担任过实质性的官职,只是因为儿子们的封赏,自己才有了诰封。“官至扬州礼部尚书”的说法,据此可推翻。潍县李毓秀迁居山西事,亦无可考证。

五、山东潍县李毓秀≠山西绛州李毓秀

山东潍县“李毓秀”,在李家营的老谱世系图里只有一个名讳,没有字,也没有号,更无生平介绍。

在潍坊电视台呈现的故事里,去关东也罢,顺治帝伴读也罢,山西教读也罢,都是一些没有根基的沙丘城堡,皆建立在由世系表上“李毓秀”这三个字生发出去的脑洞大开,只能算故(xia)事(bian)而已。

当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当然可以大胆假设,此后必须要跟上小心的求证。如果不能得到论证,假设出来的观点总归还是假设,不能当真。

我们在潍县北乡李家营李氏的世系表里发现了“李毓秀”的名字,而《训蒙文》(《弟子规》)的作者恰恰也是“李毓秀”,由此我们当然可以假设此“李毓秀”即彼“李毓秀”,当然可以假设潍县李氏一族的“李毓秀”恰恰迁到了山西绛州,恰恰在山西绛州考上了秀才。

但这些假设,必须要依据切实的证据,跟上小心谨慎、严肃严谨的考证,才能把这个假设变成结论。但从目前发现和寻获的资料文献看,尚无确切依据,尚难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故难以在“山东潍县李毓秀”和“山西绛州李毓秀”之间画上等号。

山西绛州李毓秀,历史资料比较充分,社会共识历代相传。既有同时代的学者撰写的墓志铭,又有州志、县志的记载为佐证,是完全可以考确的。

如果生硬的两个“李毓秀”划上等号,把假说作为结论,把自(huang)圆(tang)其(wu)说(ji)、似(jue)是(wu)而(ke)非(neng)的推演变成实据,就像一个吹得很大的肥皂泡,不用戳就会破掉了。

另据原山西新绛县文体局局长、新绛县李毓秀夫子研究中心刘保民先生介绍,不只是我们潍县李家营“李毓秀”被生扯《弟子规》,亦有其他别处的“李毓秀”前去攀枝,结果呢?不说您也知道,根本对不上号,铩羽而归罢了。

六、结语

潍县北乡李家营村李氏一族耕读传家、文风绵延,史上其族人或策名黉序或高掇巍科多有功名。仅李毓秀子侄辈的,就有李玠为康熙丙戌进士,官至直隶保定府钱谷守道;李珩廪贡生出身,官至临江府知府;李玥廪贡生出身,当过两个广西平乐县、江西新昌县的知县,官至南城兵马指挥使;李珵为康熙庚戌武进士,官至云南参将加都督同知,其后族裔亦多有取得功名者。可见,其族文武人材辈出,堪称世家。

近年来,我潍邑文士对李氏家族研究亦有长足进展,李家营李氏后裔李西昌先生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为搜集和挖掘李氏家族文化付出了很大心血,亦颇有成果。寻获诰封“蛟龙碑”等家族文物妥善保管,善莫大焉。

在此,真诚建议各方把探究的目标和重点,转移到这些于史有据的历代先贤上,并以史料为依据,挖掘和整理先人行状,传承传统乡贤文明和家族文化。

李氏先贤灿若晨星,本不必缘木求鱼一般,去无力的攀附一篇《弟子规》。当然,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意外发现新的文献,能够佐证潍县李毓秀与《弟子规》相连接的可能,届时再重启探究,再重下结论不迟。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康熙、乾隆《潍县志》记载李玠为康熙庚戌进士。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民国《平乐县志》载李玥“康熙四十五年任”平乐知县。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康熙、乾隆《潍县志》,民国《潍县志稿》载李珵为康熙庚戌进士。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毓秀考辨——我不是《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李家营李西昌先生寻获并妥善保存的李氏诰封“蟠龙碑”残碑。

本文部分文献和影像资料,由原山西新绛县文体局局长、新绛县李毓秀夫子研究中心刘保民先生友情提供,谨致谢忱。

另附:山西绛州李毓秀十世孙李铠博士委刘保民先生,转来对睛彩潍坊“潍坊记忆”之“潍县李氏”专题涉及“李毓秀”相关内容的评论及八段诗话,今全文照录:

读刘保民院长传来山东潍坊电视台瞎编无据、扯淡无边的“潍坊记忆”之“潍县李氏”(五期乡土记忆专题片),纯属是“历史无知、文化不识。荒诞不经、天下嗤鼻。脑残之举,令人捧腹。潍坊蒙羞,当追祸首。”

山西新绛·清康熙秀才李毓秀夫子十世嫡孙李铠捧腹笑识于长安敦复堂·了不了斋

2018.6.12

从此事却可佐证:吾家十世高祖李毓秀夫子是个引国人瞩目的知名文化历史人物。目前对李毓秀夫子的研究、重视、宣传不够,才有了这些“扯淡瞎掰,欺世盗名,冒认祖宗”的奇闻怪事发生。正因为此我们应敦请新绛县政府、县委对新绛县历史文化品牌、清·康熙秀才李毓秀夫子与《弟子规》研习,弘扬之事业应有更大的重视、担当。首先,绛州李毓秀夫子文化研究院和我们这些李毓秀夫子子孙应有更大的作为和担当。

另有八段诗话,呈此笑谈,请保民院长阅正。

(一)华夏灿然,辈出圣贤。攀龙附凤,世俗不堪。(二)中华万姓,李裔亿占。族繁宗缦,同名可观。
(三)一将成名,万骨枯白。一贤成圣,八方傍尖。(四)风闻编史,冒认祖先。地望相悖,谱系无载。
(五)唐赐国姓,千载延传。辛亥灭清,满族隐名。(六)关外至潍,因何徙迁。罪不诛族,何须隶汉。
(七)典籍未记,方志不载。传说无据,纯属瞎掰。(八)潍坊电视,台名应改。潍坊记忆,荒诞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