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曲消失的田园牧歌,听这位离乡半个世纪的老人给你讲述!

 handongjiajie 2018-06-21


一位离乡背井半个多世纪的老人

对家乡的眷恋

一位少小离家的游子心中

那份割舍不断的乡愁

一位耄耋老人对故乡、家园

那点点滴滴的记忆


  武登荣,青年时期从武安市邑城镇一街参军到部队,一别半个世纪,怀着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写下了这篇饱含深情的美文。



  古镇邑城,有许多值得人们怀念的往事,由于每一个人所处的年代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留给人们的记忆,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邑城村,地势西高东低,村西、村北、村东土层较厚土质较好,村南及村东南是山坡地,土地贫脊。加上常年雨水偏少、初夏季节常出现强对流天气,强风、暴雨、冰雹、旱涝、虫灾时有发生。庄稼收成极不稳定,人们常年辛苦却不得温饱。大自然为邑城村北打造了一条深沟(养儿河源头),村南打造了一条河。先辈们在北沟、南河两岸开垦出一片片洼地,利用地下水浇灌,种植粮食和各种蔬菜。村北菜园叫“北园”。南河两岸菜园称“南园”。南园范围很大,包括“沟底下”、“透气窑西”、“透气窑东”一直到东山根。过了河有两片菜园叫“河南园”,分布在南岭沟下端南北。过了二道河还有一片菜园,在阳苑路东西两侧,人们称之为“下边园”。北园面积小,大约有水井10眼左右,南园大约有水井60多眼,邑城园旱涝保丰收,成为邑城人的“宝地”。我这里讲述的是70年以前,邑城种菜浇园的情景。



  邑城园有三种水井:一是只安一杆辘轳的圆筒小井;二是安两杆辘轳的长方型大井;三是用牲口拉的水车井(只有一街姓何的地主家有一眼,在河南园)。辘轳井有前后井桩,前井桩是辘轳杆的支架,后井桩有洞眼,是用来固定辘轳杆的。辘轳有辘轳杆和辘轳头,辘轳头上有辘轳把。另外配以井绳和柯栳(用脱皮的柳条编制,专用于绕园提水)。每次去浇园,都要扛上辘轳及井绳柯栳,还要带上小油瓶(为辘轳上油)。到园之后首先泡上柯栳(不泡不能提水)、安装好辘轳、疏通好“垄口”(小水渠),柯栳泡好之后才能浇园。一杆辘轳浇园需两个人,一人浇水一人改畦子,轮换休息。两杆辘轳浇园需三个人,轮换浇园改畦子。不少井边都长有树,树冠覆盖井台,夏天浇园很凉快。口渴了蹲下身去对着柯栳喝个痛快,那个吋候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没有任何污染,井水很甜,喝多少也不会生毛病。老虎头坟前有我家一亩菜园,有一眼双辘轳井,紧靠大路边,井边有一棵大泡桐树,巨大的树冠把井台和大路都覆盖住,整天浇园晒不到太阳。阳苑、马会及冯昌村的人到邑城赶集,都路过那里,一些过往的行人,都要停下来乘乘凉,喝口水,洗把脸再走。



  那时候男孩子五六岁就跟着大人去浇园,先是“看畦头”,再大一点是“改畦子”。我11岁就开始浇园,14岁园里的各种农活就都学会了。遇上两个年轻人在一个井上浇园,经常展开比赛,各自使出自已绝招,一赌输赢,边浇水边吹口哨,非常热闹。我小的时候改畦子,就怕他们比赛,一比赛垄口里的水满外溢,到处跑口子,弄得手忙脚乱,鞋子都湿了。春天园里的小麦返青以后,气温不断升高,水分蒸发得很快,过几天就得浇一次。整个南园几十口井都在浇园,“呱啦啦,呱啦啦”放辘轳的声音响个不停。辘轳声、口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场野外“交响乐”,回荡在南河两岸,整个南园呈现出一派生机。遇上妇女到井边来洗衣服,就得当心了,不小心溅到她们身上水,还要挨上几句骂,大家一笑了之。



  浇园一年有两个最忙的季节,一是春天小麦返青到小麦灌浆时期,二是蔬菜秋灌季节,“萝卜白菜大葱,全靠水肥催生”,在灌菜季节,家家户户都往园里“担茅的”(大便肥料),园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直到所有蔬莱收回家、园里的小麦浇完“冻水”以后,就不再浇园了。



  正常年景,旱地一年只能种一季或两季庄稼。而邑城园因为能水浇,一年要种三季。两季庄稼一季菜。割完麦子马上种麦茬谷(这种谷子生长期短,从种到收只有一百天),割完谷子立即施肥翻地栽种黄芽菜,秋后黄芽菜畦子里再播种小麦。我们的老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自然规律,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种什么都要记住。“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立了秋永不收”,“白露不出头,砍下喂了牛“,“立了冬永不生”。这些农家彦语告戒人们,各种不同的庄稼、蔬菜必须按时栽种,切不可错过节令,否则会造成欠收或绝收。



  邑城人种菜园非常讲究,菜畦子收拾得干净整齐。刮出的畦子宽窄、大小一样。畦堰笔直笔直,栽种的黄芽菜,顺看成线斜看成行。过往行人看了都赞不绝口。一方一方的菜畦子,就像一幅幅绣毯,美丽壮观。由于社会的进步,老式生产方式不断改变,如今再也看不到往日邑城人种菜浇园那种场景了。


图/王进元


■编辑:李英鹏 程金东 冯兰玉 

■编审:张志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