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花学堂第一期学员优秀作品展评(下)

 昵称29604659 2020-06-25

第一期学员优秀作品(下)

荷花(隋云)

沐清风不蔓不枝,许叶舞盈盈,花开脉脉;

出浊水无尘无垢,教香萦心底,身近佛前。

上联写荷花的形态,同时也凸显它的清雅;下联则深化荷花的品性,也点出它与佛的联系。整体逻辑清晰,勾画出荷花的不蔓不枝的君子之态和禅意之心。

荷花(赤脚郎中)

清圆自洁,顾美人兮在水一方,来相邀旧雨新亭,分红萼吟花世界;

趋舍有时,俟君子于熟梅五月,浑不效夭桃秾李、为东风作嫁衣裳。

此联的句式处理得还是不错的,虽然长,但是逻辑清晰。而且为停留在简单摹画阶段,而是能够表道出自己的情怀和思考。这种立意出发点还是很提倡的。

荷花(翰逸书苑)

在水一方,质雅出尘,涵君子风,美人韵;

钟情六月,香清益远,醉接天碧,映日红。

简单明白,把荷花的基本特质都勾画出来了。结句化用诗句,有画面感。“出尘”和“益远”对仗不够工整。

张骞墓(赤脚郎中)

拓辟古今同,继凿空伟迹以还,休惟言玄奘取经、班超投笔;

陵冈松柏茂,仰丝路英魂所系,应长在西风汉水、明月天山。

此联手法比较复杂,运用了拉人做衬、以景抒情等。总体气脉掌握的也不错。下联的逻辑稍微有点问题,此处松柏茂盛,为何又说长在汉水、天山呢?建议改成:陵冈松柏茂,仰丝路英魂所系,应长沐天山明月、汉水西风。

张骞墓(执中致和)

开丝路者谁,正马背寒鸿,河源落日,暮云空碛犹闻笛;

谒高碑人我,对阶前芳草,树外莺声,杯酒斜阳独赋诗。

上联写古,下联写作者自己的凭吊。第一句句式太拗口,可以改成,昔人拓丝路,今我谒高碑。主要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感情,也是不错的。

文天祥(漫真堂)

秉直以武,明志以文,叹零丁洋里,孤怀忠烈;

何慨宋金,何分胡汉,问九州鼎前,谁是苍生。

此联运用纯议论的方法来写,上联先概括文天祥的品质,“孤怀忠烈”表达对其爱国忠君的气节的肯定。下联则转一笔,从“兴亡百姓皆苦”的角度立意,升华了主题。原来用的“谁悯苍生”,改成“谁是”倒不如之前了。

这种写法就是在写文天祥的基础上,从他个人的事迹上又进行了生发,发表出作者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考虑,属于是合理拓展立意空间。

文天祥(绿满春枝)

上联百吏,下引万民,誓平胡虏野蛮,复斯社稷倾膏血;

孔曰成仁,孟言取义,痛惜金瓯破碎,留我丹心壮汉魂。

上联写文天祥为保家卫国而做的奉献,下联则更加递进一步,引用古文意,将文天祥的事迹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起到一个感染人的作用。

整联完成度比较高,也扣住了文天祥的题,属于人物联的惯常手段。

文天祥(探索者)

名臣不侍二君,零丁洋蓄忠魂泪;

正气自然千古,仁义节行孔孟言。

此联简单明了,对文天祥的主要特点概括比较准确,属于开门见山的构思手法。上联第二句和下联第一句都是不错的句子,能够让人一下子就体会到文天祥的气节。

这种写法干脆利落,重点是要把句子调整到很饱满的状态,写出张力,自然就会让人读之而有感。

文天祥(赤脚郎中)

身虽缚北,心独指南,叹零丁恨积无涯,皇天不悯孤臣泪;

生以竭忠,死而全节,当社稷陆沉之际,厓海犹闻正气歌。

此联无论从语言、气脉、结构、立意上,都非常成熟了。上联的表达的落脚点都在“孤臣泪”三个字,下联的落脚点都在“正气歌”三个字,逻辑很清晰。而上联悲下联壮,一沉一起,张力也有了。总体真不错。

文天祥(执中致和)

风自零丁洋起,携烟云,携鸥鹭,些些犹带崖山恨;

心因指南录传,曰取义,曰成仁,烈烈都如正气歌。

起句用了一个景物描写,仿佛人就站在零丁洋上,而感受到了文天祥当年的气息,可以说这个写法也是不错的,代入感很强。上联结句归结到“崖山恨”也是比较准确。下联则继续夸赞文天祥“取义成仁”,同时把他的作品融入里面,表现他的气节。

结句“都如”,不如改成“都归”。

烟水亭(隋云)

烟水沧茫,曾白傳听琴,周郎点将;

亭台不寂,有庐山对面,秋月当头。

人文历史和景物相融,整体还是不错。

烟水亭(运者超群)

烟笼山水,月浸江亭,最忆当年,纶巾点将;

故迹弥新,甘棠依旧,轻拨柳雾,舸楫迷津。

上联怀古,下联写今。气氛营造的不错。“轻拨柳雾”有点描写太细了,与整体不太符,跟上联“烟笼山水”也有重复。可以换成“问归何处”,承接下一句。

烟水亭(漫真堂)

面临江水,背倚庐山,拥百里翠微,一罩青衫空对月;

步迹濂溪,怀才公瑾,继千年熙攘,半亭烟雨又闻声。

写景,写人,构思可以。局部表达不稳。一罩,不如直接用一袭。“又闻声”比较笨拙,不如改成“寂听琴”。

题甘棠湖烟水亭(赤脚郎中)

一亭烟水依然,忆剑雨诗涛,已作江山陈迹;

千载甘棠尚尔,宜思贤覆荫,无违社稷初心。

怀古思今,构思清晰,表达也清晰。结句一古一今进行对比,引人思考。下联偏重于议论,由“甘棠”联想到召伯的家国情怀,角度也可以。

九江烟水亭(牧荑)

九派同源,水注真如天地外;

千秋一境,烟堆幻象有无中。

从烟和水两处生发,表达蛮有气势。真如、幻象做了虚实的对比,不错。但总归有点过于形而上了,不够切到具体的景物等方面。总体表达还是不错的。

问花学堂第一期已经结束。

第二期即将开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