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湖上 长久以来 有一个问题 一直争执不下: 中药是否有副作用? 那争论的形势 真的是 人山人海 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比如 去年十月份一则新闻引爆了舆论场 这是一篇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上的论文,简义为:存在于多种中药之中的马兜铃具有强烈的肝毒性,会诱导一种特异的致癌细胞突变,该结论已经得到了大量来自台湾地区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样本支持。 国内舆论场一篇哗然 一批人群情激奋 力挺中医 还有人对比起了西医的副作用 乃至有人为此 搬出了江湖中失传已久的类比大法 (小编弱弱为这样的逻辑鼓起了掌,真是“惊艳”!) 当然也有人支持这篇论文 但不少是延伸到了中医不靠谱的观点 还有人为此 不惜搬出了鲁迅先生的名言 (鲁迅先生就这么强势出镜了2333) 6月19日 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了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果不其然 舆论场又爆炸了 每条评论内还有多条评论 还有网友委屈巴巴 为中医叫冤 然鹅 这些真的是问题的焦点吗? 纵观舆论场,这样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已经迅速演变成了一个掺杂诸多非理性因素的口水话题。一些中医从业者搬出了各种古代典籍,试图用这些循证医学体系尚未成熟时的经验与论述反驳相关研究数据。与此同时,也有人诉诸民族情感,给质疑中药毒副作用的人,扣上了一顶“数典忘祖”的大帽子。于是,在一场场电光石火的“骂战”之中,公众的情绪被调动的越来越高,但讨论的焦点却与真正的科学问题渐行渐远。 对此,海运仓内参(ID:hycplb)有话说: 首先,需要肯定这份文件的意义: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中药伤肝”的争议,将不仅仅是舆论场上的模糊争议,而将成为一个可评估、可验证、受国家药监局监督管理的严肃学术议题。 这份文件的出台,一方面,为舆论在这个问题上打过的无数场“口水仗”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学术界围绕中药毒副作用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后,要为药监局打个call: 幸运的是,面对这样的局面,在国内具有权威地位的国家药监局并没有坐视不理。就在民间的争议最为混乱的时候,国家药监局于2017年11月7日悄然展开了《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编撰工作。当时,这一消息并未得到披露,如今回首,不难看出,国家药监局保持着清醒的理性,并未受到民间某些非理性观点的影响与裹挟。 同时,还要解答一下中医爱好者们的疑惑,他们常认为这样严格监管会掣肘中医药事业发展。 从长远来看,这种严格的监管更有利于中医药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传统医学走向现代医学。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医药事业最终也会是监管的受益者。 整理/林俊鹏 评论作者/杨鑫宇 编辑/苍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