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类综艺遇瓶颈?张腾岳:它本质上仅是一档产品丨专访

 红孩儿6ke 2018-06-22

近两年,《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爆火,在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加持下,综艺市场也刮起了一阵“文化风”,尽管整体出现过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期间还是有不少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比如《一路书香》《小镇故事》从棚内走向了户外,《声临其境》独辟蹊径的凸显配音的魅力,《国家宝藏》里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让文物“活了起来”,一跃为综艺界“高而不冷”的清流。

然而就在2017年“文化综艺节目复兴”的口号席卷综艺市场之时,2018年此类综艺却渐呈疲乏之态,开年《声临其境》热播之后,鲜少有节目在一众综艺里杀出重围。

董卿疲惫而焦灼的带领团队精心制作出的《朗读者》第二季,延续第一季的人文温度,制作上更加精良,视觉呈现上更有质感,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8.6分升至9.3分,然而评分人数却从第一季的16207人骤降至2502人。品质上承接住了观众的厚望,但在热度上却沉寂不少。

和其他节目一样,文化类综艺也开始陷入生命周期的困境。不少人开始忧虑与思索:文化类综艺节目陷入瓶颈期?它该如何维持自身内容优势?又该如何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带着这些问题,骨朵专访了《中国成语大会》主持人张腾岳。

“它本质上只是一档产品”

6月的北京炎热如往常,为了方便对话,采访的地点约在了露天咖啡馆,刚结束活动主持的张腾岳匆匆赶来,略带些疲惫,尽管在微博上一直以“肥宅”自居,现实中的张腾岳还是比电视上“瘦”几分。

“看你们怎么理解,什么叫文化综艺。”在几句不太成功的寒暄之后,他善解人意的直切主题。在他看来,带有价值与厚度标签的“文化”涵盖内容十分宽泛,近年来热播的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确切来说应该定义为“知识类综艺”,其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个界定,关键看节目想达到什么样的诉求和目的。”

他以《见字如面》里林更新念及的战地家书为例,观众通过这封《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除了能感受到穿越两千年的情感温度,还能了解到秦朝的军工制,“当时国家管不管后勤?粮食谁来管?马匹、军备这些东西谁来准备?在信里面我们看得出来。这些信件能真实反映出历史某一段情节,它是历史活的信物,所以被人们所关注。”

《见字如面》用“书信”为载体打开历史节点,目的是带领观众走进至今依旧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里,与之类似,《中国诗词大会》目的是带领观众透过“诗词”在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品味生活之美;《中国成语大会》里观众在选手生动机敏的竞猜中感受成语的魅力,《朗读者》则以文字与人物故事为载体,传递生活的感悟与共鸣。这些“知识类节目”都在通过不同的载体传递着带有价值的信息,“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而已。”

在顺利将“文化类综艺”解构为“知识类综艺”后,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没有人通过看电视节目完成大学教育,”从事影视行业多年,他深谙观众与节目的关系,“观众看视频的主要目的,第一是获取信息,第二是获取娱乐。”

在他看来,所谓文化类、知识类、综艺类节目本质上有着共通性,都是通过某一具体主题,想方设法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尽管知识类综艺节目被贴上“文化”标签,被寄予传承与变革的厚望,但“它本质上只是一档产品” 。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娱乐场景,它只不过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向你传递了一些知识。”谈及文化节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等现象时,他的态度也十分坦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首先你一定要确定它是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既然好,那么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肯定有一帮人模仿,这一点不奇怪。”他补充道,“一个社交软件还有好多人模仿呢,对吧。”

“一直有这类节目”

“其实一直有这类节目”,谈及近两年文化综艺崛起且屡受关注的现象时,他回答,“《开心辞典》其实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他所提及的《开心辞典》,是200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竞答类综艺节目,由王小丫主持,集趣味、益智、知识于一身,最高时收视率达3.79%,一度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节目中观众最多的节目。“如果能说得上现象级的话,它确实可以说是一个现象级的。”

除此之外,他还列举了《三星智力快车》《幸运52》《开讲啦》等节目。智力竞赛节目《三星智力快车》2000年开播后在中学生当中具有极高人气,李咏主持的《幸运52》打破娱乐类、知识竞赛类节目界限,也曾一度引领过风潮,青年公开课《开讲啦》相对开播较晚,从2012年至今还有稳定观众,“其实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做,只不过我们制作的方式,和能够引发的效应不一样,不是说是某一天才突然爆发出来,其实一直有。”

单以《开心辞典》为起点,荧屏审美周期历经多次迭代,文化节目从单向度说教式的知识普及过渡到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成语诗词竞赛、书信朗读、故事讲述、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知识类综艺节目才发展为现在的模样,不同于十年前信息的流通受技术限制,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网络效应也放大了节目的迭代过程。

“10年前你看《国宝档案》这个节目就觉得很不错了,两年前你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又觉得眼前一亮,再到今年你看到《国家宝藏》,你觉得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在他看来在时代变迁中,内容没有变,只是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

谈及表达方式,他感慨道,“要讲好这些故事是最难的”,不仅需要精心的策划,精心的制作,也得契合当下观众适应的表达语境。

而除了讲好故事难,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想要持续吸引观众注意力,难,曾经火爆一时的快综艺“综N代”后,也会面临观众审美疲劳被抛弃的风险,想要持续维持内容优势,难。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缺乏娱乐性,需要集中精力品味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先天缺乏竞争优势,未来它将何去何从?交由时间来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