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威解读2018高考【理综】试题! 2019高考复习一定要借鉴!

 xiaotunwh 2018-06-22


2018年高考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今年的理综全国卷考了啥?对于2019年高考的考生又有哪些启示?今天学习哥就带大家解读一下。




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理综-物理试题,命题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考查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


2018年和2017年相比增加了半定量的题目,考题科学、合理,灵活性较强,整体难度有所下调,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类题型中几乎没有拔高性的题目,但是容易题也偏少,难度中等,所以预计在学科高分段和低分段区分度不大。



()选择题


选择题4力、4电,14-18题是单选题,19-21是复选题。其中15、16、17、18、19、21题6个考点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14、20题2个考点是常考考点,20题是料定的今年的必考考点。


力学模块4个题。14题主要考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5题考查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8题考查动能定理或者说功和机械能改变的关系;20题考查双星运动的特点及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

 

电学模块4个题。16题考查点电荷的电场及叠加;17题考查感生和动生电磁感应的规律;19题属于楞次定律半定量的探究题;21题考查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电势差、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功和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实验题

 

实验题仍然是'小力大电'的模式。力学实验5分,电学实验10分。

 

22题力学实验是测定弹簧的劲度,直接用胡克定律的正比规律,还考查了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

 

23电学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了描点、作图、读表等实验基本功及替代法测电阻。

 

()计算题

 

24题考查烟花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仍然是以能量为中心考查,掺杂着动量作用的环节,中低档难度。

 

25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大组合场,先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再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平抛运动和磁场中的洛伦兹力运动求解,复杂性、综合性不大,中偏上难度题。

 

()选做题

 

选做3-3(1),以状态变化图线给出变化关系,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气体压强的微观决定因素即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压强、做功、热交换问题,难度较大。

 

3-3(2)是一个气体连接体的问题。考查理想气体双气缸等温变化问题,难度较大。

 

选做3-4(1),考查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即光路、折射定律、折射率与频率的关系。

 

3-4(2)以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给出波的传播关系,分析、求解传播。考查机械振动机波,难度适中。

 

2018年的选做题,3-4的一组题比3-3的一组容易些。



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把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纳入必考内容,是考虑完善力学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动量和动量守恒在14题中考查动量和动能的表达关系、在24题中动量变化只作为一个物理环节,不以动量守恒为中心命题,这和迎考中预测的方向是一致的。

 

原子物理今年没有直接命题,在25题中出现了氢核、氘核的表达符号,知道表达含义、读出信息条件就可以了。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察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结合国家要求和物理学科特点,高中物理还是着重考察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构建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支持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例如,第18题中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等力学规律,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四项考查要求中基础性和应用性在实验题中体现都比较明显,基础实验和探究设计实验相结合,主要考查实验的基本常识、基础知识,从做得的图线在读取坐标值,这是实际应用。例如,第15题要求考生对物体的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念有深入的理解;第16题考查库仑定律,是基本的典型的问题,而素材却不拘泥于教材。

 

而综合性和创新性,则主要体现在大题的答题中。例如,第23题以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为情景,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4题考查了能量的定理和动量的作用,算是一个小小的综合。



14题以高铁列车为背景材料,这也是中国百姓亲身体验的科技进步;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要求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和现代社会发展、科技前沿紧密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物理研究的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重视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命题的方向。潜心研究2018年的大纲和说明,领会命题改革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认清形势、深化教学、创新教学,尽快适应全国新课标卷的要求。

 

第二,浏览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知道模块的调整情况,教学要契合新课程标准调整的方向,不要过高抬举动量的地位。

 

第三,深入研究近6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试题,体会试题特点、命题方向,精准教学。关注科技前沿发展与高中物理知识的结合。

第四,重视基础知识,回归课堂教材。电学复习重基础,力学复习深挖掘,热、原复习找中心,知识分层、习题归类,时效教学。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强化训练,每章复习完学会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

 

第五,强化主干知识的专题讲座和反复训练,掌握重点模型的分析方法;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题的规范性训练。

 


2018年高考理综I卷化学试题贯彻了“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命题指导思想,落实“一体四层四翼”的考查要求,依据《考试大纲》的理念,精心选择试题内容,创新题型设计,构建真实内容情景,有较好的区分度,丰富了化学试题的选才功能;


更加重视基本化学知识和理论的融会贯通,对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正确引导;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注重测试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1.核心考点全面覆盖

 

试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历年来的高频考点,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出题陷阱、电化学、物质的制备与分离实验、实验探究、盖斯定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工艺流程、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探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胞的有关计算、有机框图推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2.回归教材,联系实际

 

选择题侧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立足教材,难度较小。第8、9题等均为课本内容,分别对应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和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涉及元素的考查主要为应用广泛的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丰富的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铁、铜、锌、硫、硅、氯等。例如含硫的焦亚硫酸钠,不仅元素化合物试题涉及的物质是典型和常见的,对于实验试题和反应原理试题涉及的物质也是生活和实验室常见的,这样就有利于学生降低对物质的陌生度,回归中学化学元素化学教学的本质。


联系实际,培养学科素养。第7题以回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能源问题,增强资源再利用意识;第27题通过焦亚硫酸钠可作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化学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试题选材广泛,将环保、医药、材料、能源等内容作为试题素材,设置问题进行考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和关心社会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及绿色化学的观念,学以致用,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科素养。

 

3.试题命制力图创新

 

例如在选择题第7题中出现了工艺流程题;第13题电化学一题与物理上的电势相联系;26题以无机物醋酸亚铬的制备为背景,所考内容源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突出对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但在知识迁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今后的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第28题考查压强平衡常数;第35题晶格能、第一电离能及键能的有关计算。

 

4.突出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

 

整张化学试卷上全部5个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没有一个是课本上出现过的,考查考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与素养。

 

第12题以周期律和结构知识推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考查学生推理能力;27题以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用途的无机物焦亚硫酸钠的制备为背景,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原理、滴定分析、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问题,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第28题给出五氧化二氮的分解历程,让学生判断反应过程机理,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6题要求学生分析理解整个合成路线,现场学习新的反应,并利用题目提供的新反应信息及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最后自己设计一条合成路线,这就考察了学生各种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



(1)依托基础,培养能力。必须确保基础知识无遗漏,做到基础知识全面、熟练、准确。基本概念彻底悟透,比如高考题中电离能的计算其实是课本上电离能的定义的应用(一反往年比较第一电离能大小的考查方式)。

 

(2)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复习备考。注意《考试大纲》中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吃透《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2018年的全国I卷化学试题好多题目都能在2018年的《考试说明》样题中找到影子。例如第13题对应样题中的例5(2010年全国I卷),第27题对应样题中的例15三室电渗析法(2014年全国I卷),第28题用分压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对应样题中的例12(2014年全国I卷),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018年新课标I卷理综考试落下帷幕,生物试题在本次考试中难度中等,考察范围及形式与去年相比无太大变化,整体较为稳定。



()突出主干知识


本次生物试题突出了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的考察,如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光合呼吸、稳态调节,这些主干知识也是在高考备考中重点复习和练习的模块。考生在面对这些题目时会有较强的熟悉感。


例如第29题,就要求学生对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设计原理有很好的理解;38题的第5小题,就要求学生对历史上“转化因子”的探索历程有较深刻清晰的认知。


()  重视实验探究能力


生物试题的第4题、第6题、第31题、第32题均考察了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也为明年考生们的备考指出了方向。


如第2题,考查了“生物知识内容表”中的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化学鉴定的原理、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题,考查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第29题,考查了实验设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的能力。


()  注重材料、图像分析


本次试题的第2题、第4题、第6题、第31题均出现了材料表述,第4题、第30题、第32题均出现了图像问题。对题目已给材料或图像进行分析后再答题,由此可见,试题中对考生的材料分析及图像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第4题的C选项,在实验的背景下来诠释过敏反应的特点;第5题其实是一个坐标转置,捕获后停在K/2附近是解题的关键。


()  考察文字叙述能力


比较近5年的生物试题,不难发现,在填空题中,需要语言表述的题目越来越多。而今年的每一道填空题,都有文字叙述类的题目。在作答时,考生不仅需要提炼出相关知识,还需将其整合成具有关键词的语句,开放性进一步增强。


()突出知识综合,兼顾板块均衡


试题在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科内综合考查。比如:第3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有兼顾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第30题,试题围绕植物的CO2的补偿点,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及相互关系;第38题,以基因工程为背景,考查了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这些都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把握所学知识要点和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教材是任何题目的本源,在备考中一定要重视教材的复习,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教材的使用应贯穿于整个备考阶段,切勿把教材丢在一边。


()抓住主干,明确重点


每一年的试题,主干知识和重点模块几乎一致,在备考中,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对典型例题多加练习。常见重点模块如:光合呼吸、遗传、内环境稳态、生态调节等。


()提升能力,注重实验


备考中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重视实验,注重自身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能力的培养,如图像处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材料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构建网络,融会贯通


生物知识往往较为零碎,备考中一定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学科知识的串通融合,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这样才能综合性的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以上内容综合自: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燕赵家长会:邯郸市一中名师点评2018全国1卷,绝对精彩,伊川一高名师解读2018高考各科试题 l 一高风采。特表感谢!)




2018年全国新课标II卷理综物理试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稳中求新,在突出基础、注重综合、创新运用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在素材选取、设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特别体现了高中物理重视探究性学习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更加凸显灵活性,紧扣物理学科素养,难度较2017年略有下降。



1、选择题。


考查的知识点与往年基本相同,但考查形式更加注重从基础出发且比较灵活。


14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第15题要求考生估算鸡蛋坠落时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第16题考察学生对万有引力、圆周运动等规律的理解和应用。151617题解题思路简单,但有较大数据的计算,这就要求同学估算,通过数量级反推,可以迅速得到答案。1819题是两道图像题,分别是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大小及方向的判断和直线运动v-t图像的综合应用,更多注重的是对物理模型和物理思想的考查。2021题考查磁场和电场,分别是磁场的叠加和匀强电场相关推论。

 

2、实验题。


一电一力,注重考查实验原理,体现探究性。


22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器材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设计实验电路;第23题通过实验测量动摩擦因数。

 

3、计算题。


24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将动力学和动量守恒以汽车相撞为载体有机统一起来。第25题为带电粒子在电磁组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4、选考题。


难度不大。33(1)从内能角度研究气体性质;(2)是被气缸活塞封闭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分析和做功问题。34(1)考查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波长问题;(2)考查了单色光在玻璃棱镜中的折射和全反射问题。



1、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


试卷加强了对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增强了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引导学生夯实学科基础。例如第14题通过小孩拉木箱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做功概念的理解。第21题,对于电场问题,我们复习时可能会在电场力的性质上放更多的精力,但这个题以电场功能关系为考查对象,以匀强电场作为考查载体,且没有明确匀强电场的具体方向,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非常高。


2、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试卷将基本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通过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问题,关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例如,第15题要求考生估算鸡蛋落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力,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第16题以射电望远镜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运用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新事物。我们平时把很大的精力放到了天体质量或者密度的测量,卫星的发射、变轨、对接等,但这个题结合星体自转周期考查了圆周运动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既考查了万有引力又考查了圆周,还考查了动力学的临界问题,非常巧妙。


3、增强内容综合性,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4题,从实际问题出发,将动力学和动量守恒以汽车相撞为载体有机统一,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难度适中。第25题考查粒子在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作用下沿不同轨迹运动,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此题是拉开差距的关键试题。学生必须要抓住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再根据对称性在磁场中找到带电粒子运动的圆心,这道题的主干大致也就出来了。


4、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第22题要求考生利用所给器材,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设计实验电路,要求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会减小系统误差。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第23题通过实验测量动摩擦因数,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如读数、描点作图、理解实验原理、推导原理公式和进行相应计算等。



1.回归课本,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抓住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

2.注重物理思想方法,准确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3.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4.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5.重视计算能力的训练,提升对于综合知识的总结和判断能力。



2018全国Ⅱ卷理综试题化学部分较2017年全国Ⅱ卷试题难度有所降低,选择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实验,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电化学原理的知识。学生容易感到困难的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的知识基本没有出现。


 

试卷结构同2017年,其中第Ⅰ卷选择题共7题,分值为42分;第Ⅱ卷主观题中必做题为3题,分值为43分,选做题共2道,每题15分,总分为100分(模块分布包括必修2个模块和选修-3物质结构、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2个选修模块)。与前三年试题对比,可得如下分析:

 

选择题


     2015

      2016

       2017

            2018

7

干燥剂的有关判断

有关燃料的认识

化学与生活,涉及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

化学与生活、

化学常识,

涉及几种无机

化合物的用途

8

酯类化合物性质及分子式判断 

有机物的性质:能否发生加成反应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元素化合物知识、

分散系

9

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化学实验中实验现象 甲烷与氯气

10

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有机物同分异构数目的判断

化学实验操作与目标的联系

元素推断及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1

有机物的性质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原电池基础:MgAgCl电池

电化学部分的电解:电极材料、电极方程式和离子移动方向

阿伏伽德罗

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12

海水元素的提取 

利用化合物性质实验的鉴定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电化学中的

二次电池问题

13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操作与目标的联系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操作

与目标的联系



必修题


2015

2016

2017

2018

 

 


 

26

14分;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

 

14分;考查化合价的判断,电子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分析与书写,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应用,化学原理的应用与表达,利用关系式的计算。

以同学们所熟悉的建筑材料中水泥成分的测定为背景,延续了1516年高考借“化工”考“元素”的命题思路,考查了试剂的作用、沉淀的成分、书写化学方程式(不常见,较难)、实验中加热的目的及化学计算,在计算部分涉及到了氧化还原,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会有教好的区分度

14分;以工艺流程的形式考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离提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电极反应式。

 

 





27

14分;考查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应用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14分;考查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的图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分析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属于化学反应原理方面的内容,以有机物为背景来考查反应原理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反应热计算和盖斯定律应用、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的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化学反应的方向等多个反应原理问题,注重考生对图标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后面几个问题较难,总体而言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14分;考查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应用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因素等知识。

 

28

15分;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15分,以Fe2+Fe3+的性质探究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化学实验方面的考题,以水中的溶解氧为背景,涉及到实验中的一系列问题:实验操作的目的、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来源于课本)、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滴定”的终点现象及误差分析,化学计算。

15分;考查化学实验知识。涉及试剂的作用、产物的判断、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滴定终点的现象及相关计算。


选修题

内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5分;考查元素推断、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空间构型、杂化轨道及晶胞结构与计算等。

15分;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共价键与分子结构和性质,晶体结构相关知识。

保持了往年知识点比较分散的特点,以新的科技成果为背景,立足课本进行适当拓展,出现了电子亲和能、大π键、陌生微粒中氢键的表示式、晶胞中的单元个数等新颖的考点,整体难度增大。

15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涉及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电子云轮廓图,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熔点和沸点,分子的立体构型,共价键的类型,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晶体结构相关知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考查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分析与应用,涉及到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等。

15分;考查有机合成与有机学科综合推断,涉及有机物分子式与结构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

涉及考点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子式、命名、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有机化学推断涉及到比较陌生的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但总体思路依然与往年相似,难度与往年相似。

15分;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的名称、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 立德树人,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第26题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以我国用闪锌矿为原料制备金属锌为背景,在考查学生电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以及接受、吸收和整合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向考生展示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充分发挥考试的爱国情怀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2.联系实际,育人导向,凸显学科价值


第7题考查了化学与与生活的联系;第8题以雾霾形成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雾霾形成过程中无机颗粒物的化学基本概念使考生关注环保问题、增强意识;第12题“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考查学生电化学原理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渗透变废为宝的理念,体现化学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等。第10题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考查以及35题考查物质结构,再如36题以葡萄糖以及用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和异山梨醇等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为背景,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立足基础,注重综合,关注知识体系


选择题命题,融合多个模块内容,体现了综合性。


11题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分别涉及到了原子结构、盐类水解与胶体、有机物结构,以及化学平衡原理等,突出学科内综合,重点考查了发散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不仅提高了干扰项的迷惑性,而且扩大了考查范围。


综合题目中各小题的设问保持相对独立,保证了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覆盖面,同时也减低了学生答题的紧张感。


26题分别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等,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反应知识,以及坚实的化学原理部分的基础知识、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和数据处理能力。


4. 注重实验,侧重方法,体现学科特点



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技能的迁移能力。命题素材多数来自科研、生产检测及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贴近学生学习体验又不失新颖性。


选择题第9题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考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来自于课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第13题考查的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的评价。第28题以三草酸合铁酸钾性质的探究实验为素材,结合中学教材部分内容,分别考查了如实验操作、滴定实验、实验原理与实验评价等内容,以及处理信息能力与迁移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潜质,并且在较高层次考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素养。


5. 突出“定量思维考察”,增强理科素养


第11题、第27题、第28题,都涉及到化学物质、化学反应与定量计算,将微观探析、定性定量的化学学科素养与能力浓缩其中,学科特色鲜明。


6. 试题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将化学知识与信息,以数据列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电化学装置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简约明了,实现对考生获取信息、吸收和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总体而言,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化学部分,在继承以往试卷风格的基础上,突出了化学学科价值、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考查,让学子们从“解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并能联系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具有探究气息、创新意识,对未来高三的复习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高考对未来的复习备考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由本次高考化学的特点看来,高考题不回避必考点,但在命题视角、方法、背景信息上下功夫,体现了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转化和进阶,涵盖着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思维层级。2019届考生在复习时,不可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记背,要拆掉思维的那堵墙,打破一轮二轮的界限,理解知识点应用的具体情景。

 

1.夯实基础、落实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载体,也是命制高考试题最重要的参考资料。部分高考题常常理在书内,题在书外,将课本知识挖深吃透,精耕细作,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一定要回归本源、落实教材、夯实基础。复习时做到教材整合,高考备考要做到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照概念和理论无机元素化合物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形成主线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个单元,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建议考生通过题目训练、错题整理、回看课本实现主干知识构建和知识网络的完善。

 

2.强化对有机化学和实验部分的复习


从近几年理科综合全国卷Ⅱ(化学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这两部分在整个分值中占比较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从基本实验、基本原理中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整张知识网络。专项训练时,尤其注意有机物的性质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的综合复习,多总结典型例题、易错题和经典方法,切忌死记硬背。让学生平时学习中还需要适当拓展,去接触新情境、新方法,以新大纲为导向,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

 

3.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今后的化学复习要注重基础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进行深入的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

(1)原子结构元素

(2)周期律、周期表

(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

(4)热化学方程式

(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6)电解质溶液

(7)氧化还原原理

(8)卤素

(9)氧族元素

(10)氮族元素

(11)碳族元素

(12)碱金属

(13)镁铝铁

(14)同分异构

(15)烃及其衍生物

(16)糖类、蛋白质、油脂

(17)有机合成材料

(18)物质的量及计算

(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

(20)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

(21)实验室制法

(22)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化学

(23)实验设计。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丢;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 C-C键、C-H键、C=O,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

 

4.注重培养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度、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等。图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5.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无论是选择题题还是简答题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多年的高考热点始终是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但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6.精选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高三的时间紧、任务重。若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会弄得疲惫不堪,苦不堪言,最后收效甚微。故在教学中,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精选一些典型的试题,有针对性的让学生练习,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增加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化学综合实验、有机推断、化学平衡、化学计算如盖斯定律、原电池、电解池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等相关问题的训练。突破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等专题。尤其注重近三年全国卷试题的分析与研究,掌握命题规律,形成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达到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熟练运用。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设计科学,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总体难度较低,内容上涵盖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及《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五本教材的重点知识,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蛋白质、物质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病毒和细胞癌变、稳态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伴性遗传、生态工程、传统发酵技术中的消毒与灭菌、基因工程等。侧重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涉及的知识内容对比如下表:

题型

题号

16年高考

17年高考

18年高考




单选题

1

细胞分裂、分化

减数分裂

蛋白质的功能

2

DNA解旋

人类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T2噬菌体结构、生活史)

物质跨膜运输

3

动物激素

人体内激素

4

光合色素

物质跨膜运输

自由水与结合水

5

样方法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病毒有关概念

6

遗传方式及致死

遗传定律的应用

细胞癌变



必考题

29

酶活性实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激素调节

30

突触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实验

光合作用

31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种群

生态系统

32

遗传定律的应用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

选做题

二选一

39

传统发酵技术

37题:传统发酵技术

37题:消毒与灭菌

40

核移植技术

38题:基因工程的应用

38题:基因工程的应用



1.注重基础性,体现应用性。


严格结合教材。如第一题主要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第35页血红蛋白分子;第三题主要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三第28页激素调节的特点;第四题主要考查的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第27页含水量;第五题主要考查的内容在必修二第44页噬菌体侵染实验等。


考查核心概念的理解运用。第一题考查蛋白质功能;第二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第三题考查人体内激素;第四题考查自由水与结合水;第五题考查病毒的有关概念;第六题考查细胞癌变。


考查以生物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综合素养水平。第32题选取高产蛋家禽遗传育种与遗传分析为素材,考查考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制定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收益的生产方案。


2.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今年的生物试题在加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29题激素调节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以实验考查的形式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掌握基本实验原则,实验步骤,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第30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知识,稳中求稳,没有难度的基础知识掌握。

 

3.重视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


今年的生物试题继续加强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改善“黑板上做实验”等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如第29题呈现相对完整的实验流程,要求补充关键实验步骤。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客观上可引导教师重视实验教学,以推进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

 

4.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提高。


今年的生物试题对生命现象思考深度的考查,有利于不同学科综合能力水平考生的区分,还有利于改善目前学生语言表达与文字书写能力整体较为薄弱的状况。如第31题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动物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生态学内容以及科学语言表达能力。此类试题的考查有助于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与培养。



鉴于今年的命题特点,建议在复习时,注重回归教材,注重积累,注重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观点、结论、核心概念的理解,重视基础题目的训练,夯实基础,同时提高自己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


(以上内容综合自:吉林省高考: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试题评析;甘肃教育:名师点评理综、文综,快来看你考的如何?特表感谢!)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Ⅲ卷)立意于物理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明确,贴近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符合高中课程与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试卷总体难度不大,与2017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适合于大面积学生。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基本能力的考察,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但今年的选择题结构上有点变化,从5个单选3个多选改为了4个单选4个多选,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答题上的失误。 

 


选择题:


题型考察较细致,知识点较全面,对比去年,新增了近代物理部分的基础知识考察。

单选部分14题为核反应方程书写,15题考察天体部分的开普勒定律,与去年相比难度接近,同属基础题型;16题属于交变电流部分,今年考察的是有效值的计算与理解;17题考察曲线运动则考察的是斜面上的平抛运动,对平时没太在意基础的考生比较不利。


多选部分(18-21题)今年考察的知识点包括:运动学中的图像问题,动能定理,电磁感应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与能量关系几个板块。其中电磁感应和去年类似,考点是楞次定律和感应电动势的分析,选择压轴题与去年如出一辙,同样都考察电场部分的知识点,具体到每个选项中,又包含了带电粒子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同时,又从概念上考察了电势能的定义,对于电势能定义理解不透彻的考生,容易错选C选项。

 

实验题:


实验题22题考查的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对于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基础,侧重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稍微需要同学搞清楚的是甲乙两同学手间距离L以及乙抓住尺子的刻度L1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出尺子的自由下落高度。第三个问考查的是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本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误差来源分析。


实验题23题考查的是伏阻法测电阻,电路结构相对灵活;其中第一问考查的是电路图转实物图的画法,难点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以及单道双置开关的接法;第二问考查的是如何根据电路结构的切换和电表读数表示出Rx,此问只要搞清楚开关接不同接头时电压表分别测哪个电阻的电压再结合欧姆定律,就可以写出表达式;第三问需要对第二问得到的表达式进行化简处理才能看出所给数据与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计算出阻值。


计算题 (24、25题):


24题主要是考查为两块知识,一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属于容易拿分的题目,二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只需要知道向心力公式和简单的数学演算即可以很轻松的解答出来,值得提醒考生的是书写步骤答题要尽量的规范。


25题属于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力学计算题,考查基本知识点有力的合成,运动的分解,圆周运动,动能定理等知识点,第一小问,利用三角函数加力的分解以及向心力公式就可以完成,第二小问利用动能定理及动量公式即可完成,第三问属于匀变速曲线的分解,在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就要可以完成了。


选考:


今年选考部分整体来看中规中矩,不论是3-3还是3-4考查的都是最基本最常考的考点和题型,整体难度中等偏低,与高考大纲非常贴近,考查了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选修3-3选择题结合p-V图像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这种考查方式在2013~2017五年12套全国卷试卷中出现了3次,而且全国卷III卷去年刚刚考过同样的p-T图像,所以这是一个多数考生都应该掌握的经典题型,难度比较低,相信多数考生都可以顺利拿到满分;2013~2017五年12套全国卷试卷中的计算题,除了17年Ⅱ卷和16年Ⅰ卷的考查相对新颖之外,其余10套试卷考查的全是气缸(6次)和液柱(4次)两大类型,今年的计算题考查的就是液柱有关的计算,难度中等,考查的情境在全国卷真题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变化并不大,在模考题中是时有出现的。


选修3-4选择题考查最常考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计算比较简单,这种考查方式在2013~2017五年12套全国卷试卷中出现了7次,多数考生应该可以拿到4分以上的分数;2013~2017五年12套全国卷试卷中计算题只有3次考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计算,其余9套试卷考查的都是光折射相关的计算,今年也不出意外地考到了折射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了光学基础知识和数量关系的计算。



1、紧扣考纲,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卷必考部分主要涵盖力学和电磁学等部分内容,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电场磁场规律等重要内容为主线,选考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主要内容。全卷覆盖了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全部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题约66分,占比约60%,如选择题14—20题,实验题22题,计算题24题,选考33(1),34(1)等,考察的是很常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用类题型,中等难度的题约30分,难度系数较大部分不到20分,无特别偏难题。


2、凸显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能力的考查


全卷的学科特点突出,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物理思想的建立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如16题考的交流电的有效值的理解和运用,18题对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和运用,20题考的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24题考的电场中的加速和磁场中圆周运动等,这些题的本身难度不大,但必须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准确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试题信息,建立必备的物理模型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特别是结合图像解决物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考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16、18、19、20、33(1)、34(1)题等都是结合图像来设计的考题。


3、从实验的基础性着手,多角度考查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设计能力


试卷实验部分共15分,重视对实验操作的考查,实验22题通过熟悉简单的实验操作情景考查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试卷23题是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题,实验还是建立在电阻值测量这个电学实验这主线上,实验中的设计思路和我们常规的电阻测量方法有所差异,要完成题中实验中的目标,则要求学生对电路相关知识及实验的思想、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有全面的掌握,体现物理学课要求的一种开放性思维。


4、 围绕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的物理知识的基本综合能力


试题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综合性能力的考察要求,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学科的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21题和25题虽然综合程度较高,但物理过程清楚,解题方向容易把握。



1、回归基础,注重细节和知识的全面性。


今年的高考选择部分整体难度偏简单,但对考生的知识点考察较全面,基本对每一个板块都有考察,具体到题目选项中,又把相应知识点的每个细节与物理关系都考察到位。例如,在库伦定律的考察中同时考察了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第20题的电磁感应中,对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都同时考察。这就要求之后的考生在之后的复习中要做到注意细节,全面复习。在备考时要回归基础,把每个细节知识点复习到位,而不是刷难题,刷怪题。

 

2、抓住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纵观近几年全国三卷明显降低了电学板块知识难度的考查,对力学板块的知识有所加重,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考生注意电学的基本公式和结论以及力学中常见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完成今年类似的考题是没有多大问题。

 

3、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建议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多分析,多思考,提升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化学试题,立足基础,稳中有变,难度稳中略降。试题在注重考察考生自主学习,整合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试题没有出现偏、难、怪的试题,总体来看,能够公平公正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分析及应用能力,对信息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迁移能力,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选择题考点如下:STSE、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机物苯乙烯化学性质的考核(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实验操作细节题(原电池、指示剂、焰色反应、实验仪器的使用)、锂-空气电池、沉淀溶解平衡、周期表和周期律。以上考点按出题顺序排列,难度并未呈上升趋势。譬如:最后一个选择题考核周期表和周期律,较容易。与往年由易到难的排序方式不同。


26题实验综合,以硫代硫酸钠为载体考核物质验证和定量滴定。验证实验主要考核实验设计过程、滴定实验则以滴定过程的描述为亮点,重点考核滴定终点和纯度的计算。强调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7题无机工艺流程,流程图容易解读,以碘酸钾的制备为主线,考查工业生产的基本操作、俗名、陌生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考法常规。其中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情景为此题亮点。


28题平衡大题(化学反应原理),以三氯氢硅为载体考核盖斯定理、转化率、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及利用信息解决计算。强调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5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以锌为载体,考核物质结构,考法稳定。最后一个计算难度也不大,较2017容易。


36题有机化学基础,难度较小,流程较短,物质推断信息明显,迁移直接,相比2017删去了物质合成路线的设计。



1.试题知识覆盖面广,但更突出了主干知识。


客观题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如第7题,化学与生活就涉及泡沫灭火器、蛋白质变性、家装用油漆和金属的腐蚀及防护,又如第10题,实验操作涉及原电池原理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滴定指示剂的选择,焰色反应以及蒸馏操作,每一个选项就是一个知识点。从整套试题来看,化学主干知识非常突出,尤其注重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考察。客观题中第7题D项、第10题A、B两项,第11题电化学,第12题水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主观题中第26题第(2)小题滴定,第27题第(3)小题电解,第28题第(2)、(3)小题,整套试题中涉及化学反应原理的分值约40分。


2.注重对实验基础,尤其是基本操作的考察。


客观题第10题,主观题第26题及第27题第(2)小题第一问,都在对基本操作和仪器进行考察。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回归化学学习的本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也给一线教师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视实验教学。


3.图表信息比较丰富,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


第11题、第12题、第26题第(1)小题、第27题第(3)小题、第28题第(3)小题均有相应的图表,这对学生读图,计算,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会学生某一个知识点,不如教他如何自己学会这一知识点。


4.试题稳中有变,富有创新性。


第28题第(3)小题新给k正、k逆等速率常数的信息,对部分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将其与图像结合,则难度进一步提升,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小题会是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化学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目。第35题第(5)小题求算Zn的密度,给出的不是Zn单质的晶胞结构,而是一个正六棱柱,需要学生结合数学中立体结构的知识来进行计算,难度也相对较大。



1.回归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网格化,密切联系课本与题目给分点。


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高考始终围绕着高中化学中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学科知识。


要重视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梳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能够做到准确提取、灵活应用。


2.一轮复习将面铺开,保障所有首席所有考点,围绕课标考点进行主干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深挖内涵。


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尽可能的全面覆盖考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扎实的对照考纲进行复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3.注意对近五年高考题的分析和总结,进行共性分析。


要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在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上下功夫。


4.注意冷门考点的复习,做好个人思维的拓展。



2018年全国卷III生物试题整体难度适中,题型分布保持稳定。突出考查了生物教材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注重对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同时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发挥生物学科的德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本次试题考点与题型的设置与考纲基本一致,但并没有明显体现之前考纲要求的“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考题的难度设置没有太多陷阱,尤其填空题目需要学生运用记背性知识比较多,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审题的细心程度。整体难度中等偏下,今年也极有可能收获较多的高分学员,但也导致最后的分数区分度不会很明显。


选择题:


6道生物选择中,2、5题考察必修一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内容,1、4题考察必修二实验和细胞分裂内容,3、6题考察必修三神经调节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填空题:


29题考察光合呼吸(必修一),30题考察蛋白质综合(必修一二),31题考察遗传推断(必修二),32题考察生态系统(必修三)。


考点分布上,涉及的每本书考点比较平均,且每题总分和空格数量设置上都比较适中,这样即使填错1个空,也不会导致如前些年丢3分甚至更多的情况。光合呼吸题目难度较低,利用以往的基础知识和图像信息就可以解决整道题目;相较往年把内环境稳态调节作为填空题的重点考察对象,今年的填空部分把这部分内容替换成了蛋白质综合,考察点为书本知识;遗传题目侧重点为推断,没有计算,减少了题目的解题时间;生态系统考察知识点有些低频,尤其是“生物方法处理生物垃圾”比较新颖,作为拔高题体现考生的分数差距。



1.考查主干知识,引导教学回归本质。


选择题第2、4、5、6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错处明显,考生通过常规复习即能轻松作答;第29题和30题都以重点知识原理为背景着重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涉及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以及蛋白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低;37题生物技术实践多数题目也是用教材原文作答。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如第1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为素材进行设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强了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的社会责任感。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为信息,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3.考查思考深度,重视语言表达。


非选择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虽然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特别重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但试题开放度较大,学生入手容易,想得满分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第31题是近年都在考的遗传规律,要求考生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说出依据,难度较大,是全卷中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最高的部分,需要学生三思。37题分离酵母菌的培养基和面包松软的原因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推理。



本次理综卷生物科目考察比较常规,因此对于2019年高考的同学有以下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扎实学科知识功底,回归课本;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在做题时勤加应用;重视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有意识、针对性的积累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