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别对待。 溥仪回忆,他每次吃饭都是很多桌的菜。虽说没有108道,但六七十道是有的。而慈禧太后,每顿固定是108道菜。 即便后来满清亡国了,溥仪的菜才减少到三四十道。 不过,其中的一些菜,是所谓套菜,也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吃饭这些菜都会端上来。 因为皇上传膳以后,必须很快上菜。同时,御膳房距离皇上吃饭的地方有一定距离,需要端上来。 显然,现烧六七十道菜,就算有十几个厨师也来不及。况且也不是皇帝1个人要吃饭,还有皇后、皇太后、皇太妃一堆人。 所以,这六七十道菜里面,有一大半是道具。也就是,这些菜其实长时间在厨房里面炖着,上桌的时候一起摆上去,凑凑样子。 这些菜,皇帝是不会碰的,厨师也不会擅自处理,因为往往这些菜要用好几天。 等到好几天后,菜实在不能煮了,就处理掉。 处理的方法一般是丢掉,当然也有可能被厨师或者太监拿回去自己吃。 因为这些菜是道具,所以问题不大。 另外,每次上菜的时候,都有厨师现做的几个菜,有的是厨师自己决定做的,有的则是皇上点的。这些菜就不同了,才是真正的山珍海味。 这些御厨如果放在今天,就是所谓国家特一级厨师,水平极高。同时皇宫里面,各种珍贵食材也多入牛毛,比如熊掌、象拔、猴脑、鱼翅等等。 这样的几道或者十几道菜,才是皇帝真正吃的东西。 这些菜,就有讲究了。 撤下去的时候,一律需要封存起来销毁掉,任何人不能去碰。 一来,这是皇上动过的,没人敢吃;二来,没人敢去查看这些菜,也就是查看皇帝喜欢吃什么,这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准备下毒谋害皇帝。 我们看看溥仪的回忆: 皇帝唤一声“传膳”,身边的御前小太监就像复读机一样,向守在养心殿明殿上的殿上太监同样说一声“传膳”,然后殿上太监再把话传给立在养心门的太监,而养心门太监再传话给侍奉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总之,皇上说了句“传膳”后,要经过多个大小太监的口,一道门一道门传到御膳房,然后御膳房再派出几十个统一着装的太监,抬着膳桌,捧着食盒,列着队,浩浩荡荡把御膳送进养心殿。御膳房的太监只能到送到明殿为止,然后由皇帝身边的专职小太监接过餐具和食物,在冬暖阁放桌摆宴。 皇帝用膳,要放满7张膳桌——各色菜肴占三桌,点心米粥占三桌,外加咸菜一桌。而且餐具也有讲究,平常时节用的是绘有明黄金龙图案、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瓷器,冬天用的则是下面盛有热水的银器。而且,每一样餐具,无论碗碟,里面都有一个银牌子,用途众所周知——防止有人在御膳里下毒。并且,正如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御膳送来之前,确实都要经过一个太监一一尝过,这就是所谓的“尝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