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俄国防工业改革发展有何可取之处

 昵称m5Gu5 2018-06-2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我国以外,美俄是世界上另外两个主权范围内拥有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国家,其国防工业发展改革的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提供借鉴。



美国国防工业创建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冷战结束后,美国国防工业基础形成了少数几家横跨多个行业、集中了大部分总装设计和系统集成任务的军工巨头。21世纪初,美国政府试图推动国防工业基础“基于能力转型”,但并未实现。


近年来,美国军工企业积极开展业务整合,但冷战后形成的国防工业基础整体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美国国防工业的改革历程充分体现了国防工业的一般发展特点及规律:一是坚持军事需求牵引、技术进步推动是国防工业改革两大动力。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建立完整规模、完备体系的国防工业提供重要契机;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每一次军事需求增加都导致国防开支高涨,进而牵动国防工业快速发展。同时,机械化技术革命、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国防工业能力水平,为国防工业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元素。



二是政府牢牢掌控国防基础科研主导权。美国国防工业每次因经费消减而陷入低谷,都导致政府将国防科研摆到优先位置,特别加以保护。总体来看,国防科研费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国防采购。国防基础科研的持续发展,为美国武器装备不断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政府发挥重要的促进和调控监管作用。鉴于国防工业活动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行为,美国政府通过利用法令、规章、贸易、经济、政策等,帮助国防工业向理想目标发展。


2012年以来,俄罗斯颁布并实施了“2020年前国防工业发展”计划,从而拉开了新一轮国防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序幕。目前,俄罗斯初步完成了国防企业改革所有制改造等阶段性目标任务,其国防工业生产总值同比上世纪末增长了4.5倍,国防工业整体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为其保持全球军事强国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其改革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以宏观政策为指导。颁布了《2011-2020年国家武器计划》、《2011-2020年国防工业发展》等规划文件,为牵引国防工业可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指出方向;二是持续深化国防工业管理体制。以结构调整为手段,俄罗斯国防工业形成了“总统/议会-联邦副总理-具体权力执行机构”的垂直管理体制。



三是不断提高国防工业科研生产效率。通过大力整合资源,俄政府以各行业的核心设计局和工厂为主体,组建了科研生产综合体的国防工业结构,并实现了国家集团管理职能和生产业务的整合。四是集中力量加快关键领域发展。乌克兰事件升级后,俄罗斯加快了进口替代工作,成立了“进口替代”委员会。同时通过提高进口替代领域的政府补贴,降低国防工业领域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性。


美俄与我国社会制度不同,但作为军事强国,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一是顶层直接领导。两国的国防工业均由总统直接领导。二是政府有效管控。两国均设置了层级高、力量强的国防工业政府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界面清晰,职能和责任落实,相互衔接并相互制衡。


三是供需管关系清晰。在政府监管下,军队与企业供需关系明确。如美国各军兵种提出装备需求,国防部制定采购计划,与企业签署采购合同;俄罗斯国防部、内务部及民防部等部门单独组织订货,企业履行合同交付装备,政府负责国防采购监督。四是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是美国管理国防工业最直接、最具强制性的手段,形成了包括成文法、总统与各有关部门的行政命令及司法系统的判例法等较为完整的国防工业法律法规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