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又名长短句,句有长短,意有深浅,情有豪放,更多缠婉。尤其文人墨客,酒到兴处,挥毫写词,随手交予现场歌姬咏唱,既添几分兴致,更产生了许多跟醉有关的词牌。 · 《醉公子》『词牌注』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词林纪事》载无名氏词,并引《怀古录》云:“此良上人词也……直是赋尽醉公子也。”此调正体四换韵,故又名“四换头”。 此调有两体,40字者仿自唐人,106字者仿宋人。 正格律: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代表作品 醉公子(无名氏) 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 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 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 醉公子作者/顾夐 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 枕倚小山屏,金铺向晚扃。 睡起横波慢,独望情何限! 衰柳数声蝉,魂销似去年。 · 醉垂鞭『词牌注』这个词调最早出于张先词。此词为张先宴席上的赠妓之作。早期的文人词,都是士大夫在宴席上即兴填词,交给美丽的歌女歌唱。后来词体发展的越成熟,越变成案头之作,而改变了词的本来面目。 格律: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两仄韵。 代表作品 醉垂鞭作者/张先(宋)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 醉太平『词牌注』一名《凌波曲》。孙惟信词名《醉思凡》,周密词名《四字令》。 格律:此调有38字,45字、46字等诸格体,俱为双调这里列举38字一体,上下片各四句,句句押平韵。 第一、二句第三字,第四句第一、四字最好用去声,方可将调激起。结句是上一、下四(上一字领起后面四个字)。 代表作品 醉太平作者/刘过(宋) 情高意真, 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 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 魂牵梦萦。 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 醉花阴『词牌注』又名“醉春风”、“醉花去“。曾用名《漱玉词》,现两者通用。传说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李清照早年曾在泉边洗漱。 格律: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代表作品 醉花阴作者/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醉翁操『词牌注』原为琴曲,属“正宫”。沈遵创作,苏轼始创为填词。其序云:“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馀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 格律:双片九十一字,前片十平韵,后片七平韵,一仄韵。 代表作品 醉翁操·琅然作者/苏轼(宋) 琅然,清圜,谁弹? 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
|
来自: 憨痴呆 > 《个人诗词阅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