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S:性别平等之时,女性就会在STEM领域占领半边天了吗? | 唧唧堂论文解析

 徒步者的收藏 2018-06-22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网站www.jijitang.com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研究小组:mmmyu; 审校编辑 | Ernest


本文是关于今年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论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悖论》(The Gender-Equality Paradox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一篇论文解析。作者为Gijsbert Stoet与David C. Geary。



研究背景


在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以下简称为STEM)领域中,女性的声音往往是微弱的,这个现象是全球普遍存在的。换句话说,在STEM领域的从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远少于男性(这种现象在后文被称为“STEM男女差距”)。


我们要怎么理解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研究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思路。这个思路起源于以下发现:在那些性别更平等的国家(如芬兰、挪威和瑞典)中竟然存在最大的STEM男女差距(在中学与高等教育中),这也就是研究标题所谓的性别平等悖论


如何解释性别平等悖论?


研究者受到期望价值理论的启发,提出以下假设(见下图):个人的学术路径(academic paths)的选择受到两层因素的影响,一层是较为直接的(proximal),其中又包含了个人学术优势(personal academic strengths)和学术态度(academic attitudes)两个通道的影响,另一层则是相对间接的(distal)、广泛的社会情境性的影响(broad contextual influences,如较差的生活条件)。


假设模型


具体来说,以中学生选择大学专业为例,专业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原因:一是ta对自己的优势学科的判断,即一个人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作为专业;另一方面就是ta对学科的态度,如是否喜欢,是否觉得这个学科有价值等。而学生在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时会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情境的影响,比如在经济发展迅猛同时生存压力较高的国家,从事STEM领域更有可能有高收入,因此STEM被视作更具价值的发展方向。而在经济已经较为发达的国家,是否从事STEM领域在回报层面上则差别不大,也不会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也就是说,在发达国家(往往也是性别平等水平更高的地方),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将更多地依赖于个人优势学科(女生判断阅读为自己的个人优势,男生判断科学与数学为自己的个人优势)的判断。这也就可能解释性别平等悖论的现象了。那实际情况是否支持以上解释呢?


研究方法与结果


为了验证以上假设,本研究利用2015年PISA测验中来自67个国家/经济区域的将近475000名青少年(15-16岁)的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出可以表示个人学科优势程度的指标 、对科学学科的学业态度的指标(分别为科学自我效能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科学学习的愉悦程度)。


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在各STEM领域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的分布数据,表示STEM专业选择情况。利用世界经济论坛在2015年发布的年报数据中每个国家的全球性别差距指标(GGGI)表示国家男女性别平等水平。利用联合国发展计划在2016年的报告中的生活满意度(OLS)分数作为一种社会情境因素。


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


1.在科学表现中,实际的性别差异并不普遍。在19个(28.4%)国家中,女生表现更佳;在22个(32.8%)国家中,男生表现更佳;而在其余的26个(38.8%)国家中,男女生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


2.在学科优势的性别差异方面,研究者发现了普遍的性别差异,且在性别平等水平更高的国家中,这些差异往往更加明显。在97%的国家中,对男生而言,科学是其所有学科中最好的,而在调查的所有国家中,对女生而言,阅读是她们最好的:这种学科优势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更有趣的是,当国家的性别平等水平越高的时候,阅读与科学的学科优势的性别差异会更明显。而当提到选择STEM领域作为专业的性别差异时,同样在性别平等水平更高的国家,差异更大。


3.在对科学学科的态度方面,也存在性别差异,并发现了类似的性别平等悖论。在58%的国家中,男生的科学自我效能感更强,在性别平等水平更高的国家更是如此;在科学兴趣和愉悦度两个维度也是类似的情况。


然而,科学自我效能感和科学表现之间的关联是微弱的。男生往往更加容易高估自己的科学表现,而在性别平等水平更高(高GGGI)的国家中,这种高估胜于低GGGI得分的国家。


4.在利用科学成绩和科学态度预测女性选择STEM专业时,根据回归方程,应该有更多的女性进入STEM领域(预测值是49%,而实际情况是28%)。当进一步加入个人学科优势这一指标时,预测情况接近实际(34%),但依旧高于实际。


5.根据理论假设,高性别平等水平之下,有更大的STEM专业性别差异,有一部分原因是高生活水平导致的STEM价值减弱。统计结果也确实发现,生活满意度分数(反映生活水平)能够部分中介性别平等水平与STEM专业的性别差异的关联。


picture from internet


研究局限与启示


1.在中介分析中,结果发现除了生活满意度之外,仍有未知因素影响着国家性别平等水平与STEM专业性别差异的关联,需要进一步探索。


2.不论是纳入实际科学表现、对科学学科的态度以及科学学科优势中的一项或几项,都会预测应该有更多的女性进入STEM领域从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中只是将STEM领域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没有纳入那些尽管不是STEM领域,但依旧需要相关STEM技能的学科领域,如健康领域(护理、药学)。女性尽管没有进入STEM领域,但是她们进入了那些同等需要STEM技能的非STEM学科领域中,而那些领域同样能满足女性对STEM领域的兴趣。


3.性别平等悖论的发现给高水平的性别平等的国家一个警示,他们更可能面临原本在数学、科学学科有优势的女生不继续选择在STEM领域发展的情况。应当为这些女生准备相应的干预措施,鼓励这些女生继续选择STEM职业发展道路。


性别平等之时,女性就会在STEM领域占领半边天了吗?恐怕不是这样的。


参考文献:

Stoet, G., & Geary, D. C. (2018). The gender-equality paradox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 581-5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