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立医院医生亲述:一场大病让我差点提前迈入死神的大门

 世外闲人图书馆 2018-06-22

福建省立医院医生亲述:一场大病让我差点提前迈入死神的大门

最近,一个不到5分钟的短片《健康本该如此》刷爆了朋友圈,片中每一个画面配合一句拷问,句句戳心。片中的场景,都是千万人日常生活的缩影。

大家总认为疾病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怎么也不会轮到自己身上。这样的想法,身为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健康管理部的陈配(化名)同样有过。

直到那场大病,差点让他提前迈入死神的大门,他才幡然醒悟,上帝对于每一个人都很公平,面对疾病的宣战,即使专业如医生,也只能如普通人一般挣扎、无助。

以下内容为本报记者根据陈配(化名)口述整理

01

2013年,大学刚毕业的我考进了福建省立医院金山内科,当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但就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周,在家吃饭时,我突然感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随左臂牵涉痛。

我知道大事不妙,赶紧去医院急诊做了检查,肌钙蛋白4.5ng/ml,比正常人高出几十倍,伴有心脏扩大。结果验证了我的判断——重症心肌炎,瞬间,我的身份从一名医生转换为患者,被当场送进了急诊抢救室,同时被下达了病重通知书。

躺在冰冷的病床上,心悸、胸闷、胸痛的感觉不时袭来,我突然觉得恐惧。重症心肌炎若不幸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等问题极有可能危及生命,当时还伴有心脏扩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此次治愈后,后期也有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好在我是幸运的那一个。

经过治疗,我的肌钙蛋白逐渐恢复正常,胸痛症状也渐渐缓解,扩大的心脏也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

两周后,我走出了医院。阳光重新晒在身上的感觉真好。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结束。

心内科医生郑重建议我回家休养一年,但仅4个月时间,我就自认为完全康复,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热爱的临床岗位。直到值夜班抢救时,我才听到了身体发出的抗议。

“值班医生!2床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听到护士的呼喊,睡梦中的我立刻跳下床,冲向病人的床边,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抢救病人。

抢救结束后,胸口涌上来的疼痛、心悸,让我又看到了曾经躺在病床上的自己。我很懊悔,懊悔自己身为医生,却不懂得在自己生病时遵守医嘱的重要性。

我疏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奋斗、拼搏、努力的前提,首先是好好地活着,而不是透支自己的健康。

福建省立医院医生亲述:一场大病让我差点提前迈入死神的大门

02

人就是这样,总觉得自己不可能是悲惨世界里的主角。

这场大病过后,我失去了很多东西,最后,也离开了临床一线。转岗后,我申请到省立金山医院的健康管理部,从事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工作。

几年后,我再回过头来看,发现这场病其实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

以前,熬夜、久坐、高盐高脂饮食,几乎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生病对于我来说其实是救赎,它告诉我,从前的生活方式错得有多么离谱。

我不希望大家像我一样,要经历这样一场大的变故后才会有所改变。

我见过同事在连续手术后瘫倒在手术室的走廊;

见过连续给病人心肺复苏两个多小时后,却因为痛经蜷缩在ICU角落的年轻女医生;

见过同事一边发烧输着液一边值着班……

我们都以为自己还年轻,尚有大把的精力可供透支,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前阵子,就有一个年轻女同事在体检中查出了甲状腺癌,还有一个医生经常强忍着心悸、胸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最后,也查出了心脏的问题。

年轻并不是什么资本,健康才是。

在医院,见过许许多多患者,年纪轻轻,就早早地出现了高脂血症、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征兆。这些年轻患者平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跟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慢性病报告中显示,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也就是说,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病。癌症发病率高达235/10万,每400多人中就有一位被查出患有癌症,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口的86.8%。

告诉大家这组数据,是希望大家在震惊之余,不要抱着侥幸心理,疾病其实离我们很近,长期偏离正常的生活方式,它就会随时降临到你的身上。

福建省立医院医生亲述:一场大病让我差点提前迈入死神的大门

03

2017年调职于省立金山医院健康管理部后,我在工作中更加深刻体会到“未病先治”的重要性。

首先我抛弃了从大学开始养成的熬夜陋习,开始要求自己每晚10点准时上床睡觉。当习惯了早睡早起后,会发现一天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享受阳光,也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力充沛。

我也戒掉了辛辣、高脂、高盐的饮食,虽然这些重口味的食物会让舌尖上的每个味蕾兴奋,但是习惯了清淡健康的食物之后,会发现清淡饮食让人用餐之后神清气爽。

如今,面对过去那帮“吃货”好友的邀约,我会大方地对他们说“:来吧,到我家来,我做给你们吃。”当好友们惊叹我把一道道家常菜做得这般出色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一年一度的体检,我不再因为自己是年轻人、是医生,而忽视这个生命最基本的保障和门槛。

我的亲身经历也渐渐唤醒了身边一些仍然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同仁、同学、同事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在抢救病人、努力工作的同时,腾出时间来确保一年一度的体检,为自己的健康考虑。

人生笑到最后的可不是分数最高的,得奖最多的,赚钱最顺溜的,而是活着,健康自在地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