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星期日)上午九时半,为云龙书院周末大讲堂第17场公益讲座,也是本年度第44场讲座,由文博副研究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谢道华主讲《建盏的前世与今生》。 建盏是福建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建盏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建窑。建窑是宋代著名的窑场,号称“八大窑系”。建窑建盏是福建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 建盏具有几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建盏创烧于五代末北宋初,盛行于两宋,宋末元初趋于衰落,烧制历史已有上千年。二是特色鲜明。中国传统瓷器按釉色分主要有白瓷、青瓷和黑瓷。唐代的白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青瓷则以浙江越窑为代表,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白瓷则以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青瓷以浙江龙泉窑为代表;黑瓷则以建窑为代表。建盏分为乌金(绀黑)釉、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曜变等六大类,釉色千变万化,无可复制,每件藏品都是孤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三是名气很大。建盏作为喝茶的专用器皿,因宋代盛行斗茶而得名,是宋代皇室的御用茶具,受到宋徽宗的高度赞誉,苏东坡、蔡襄、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也倍加推崇。建盏还具有保温、透气的功能,茶在其中隔夜不馊,第二天都能饮用。四是盛名远播。建盏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还赢得了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赞赏和青睐,日本的1056件国宝中有八件来自中国,其中四件是建盏,特别是“曜变天目”茶盏,号称“天下第一宝碗”。 建窑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翻开中国陶瓷史,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臻于成熟,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在灿若繁星的宋代各大名窑中,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除了五大名窑外,还有许多著名的窑场。福建省建阳市的建窑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上,中国的窑场都是以所在地的州府命名的。当时这里属建宁府管辖。因此这里的窑场被称为建窑。 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它烧造的碗称为建盏,建盏胎骨呈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由于“兔毫盏”的数量占了建盏的百分之七八十,因此“兔毫盏”就成了建盏的代名词。 窑址坐落在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池中村。历史上水吉曾属建州辖地,窑因而得名。后因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又有“水吉窑”“建阳窑”和“瓯宁窑”等称谓。 建窑窑址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和营长乾(又名社长埂,包括园头坑)等处,窑址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两宋,元代趋于衰落以至停烧。建窑早期产品为青瓷,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始烧造黑瓷,两宋时期达到鼎盛,以生产风格独特的建盏著称,成为中国著名的黑瓷生产基地和建窑系黑瓷的命名窑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窑产品以黑瓷著称于世,器形以碗为主,俗称“建盏”。建盏釉色品类丰富、绚丽多彩、变幻莫测,被誉为瓷坛“黑牡丹”。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曜变等;此外,尚有杂色釉(如柿红、酱绿、铁锈斑等)。建盏口大底小、造型古朴,胎体厚重、釉汁肥厚,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是宋代最上乘的茶具之一,尤其受到“斗茶”家们的偏爱。建盏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独特功能令人叹为观止,上至宫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对建盏都钟爱有加,文人骚客更是不惜笔墨大加赞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送南屏谦师》诗云:“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宋代“斗茶”成风,文人咏茶成趣,对建盏推崇备至,客观上刺激了建窑的生产。建窑为“斗茶”家们提供了最上乘的茶具,增添了无尽的生活情趣;而茶风的倡导和传播又促进和壮大了建窑的生产规模,使之成为一代名窑。宋徽宗不惜舍近求远,特命建窑的工匠们烧制贡品进贡宫廷。建盏作为宋代社会的特殊文化载体,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飘洋过海,流传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并对输入国的日常生活乃至社会文化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据日本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先生统计,日本各大博物馆、寺院、美术馆和民间都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建盏,其中腾田美术馆和静加堂收藏的建窑“曜变天目”茶碗被视为国宝级文物。建窑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悠悠历史,漫漫岁月,建窑的辉煌虽已成为过去,但先辈们遗留下的精美瓷品仍为世所珍,他们的创造精神也必将激励人们为美好的明天积极开拓、奋发进取。 记者 平珊珊 图 张长通 编辑 张一一 |
|
来自: 昵称37263053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