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网兴起于黄页式时期的B2B平台,坦白讲,要论资排辈,比阿里巴巴还要早上几年。 2018年3月,慧聪集团公布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集团总收入约37.025亿元。营收主要来自B2B交易平台的新分部,贡献20.41亿元,而曾经的后辈阿里巴巴年收入达2502.66亿元,是慧聪的67倍之多。 1955年郭凡生出生于北京,随后跟随父母一起到了内蒙,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1985年发表《股份制-中国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一文,在学术界引起理论交锋,是当时国内理论界公认的、较有突出科研成就的青年学者,8年中发表专著5本,论文100余篇,计200多万字。扎实的经济学理论水平与体制和政策研究的成果,为日后建立慧聪业务系统与公司体制创新打下厚重的基础。 1992年10月郭凡生下海创业,拿出多年积赞的7.4万元,与王冲、王永慧等人合伙成立了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当时,8848、新浪、搜狐的创始人还在美国读书,马云也还在杭州当英语教师。可以说是最老的一批互联网企业。 创业初期,郭凡生和员工一起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将家电、计算机等经销商的报价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类、加工处理。 以投稿的方式在《首都经济信息报》和《计算机世界》开辟了家电和计算机产品报价栏目,后来开始印刷的《中国商情快报—家用电器》,面向北京家电商场发行,这就是慧聪商情的前身。当时只要有人买电器,拿出郭凡生的杂志,就能买到最低价的产品。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分类广告之父”。 1999慧聪得到了IDG的投资,并转型互联网,确立了“网+刊”结构的新战略,即线上业务与以慧聪商情广告为代表的线下业务相结合;2003年慧聪在香港上市,造就了一百多个百万富翁,在团队激励这块,郭凡生舍得给予,这种思维也领先于当时国内大多数企业家。2004年5月正式命名为慧聪网,同时推出综合B2B服务平台——“买卖通”。当时慧聪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阿里巴巴。 2006年《赢在中国》栏目中,有个观众看到了慧聪的危机,阿里巴巴在整合各个优势,如果马云把雅虎整合好了,慧聪的优势就会消失,而转头会打掉慧聪,郭凡生不以为然,说道:“我都已经这么成功了,你都不相信我,你凭什么让人相信你,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当时慧聪如日中天,马云做的是小件商品,研发了“诚信通”,郭凡生做的是大件商品,研发了“买卖通”,两者虽然经营不同产品,但竞争迟早会来临,郭凡生显然没有认识到危机。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郭凡生滞后的转型,给阿里创造了空间。“南阿里,北慧聪”2013年,慧聪网市值翻了2.5倍,郭凡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公司5年内超越阿里巴巴。截止到2018年6月,已过去了五年,慧聪市值为51.8亿港币,而阿里巴巴市值达3.4万亿人民币,曾经的电巨头,差距已越拉越远。 |
|
来自: 阿牛哥8mi3kbb7 >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