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平仄怎么分?谢谢邀请。 上联,天恩深似海, 求下联?情爱重如山。情爱远如空。父爱,母爱大如山。 对联规则,上联的尾字一定要仄,汉语拼音的3和4 声,如夜,野字,下联的尾字一定要平,汉语拼音的1和2声,如一,遗字,仄起平收,不提倡3连平3连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回避同一个字,名词对名词,数词对数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意义关联。相对,第1,3,5,7,字不管,第2,4,6,8,字要坚守平仄相对。还有宽对,意境相容,可以忽略平仄。欢迎沟通交流,自娱自乐哦。谢谢斧正。既然爱好,就坚持。加油。 上联:时下拼音律声易懂。 下联:古今汉语平仄难分。 个人认为以现代汉语拼音分平仄是比较简单易懂的。通常是一声“a”阴平,二声“á”阳平为平声,其余两声为仄声。如: 头条仅是大众网民娱乐平台,提倡人人参与,百花齐放,各显各的才能,好就点个赞,不好就提个建议,或者不理睬就是了。这也不是在学校上课,也没有老师给咱评分,好坏一锅粥,自娱自乐自学罢了! 祝今日头条各位老师、天天快乐!欢迎斧正,谢谢沟通交流。谢谢。有兴趣的各位老师,我们珍惜平台,认真问答,快乐自己哦。一起坚持,加油,提高自娱自乐水平。请大家斧正,谢谢哦。欢迎留文,墨宝飘香。 对联是从古代格律诗中发展出来的文学体裁,只有两三行,即上联,下联,横批(横额)。看似简单,其实规矩,禁忌很多,要求极严。这里不提结构,词性,特殊形式等等方面的要求,只说音调即平仄的要求。 求平仄的目的是使诗,词,曲,对联等等具有节奏分明(平,仄交替出现),抑扬顿挫的形式,它同押韵,对仗等等一起构成了韵律感,音乐美,便于吟咏诵读,广为传播,这也是唐诗,宋词,元曲等古代优秀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千百年,仍被我们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 旧时对联要求上联,下联的所有字平仄完全相反,遵循的是古韵"平水韵""词林正韵"等等,还有入声声调(入声字),"严式对联"很难。请看古诗巜钱塘湖春行》中是对联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仄平平仄仄,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里除"争,啄"在第5字,未能平仄相对外(但符合今天一三五不求平仄的要求),其他位置的字全是上下联平仄相反的。 古汉语,旧时代一般分为4个声调:平声(大约包括了今天的阴平,阳平即一二声)是"平",,而"上声,去声"(这二者与今天基本一致),和"入声"都是"仄"。 今天汉语拼音,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声调(一些地方语言还有,这里不提),原来的"入声字"已经分别归入其它三个声调中了,对联的平仄要求也降低了,用的是"中华新韵",属于"宽式对联"。且看我总结的歌诀: 新式对联平仄歌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或以词组称;(偶数位置的字求上下联平仄相反,奇位的字则不强求,或者以词组,短语的最后一个字来论); 上联仄结尾,下联平收声。(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是仄,下联的是平。本条是区分上联,下联的标准。) 拼音普通话,三四声是仄,一二声是平,轻声也是平。(阴平,阳平及轻声是"平",上声,去声是"仄"。) 不管上下联,都忌三连仄,也忌三连平。(不能连续三个字都是平,不能连续三个字都是仄。这条前边,中间可以不守,但结尾三个字必须遵守)。 短联格外严,长联可放松,但求每一节,结尾最好守。(长联一般指超过十字的,需要标点符号断句分节的对联,一般追求意境 ,结构一致,词性相同等等对得上,平仄等方面的要求比短联放松了,有时还允许上下联出现相同的字,而短联一般严禁上下联有相同的字,除非是"拆字联,合字联"等特殊对联。) 长联举例,南京洪秀全天王府旧时纪念联: 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江山归化日。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王赫司怒,勃然一怒,六军甲胄逞威风。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里一是旧时"入"声字,所以是仄。化日,即光天化日。 玩对联首先要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娱乐一把,那就不用守规矩,只要上下联字数相同,意思通顺就行了。 如果想在传统文化,诗词方面有所作为,那就要好好学习对联的平仄,规矩,禁忌,汉语语法,反义词同义词,甚至修辞手法等等知识,还得有丰富的常识,不能犯逻辑性的,常识性的错误。 比如,网上有一副长联"前中山(明朝"中山靖王"徐达),后中山(民国孙中山先生),前后中山葬钟山(南京紫金山别称钟山,此联还暗含同部分的拆字,合字"钟,中",又是同音字),,有人对出"大熊猫,小熊猫,大小熊猫是雄猫",勉强算宽式对联,但犯了逻辑常识错误。我替他把后半句改成了"大小熊猫含(有)雄猫",可笑的是,后来有人非要把我的回复改成"大小熊猫都雄猫",拜托,你们难道不知道熊猫跟人一样,是要分公母雌雄的吗? 北故宫,南故宫,北南故宫藏古宫(宽式,只求意境,平仄不严,南故宫指海峡对岸的"故宫博物院")。 前中山,后中山,前后中山葬钟山。 北京城,南京城,北南京城经惊城(宽式,只求意境不求平仄,指北京,南京历史上都经历了多次战争,满城惊慌)。 最好买一本讲对联知识的正版实体书,学习对联基础知识,仔细揣摩古今名人名联。
在文化,修养等等方面,今人比古人差不少。 这里主要说了对联在声调方面,即平仄上的要求,一些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放弃平仄要求的,转而追求更重要的"结构,词性,意境"等等方面工整对上,还有横批(横额)的作用与概括方法,对联贴挂常识,称呼用语等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对联看似简单,其实学问挺多的。 对联的平仄,不像诗词那么严格,因为句式长短不一,不会像七言、五言那样,一定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 随便起了个首联,下联就要按照相反的对上去 1.相对的字,上是平,下就要是仄,词性要一致,数字的要对数字,人物的对人物。有拆字特点的要对上一样特点的。譬如,一个偏旁的,也要对其他一个偏旁或字头字尾的;有金木水火土的,也要对类似的,等等 2.一个词语,如不能完全做到每个字的平仄相对,那么至少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对上。许多时候,第二声的阳平可以看做仄声,如遇上阴平的话,这种情况要首从气象、格局、意思。 3.上联一般仄首尾,下联平结束,所以一般判断上下联,可以简单地按这个方法。也可以相反。 4.对对子,还需要,下联的气象、格局、意思和上联对得上。甚至,上联的平庸,还可以通过下联的适当补救,造成戏剧的冲突。 许多人对对,往往是差了气象、格局、意思,譬如:你出大炮,他对蚊子,你出龙,他对个猪。 举例: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符合上述要求。 2.我的一副对联也现丑一下。今日头条我几乎每一篇文章100%被百家号、贴吧作者拷贝复制,这幅对联也不例外,请诗友注意甄别。 人在囧途有歌有诗方算远方 家为何物无源无水不能行船 这个对,严格说上联,平收,下联也是平结束。船是阳平,看做仄吧,气象上对的上,人在囧途,只有家才安稳吧。 |
|